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统计报表的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报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统计报表设置的指导思想。一是要力求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即通过一系列指标数据的统计,全面反映经济责任审计在为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正确考核评价使用干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查处违纪、惩治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任期行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力求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即利用统计数据的导向作用,指导各级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正确执行有关方针政策,突出重点审计内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二)统计报表指标设置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统计指标的内容、范围应有明确的界限,应能够全面系统反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状况和特点。2统一性原则。即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指标在口径、时间、空间、计算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力求统一,保持相互适应、相互衔接。3简明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复杂多样,统计报表不同于审计报告,不可能详细反映,应力求用重要的指标数据,简明反映经济责任审计全貌。4可比性原则。通过对各项指标的不同比较,既能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又能反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质量和效果情况。
(三)统计指标体系内容。为了体现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我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统计的指标体系应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构成:
1基本情况。主要统计工作量,包括审计对象的数量、性质(行政、事业、企业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审计时间跨度(离任审计、届中审计)等。
2查出的主要问题。主要统计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一是单位违规违纪,统计被审计单位偷税漏税、损失浪费、挤占挪用、公款私存、国有资产流失、潜在亏损以及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等问题;二是个人违规违纪,统计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贪污贿赂、侵占资产、挥霍浪费以及盲目决策造成损失等问题。
3效果情况。主要统计审计后的效果。一是促进增收节支情况,包括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节约财政或单位支出、追还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和挽回的经济损失;二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统计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纠正不当规定、健全内控制度等;三是为宏观决策服务情况,上报审计情况被批示、采用的数量等;四是促进干部管理工作的情况,统计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审计后晋升、降职、免职及受党纪政纪处分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