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98-02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老年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进入高危阶段[1]。大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在发病早期出现偏瘫,而且还伴有一些轻微临床表现,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核心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展,目前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能较好治疗缺血新脑卒中。我院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2018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纳入比例为15/11,年龄53~60岁,平均年龄(56.4±2.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纳入比例为16/10,年龄52~64岁,平均年龄(56.8±2.5)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晓本项研究目的和方法,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该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压、降脂、降糖和心脑血管疾病基础治疗等。持续治疗2月。
1.2.2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下,进行中医治疗。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5mL/支,批号:国药准字H52020959)10mL,将其融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注射14天。连续注射2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共11项,总分33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失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研究深入,炎症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炎性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显著,根据这一研究,可以通过干预炎症某些环节,减少炎性递质,减少炎症反应的危害,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方案[4]。随着中医治疗的不断推广,临床上更偏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现代医学和中医辨证理论的结合下,发挥各自药理优势,提升治疗效果。在所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里,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蛋白酶活性,还可以加强磷脂膜稳定性和流动性,降低脑组织缺氧缺血,避免再灌注损伤。并且可以防止粥样动脉硬化进展,抗惊厥,改善大脑皮层功能,清除自由基,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人体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出现各项功能下降,最终致死或致残。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5],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需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脑组织进行重塑和功能重组,提倡进行降压、降糖等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中风的出现与劳欲过度、情志所伤、气虚邪中等有直接关联,具体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与心、脑、肝、肾关系密切。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进行整体调控,调节肺腑,平衡阴阳,益气活血,平息肝风,使神经机能恢复正常,促进生理机能康复。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两种治疗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起效,而且降低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有显著恢复作用。与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吕平,张国庆,顾伯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3-85.
[2]王华,杨柳明,黄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hs-CRP、TNF-α、IL-6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32-3434.
[3]钟的灵,王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3):429-431.
[4]姜春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9):1079-1080.
[5]鲍英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9):1072-1073.
论文作者:梁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