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周永霞

(沛县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徐州 2216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甲状腺结节并伴有钙化的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经过手术前超声检查、术中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在56例患者中发现恶性甲状腺结节24例(42.86%),良性甲状腺结节32例(57.16%);并且检查结果提示恶性结节患者的钙化单发比例、病灶微钙化比例、结节边界不清比例都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程度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可以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钙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62-02

甲状腺癌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头颈恶性肿瘤,及早发现、治疗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由于早期甲状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常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仅在手术切除时进行病理学确诊,以至于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超声检查诊断,有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能够充分反映甲状腺癌的病变特性,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2]。此次研究对56例甲状腺结节并伴有钙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7±1.2)岁;其中38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来院就诊;有14例因出现颈部变粗、不对称及肿块等症状来院就诊;有4例在出现颈部异常的同时伴有呑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受阻等症状。所有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均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东芝680型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软枕垫高颈部充分暴露甲状腺部位。扫描甲状腺峡部及双侧叶,重点检查甲状腺结节病灶大小、数目、具体位置、形状、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等情况。56例患者均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术中对切除部位组织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对切除部位组织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记录统计所有超声扫描数据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3]

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对甲状腺结节钙化按大小分为微钙化与粗钙化两类:①强回声范围≤2mm,单发或者多发,有声影或者没有声影,显示为砂砾岩、针尖样、点状,则为微钙化;②强回声范围超过2mm,单发或者多发,有声影,呈不规则强回声与团状、斑片状,为粗钙化。观察记录甲状腺结节钙化分布情况。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和统计对比,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对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当P<0.05,则可以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6例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患者经过手术前超声检查中发现24例恶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12例、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未分化癌2例),良性甲状腺结节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囊肿5例)。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均有钙化病灶,恶性结节患者的钙化结节单发数量大(占79.2%),钙化结节边界不清晰(占79.2%),并且病灶绝大多数为微钙化(70.8%),与良性结节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理诊断及超声检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甲状腺纤维组织出现增生,局部变硬、结构异常改变而形成组织肿块。在发病早期一般不具备典型临床特征,只表现出颈部变粗、有肿块出现、双侧不对称、呼吸呑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常见甲状腺结节发生钙化现象,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结节,都有可能出现结节钙化[3]。其中,甲状腺Ca内钙化则是癌细胞迅速生长,出现纤维组织、肿瘤血管过度增生而引起钙盐沉积导致得钙化,同时肿瘤本身的一些分泌物质也可能造成钙化,如粘多糖、糖蛋白等。甲状腺良性结节伴钙化可能是由于增生和复旧交替发生而致使甲状腺纤维组织发生增生,对甲状腺滤泡的血运造成影响,甲状腺因此发生出血、坏死、形成血肿等,在被吸收后形成钙化,包括纤维隔离带钙化、结节壁钙化。临床上通常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所提示的结节钙化部位、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将钙化结节分为微钙化和粗钙化两种类型[4]。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超声诊断钙化的准确率达到92.34%,是初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在超声图像显示中微钙化一般位于病灶内部或周边呈弧形分布,多见于恶性甲状腺肿瘤。粗钙化则表现为片状或团状,伴有不规则的较强回声。大量研究成果显示,甲状腺结节钙化是由于癌细胞快速生长,导致甲状腺纤维组织中的钙盐大量沉积,逐渐形成结节壁钙化及纤维隔带钙化,通过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4-5]。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56例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及在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中和手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恶性甲状腺结节2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32例;检查结果提示恶性结节患者的钙化结节单发比例、边界模糊比例及病灶微钙化比例明显多于良性结节患者。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根据超声图像显示所提示的相关甲状腺结节钙化程度及分布情况,结节病灶性质作出较为明确诊断,为制定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志英.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379-2380.

[2]王季圆.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108-109.

[3]王蓉,裘逸伶.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3):223-225.

[4]郭萌,杨青,周英,李蔚,等.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86-87.

[5]袁玉玲,杨光飞.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3):25-27.

论文作者:周永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周永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