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90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进行米非司酮周期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简称A组;单纯米非司酮,简称B组。于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A组肌瘤缩小占50.22%;B组肌瘤体积缩小占48.69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加雄激素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子宫肿瘤;小剂量;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可达50%-70%。子宫肌瘤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介入疗法,仍以手术为主,但绝经前切除子宫者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提早出现。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孕激素制剂拮抗剂,国内一些学者将该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通过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可行性。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院2009-01-2009-12妇科门诊收治的确诊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年龄29-53(平均39.8)岁;肌瘤最大为7.5 cm@7.0 cm@7.2cm,最小为2.5 cm@2.3 cm@2.0 cm,平均5.8 cm@4.7 cm@4.3 cm。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均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下腹坠胀等,其中合并不同程度贫血39例。治疗前两组年龄、血红蛋白、子宫及肌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实验组设为甲基睾丸素联合周期组A组和单纯周期组B组。A组:甲基睾丸素片5mg,2次/d,从月经第5天开始,连服20 d;米非司酮片12.5 mg,1次/d,月经第5天开始,连服24 d。B组:单纯用米非司酮,服用方法同A组。下周期用药,两组均于月经第5天或停药的第7天开始,2个周期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治疗前和服药3个月后由同一医师用同一台B超测量子宫肌瘤三维径线,计算肌瘤体积。肌瘤体积计算公式:肌瘤体积(cm3)=0.523ABC(A、B、C分别代表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2)激素测定:用药前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和用药3个月后各测定1次血清雌二醇、孕酮。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指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指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者;有效指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或停药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无效指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缩小者。
1.5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计算公式
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cm3)= ∑x/n(x表示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n表示例数)
缩小率=治疗后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的缩小数/治疗前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数x100%
1.6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用±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都用百分数来进行表示,组间比较用2来进行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子宫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39.98%(P<0.05);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50.22%(P<0.05),B组子宫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39.01%(P<0.05);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48.69%(P<0.05)。两组患者洽疗前后子宫和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有显著缩小;而两组治疗前子宫平均体积和最大肌瘤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平均体积和最大肌瘤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不良反应:服药早期仅出现轻度恶心8例,无呕吐,2周后症状消失;6例患者出现轻微潮热症状,余无明显副作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正常。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导致女性不孕、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单独发生也可多处发生,根据肌瘤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肌壁间肌瘤:以子宫肌瘤初发时较多见,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四周均为肌层所包围。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约占所有子宫肌瘤发病率的60~70%。
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约占10%左右[1],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20%。肌壁间肌瘤向浆膜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子宫颈肌瘤:是较少见的子宫肌瘤类型,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肌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多。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含量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同时激素代谢受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促进本病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部分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所以建议采用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子宫肌瘤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肌瘤大小的增加常会引起不孕。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常是由于肌瘤正好堵住子宫颈口或输卵管内口而影响精子通行,或肌瘤占据了受精卵着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2],也常因影响胚胎发育而流产。至于到了妊娠晚期,可由于子宫收缩力的异常,而引起早产、阻碍分娩或造成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以往认为肌瘤的发病率主要与雌激素有关,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孕激素在肌瘤的发生、发展中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孕激素可提高子宫肌瘤细胞壁上的雌激素受体含量,并通过提高上皮生长因子样蛋白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含量,间接刺激子宫肌瘤细胞的增生。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较高,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理论依据。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同时它又可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子宫肌瘤萎缩,改善肌瘤临床症状,从而治疗肌瘤。
很多子宫肌瘤患者反映自己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头晕,那么患者要注意啦。子宫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患者最头疼的,这些症状也往往是子宫肌瘤患者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状。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压迫直肠,容易出现大便不正常,当因为月经量多而出现贫血后,患者往往有头晕、心悸、失眠、四肢无力等症状。所以子宫肌瘤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状,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变构,多处磷酸化,使受体二聚体虽与DNA结合区相结合,但无法激活有赖于孕激素的基因,使不能激活转录、合成蛋白质孕激素受体,从而起到阻断孕激素促子宫肌瘤生长作用;另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抑制肌瘤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3],也是该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此外,又通过了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使子宫肌瘤缩小,并诱发闭经。研究证实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肌瘤组织中性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组织,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发挥抗孕酮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故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时,卵巢中卵泡停止发育,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
本资料结果显示,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和单纯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缩小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激素水平的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结语
应用米非司酮12.5 mg治疗子宫肌瘤,可以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尤以肌瘤体积明显缩小,且缩小率与文献报道的无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因而是可行的,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如星,吴淑英.多手段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62.
[2]王刚,裴宇慧,李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422.
[3]刘婕,张敏,胡春艳.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6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42.
论文作者:王艳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子宫论文; 体积论文; 受体论文; 症状论文; 平均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