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若干理论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若干理论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几点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企业改革论文,外贸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外贸企业今后的经营环境。第一,随着我国外经贸管理体制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对外贸易将成为一个更加自由进入的领域。“三资”企业近几年已成为我国外贸新的生长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也在迅速增长。它们在全国外贸出口中占的比重大有超过国有外贸企业的势头。政府能够给予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特权,如在配额和许可证方面的照顾,一些大宗商品的专营权等等,只会越来越少。第二,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尽管国家今后还会继续采取措施支持外贸的发展,但是由于外汇紧缺问题已经缓解,而宏观经济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汇率、利税、资金环境变化要与宏观经济相协调,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再大幅度地向外贸出口倾斜。第三,国有银行正在按照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要求进行改革,贷款将主要考虑风险和收益。“三不”政策最近已经取消。超亏挂帐多,经营能力差的外贸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第四,受利益杠杆的驱使,外贸企业业务骨干的流动将更加活跃。总之,如果说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较多呵护的话,那么今天,他们正在被一步一步推向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将要面对一个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和更具竞争性的经营环境。

外贸领域的资本运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是分隔的。进口什么,出口什么,都主要由国家计划来决定,而不是由市场和价格调节。外贸企业唯一的任务是创汇,可以基本不考虑利润水平。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无论工业企业,还是贸易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一定意义上讲都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种形式。贸易企业属于商业资本投资。一个贸易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它能否为生产厂商的产品找到实现其所期望利润的市场,为卖者和买者双方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因此获得一份不低于平均利润率的利润回报。在一个发育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利润水平是衡量一个贸易企业经营成效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决定资本等要素配置和流向的最重要的杠杆。

无形资产。贸易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它们的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无形的。一个外贸公司所以能做成比它的资本金大得多的生意,可以得到比它的资本金大得多的银行贷款,是因为它有长期从事外贸业务形成的营销技术、贸易渠道、信息手段、经营人才和在国内外客户中的商誉。国有外贸企业中许多老的专业公司,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关键是要利用并发展这种优势。国有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增值,重视人才、信息、营销技术、商业信誉等等方面的竞争。

交易的观念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各种资源和要素通过交易实现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效益的经济体制。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不在市场中运动,不进行交易,就很难体现它的价值,就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可能贬值。外贸领域的国有资产,外贸企业的各种资源亦是如此。打个比方,一个过去主要经营水海产品的外贸食品分公司,由于市场的变化,或者其他竞争者的进入而经营困难,由盈利变为亏损,扭亏无望。这时,是勉强维持下去呢?还是寻求与其他有实力的经营者合并,或者将产权转让?维持下去,企业的业务骨干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就可能跳槽到其他有前途或待遇高的企业去,这实际上是个人的一种交易行为。而企业的价值无疑将大大受损。寻求合并或干脆卖掉,则是企业的一种交易行为。如果通过资产的重组甩掉了亏损包袱,这本身就是维护了国有资产的权益。如果用转让产权得到的资金投资于其他经营领域获得到了盈利,那么这一部分国有资产就实现了保值和增值。现在人们比较关注国有资产在各种形式交易中的流失问题,但是却不太注意有一些企业如不采取交易措施的话,其国有资产就会贬值,债务会越背越重。这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工业企业不管怎么说有地产,有厂房设备,这些资产有的可能还会自然升值。而外贸企业做生意大量凭借的是无形资产,如果经营得不好,客户渠道堵塞,业务人员流失,陷入资不抵债困境,而又不对其资产进行重新配置的话,它们就可能变得一钱不值,所以,属于外贸企业的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种资源,不应当远离市场,而必须根据市场变化,经常地处于运动和交易中,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益和实现其要素权益。

交易的发展有利于各方权益的明晰化。产权清晰是中央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产权理论的研究表明,作为法律和制度概念的产权,是在权益关系人之间的谈判即交易中形成或被确认的。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和受益者是全体人民。它在具体的运动中实际上有多个层次上的直接受益者和权益责任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这些受益者和责任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笔糊涂帐。改革以后,开始强调经济效益和各自相对独立利益,但由于交易的范围还比较小,有的权益搞清楚了,比如商品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有的权益还没有搞清楚,比如一个企业的盈亏究竟由谁来负责?负多大的责?企业无形资产值多少钱?收益如何分配?等等,绝对地弄清楚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交易的发展,市场的发育,规则的完善,通过权益关系人之间反复讨价还价,应当能够使它们之间的责权利益关系相对清晰起来,从而使有关资产的使用由无人负责变为有人负责,资源配置由低效率变为高效率。还以上面举的那个外贸食品分公司为例,它目前财务关系与哪一级政府财政挂钩,那么这一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当说就是它目前的实际权益责任人,就有责任并应当有权对它进行处置,而不能把亏损包袱都甩给国有银行。当然,亏损挂帐的形成有历史原因,涉及多方面的责任。通过讨价还价,应当能够找到一种妥协的解决办法。尽管从历史角度看,此一办法对某一方或某几方可能是不公平的。但只要资产权益相对清晰了,就会在此后的运行中摆脱无效率和无人负责的状态。上述交易中也会遇到与企业经营者的讨价还价,它同样有利于弄清楚所有者与经营者个人的权责利益边界,从而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制约。

交易促进市场发育,市场引导管理企业。交易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鼓励交易就永远不会有成熟的市场。在一个交易充分发展了的市场上,假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变得懒散而董事会又疏于监督,或者出现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使投资人没有得到按其资本的“市价”应当得到的盈利,那么,有关的投资人之间就会发生转让和兼并收购行动。股东结构的变化,一般都将导致董事会改组及重新聘用董事长和总经理。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实际上是资本的盈利水平或“市价”制约着经营者。正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的,“企业在今天是由市场管理,而不是由他们的股东管理。”适度竞争性和有规则的交易,是提高外贸企业资源使用效益,维护投资人权益的基本形式。

标签:;  ;  

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若干理论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