种植业也要“看钱”_种植业论文

种植业也要“看钱”_种植业论文

种植业也要“向钱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要论文,种植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变了,种植业也应当“向钱看”。过去,种植业,只讲生产出了多少粮食,多少棉花……只讲生产出的数量,不问投入产出之比,不计算效益。如今商品经济时代,这种思维模式应当扔进汪洋大海去了!不管种什么,种粮食也罢,经济作物也罢,事先都应算一下帐:投入多少,产出多少,经济效益怎么

有这样一个例子:河北献县是出产金丝小枣的地方,许多农户都种植金丝小枣,目前已达48万亩,经济效益也不错。孔祥柱担任该县林业局长之后,发现种植冬枣,经济效益更好。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献县绿源冬枣产业技术开发中心。该中心有技术人员26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8名,初级职称人员16名。拥有冬枣生产基地3万亩,年产冬枣20万公斤,冬枣苗圃1,000亩,生产优质冬枣苗500万株,优质种芽1,000万个。他们生产的“冬寿”牌冬枣是经过该中心工程技术人员多年选育的冬枣珍品,以其晚熟的独特品质从众多枣品中选出,曾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00年上海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鲜果之王”。去年春节,“冬寿”牌冬枣以每公斤120元的高价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正因为冬枣有如此好的经济效益,献县农户纷纷引种,预计用三年时间,将发展到10万亩。献县冬枣种植,采取“中心+基地+农户”的模式,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全力发展冬枣生产,从而赢得了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发展经济作物的成功范例。

再举一个例子:甘肃省制种业已成为农业龙头产业和出口创汇支柱之一。目前该省已初步建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种子生产基地,并开始向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以河西走廊和白银沿黄灌区为主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河西走廊为主的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以中南部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临夏、天祝为主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都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对外制种业的发展,更促进了该省制种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去年生产小麦、玉米等各类种子1.5亿公斤,其中玉米制种面积近40万亩,生产良种1.4亿公斤,其中85%是对外预约生产的。特别是瓜类、蔬菜、花卉等对外制种达4万亩,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

这又一次证明了:他们在全新思想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制种产业,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时代变了,种植业的理念也必须变。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将经济收益放在突出位置,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旧思想,旧传统,使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沿着效益型方向发展。而要做到这点,第一必须研究市场。依据市场需要去选育品种,种植品种,不但要高产,更要优质。要生产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农产品来。第二要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形成地区特色种植业。种植,毕竟要受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要选择那些与当地环境相宜的品种种植,从而发挥出本地优势、形成地域特色种植业。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是农区,还是牧区,各自会有各自的优势,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它,发挥它。第三要依靠科技,选育出新品种,生产出新品种,向科技要财富。

正如朱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指出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不要什么地方都单纯强调种粮食,不要每个地方都追求粮食自给,而应该引导农民瞄准市场变化,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标签:;  ;  ;  ;  

种植业也要“看钱”_种植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