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窝蜂上INTERNET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INTERNE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网的建成和分省网的逐步建立,在我国掀起了一股INTERNET的上网热,仅北京地区就有50多家ISP(网络服务商),5万多用户。许多人还在跃跃欲试,不少新闻媒体对此大加赞扬,而本人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当前在我国提倡大批用户进入INTERNET还为时尚早。其主要原因如下:
(1)经济因素。因为中国百姓普遍才刚解决温饱问题,经济能力有限。而访问INTERNET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如要有电话、电脑,还要支付通信费用和服务费用。我国数据流量费用是5元每M字节,再加上服务费,IM字节超过6元,是国外的好几倍。并且,我国通信费用不合理,收费是双向的(别人给你发信息也要收你的通信费)。目前,中国有90%的用户认为INTERNET收费过高,通信费难以承受。据某教授反应自从用了INTERNET,电话费就从100元上升到200多元。
(2)知识能力。用户的知识能力(如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情报检索能力等)是制约用户上网的有力因素,是用户上网之前不得不考虑的先决条件。然而中国百姓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大多数百姓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使一些虽具有上网经济实力的用户也不得不“望网兴叹”。
(3)文化因素。INTERNET网主要是建立在美国的社会道德和文化习惯之上,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对非英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INTERNET网更多的是接受信息。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比以往更多地受到国外特别是西方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许多国家对此都深表关注,中国也不例外。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想利用INTERNET的自由性进行反华宣传,利用人权、民主对我国进行攻击。我们应该站到历史高度认清这一点。
(4)中国百姓普遍与外界缺乏联系。进入INTERNET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信息交流。一个用户上网之前必须考虑自身因素:自己在国外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朋友?与哪些国外图书馆、科研机构有联系等等。然而由于中国过去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中国百姓普遍与外界缺乏联系。尽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状况大大改善,中国百姓与国外有了一些联系,但毕竟还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百姓上INTERNET网。
(5)资源因素。大家都知道INTERNET网上所传播的信息差不多有90%是英语,5%是法语,3%是西班牙语,汉语信息非常少,而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的有用中文信息就更少了,使上网用户大失所望。况且我国的国际互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为国内用户提供INTERNET的信息服务。同时,中国的在线内容大都是非商业性质的,即使有一些商业性质的结点,多数也只是注重向外商提供投资信息,而在线内容服务的用户对象,又多是单位部门,而非单个用户。目前,INTERNET主要还是用于科学和学术交流,大规模地鼓励普通用户都上国际互联网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说与中国有关的结点,英语内容的范围和质量比中文好得多。只懂中文,不懂英文远远不能发挥INTERNET的作用。不懂英文进入INTERNET就像少了拐杖的瞎子,寸步难行。
(6)通信速度问题。在我国INTERNET的出口较少,北京地区仅有4个国际出口负担着众多用户的通信任务,信道非常拥挤,并且这些国际出口的带宽比较窄,通信速度比较低,每秒钟只能传输近百字节,很难满足联网用户的需求,目前我国INTERNET用户还体会不到它的快捷性。又由于网络用户多数是通过电话线用PPP(点对点通信协议)方式联系INTERNET,这本身就为我国本已不堪重负的电话网增加了负担。因通信设施所限,中国用户也不允许大批上网。
此外,还有黄色问题、电脑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用户上网的因素。
总之,无论从国内基础设施,还是从国民自身条件而言,中国百姓还不具备大批上网的条件,也不应该鼓励他们大批上网。
标签: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