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功标准的思考与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标准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处处追捧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难以定义成功的时代。虽然人人都渴望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但人们心目中的成功标准常常是不一样的。职业成功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职业成功有没有一个客观公认的标准?职业成功标准具备一些什么的特征?我们很难对这些问题做出清晰明确回答。由于职业成功不仅是个人所追求的职业发展目标,起着激发行为、导向行为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因此,对职业成功的标准进行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职业行为的内在动机,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1 职业成功的内涵和标准
英文中的成功(success)一词起源于拉丁语succedere,其含义是随后或继承。后来指事情的发生或结局,无所谓好坏之分。但从16世纪起,它开始表示一种积极的结果,如公认的成就、实现了的个人意愿,而现在更多的是指获得的财富或特定的位置。与此相关联,在西方的学术文献中,职业成功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既然人们认同职业成功以个人心理上或工作上的成就为标志,那么就必然有一个对成就的衡量标准,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学者们将职业成功区分为客观成功和主观成功两大类。由他人来作出的评价往往以一些客观和可见的标准为基础,例如薪水以及晋升的次数。客观的职业成功标准就是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能用报酬、可支配的权力之类的尺度来衡量的职业成就。职业成功也可以由被评价者本身来作出判断。由于职业是一个人终身从事的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职位,因此,有学者把主观职业成功定义为个人对目前工作和职业的满意度,即个人从其所从事职业的内部或外部所获得的满意度,包括工资、成就、晋升以及发展的机会等等。研究发现很多人从客观标准来看是很成功的,有钱、有社会地位,但是他们本人感受不到自己的成功或是对其所取得成就并不满意,这说明客观职业成功和主观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并不总是重合的。因此,学者们建议不仅区分主观成功与客观成功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而且对职业成功的客观和主观的评价同时加以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客观成功和主观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个体对成功的定义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自己所取得的客观成就基础上。
2 区分主客观职业成功标准的内在依据
职业成功标准之所以被区分为客观成功和主观成功两个维度,就在于职业生涯这个概念本身所具有的二元性特征,这也反应在其语源学的根基中。“职业”(career)一词在拉丁语中有一条小路或路径的意思,将这一概念引用于职业研究领域,它常被翻译成职业生涯,指“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旅途,从事各种职业的个体就是职业风景画中的旅行者。把这个比喻扩展一下,与职业生涯的二元性相对应的,一个是心路旅程,旅行者的经验世界,即主观职业发展;另一个就是风景画外显的特征以及旅行者在其中的位置,即客观职业发展。所以,职业生涯的定义既包含客观部分,例如工作职位、工作职责、工作活动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决策,也包括对工作相关事件的主观知觉,例如个人的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期望等。职业成功的标准也就必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评价。
3 职业成功标准的特征
3.1 职业成功标准的时代性。人们评价职业成功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文化发展而有所不同。从职业生涯研究的角度讲,学者们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处在稳定的职业环境中,其标志就是组织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组织内部具有稳定的金字塔式结构,一个人终身为一个组织服务,并按照组织事先设计好的职业发展阶梯向上攀登,由此形成了组织和其雇员之间的长期雇佣关系。在这种线性的职业生涯结构中,较高的等级往往意味着较大的权力、较重的责任和较高的薪金收入。通常人们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就是职位提升的速度和薪资达到的水平,即客观标准。但是由于商业环境的变化和知识技术的革新,组织越来越无力保证为雇员提供持续稳定的工作和终身就业的机会,雇员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面对职业危机。原先稳定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和相互忠诚的心理契约被多变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和新的心理契约所取代,跨越组织、跨越行业、跨越地域和国籍的职业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中,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尝试从事多个工作岗位和涉足于多个工作领域,人们可能会不断地寻找新的工作和职业机会,有的甚至一生都在变换不同的工作和职业。这种职业生涯模式的变化必然带来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的变化。
西方的学者们很早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变化,他们指出,用晋升、财富作为衡量人们职业成功的标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挫败感、压迫感,因为组织的高级职位本来就少,组织结构扁平化之后,中层职位也在急剧减少,致使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进入职业高层;从薪酬方面看,组织常采用减薪的措施应对竞争,使得加薪的幅度也不断减小。组织用来帮助其成员获得晋升和增加薪水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转换思路,提升人们的内部成功感,如能力、知识的提升,工作经历和职业的满意度等,只要雇员相信组织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职业经历,他们就会对组织更加忠诚,工作更加努力。很多学者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也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成就感而不仅仅是提职和加薪,需要采用新的职业成功标准,即在评价职业成功时,应同时对职业成功的客观和主观的评价加以考综合考虑。他们认为心理上的成就感、自豪感、家庭幸福、内心的平静都是职业成功的标志,这与传统的职业成功标准不一样,在传统的职业生涯中,职业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晋升,成功的道路也就只有一条——沿着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向上攀登,爬到组织结构的更高层。而心理成功实现的途径则宽阔的多,人有多少种需求就有多少个成功的标准,由多少标准就有多少条成功之路。职业成功完全可以由个人来定义。当今世界竞争加剧,组织的稳定性降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失业和再就业变得更加普遍。能不能保住现有的职位,不被组织裁掉,或者再就业的难易程度等,都可以成为衡量职业成功的指标。
3.2 职业成功标准的多元性。职业成功标准是人们对职业成果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取决于人们自身的需要和愿望。既然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对职业成功的评价就必然是多元化的。当我们越是关注职业成功的主观标准时,这种多元性的特点就越明显。
依据先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调查访谈结果,至少可以将职业成功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种:①财富标准:认为通过工作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发财致富是现代人成功的标志;②晋升标准:认为职业成功就是晋升到组织等级体系高层或者在专业上达到更高等级;③安全标准:一些人渴望长时间的稳定和相对不变的工作,以获得职业上的安全为成功标准;④自主标准:强调职业成功就是在工作中自主自由,对职业和工作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权;⑤创新标准:标新立异,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事情就是成功;⑥平衡标准:在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三者之间保持有意义的平衡,才算是职业上的真正成功;⑦健康标准:在繁重工作的压力下依然保持身心健康,就可以算得上职业成功。这几种职业成功的标准不是完全独立、相互排斥的。例如,一个强调财富标准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否认晋升、安全等其他标准的价值,只不过他更看重财富而已。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职业成功的标准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与其内在的需求体系相对应。
职业成功标准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个体职业成功标准的阶段性上。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的面临的任务不一样,其追求也不相同,评价职业成功的标准也会有变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养家糊口、成家立业都需要财力物力,人们可能更注重财富标准;到了中期,人们可能会更关注职业发展的机会、家庭工作平衡、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到了晚期,临近退休,人们可能更强调安全、有保障。当我们研究职业成功标准时,一定不能忽略这种复杂性。
3.3 职业成功标准的社会比较性。对于个人来说,职业成功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基于社会比较的理论,人们会采用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关的标准来对职业成功进行概念化和评价,达成了自己设定的某一个目标,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人们还会采用与他人比较的方式评价职业成功。比如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是怎样的,与组织内部或外部工作角色相近的人相比又是怎样的,如果自己在各方面优于别人,则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职业成功的判定会随着比较基础的不同而发生本质的变化。
4 结束语
职业成功作为一个评价性的概念,不论从哪个角度对成功做出评价,都与评价者的职业价值观紧密连在一起,或者毋宁说它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讨论职业成功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职业成功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主观的认知和判断,很难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对职业成功标准研究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一种人人认同的客观标准,而更多的应该去关注不同的人们是怎样定义职业成功,这种定义又怎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通过对职业成功标准的特征分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标签:职业生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