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支设危险性探讨与施工控制对策研究论文_陈凯明

广东省勃诚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文章以高支护支设危险性探讨与施工控制对象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介绍了高支模概念,随后探讨了高支模支设危险性辨识,最后提出了一些高支模施工控制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支护模;支设危险性;施工控制;对策

前言

高支模工程是一种典型的危险性分布分项工程,在实际施工时,一旦出现施工问题,将很容易导致支护模板坍塌事故,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对高支护支设危险性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施工控制对策,从而有效保障高支模支护施工安全,提高高支护支设施工质量。

一、高支模概述

二、高支模支设危险性辨识探讨

(一)高支模高度与跨度危险性探讨

高度与跨度是支撑高支模的根本,因此在实际施工时,能够很容易根据其具体的高度与跨度来分辨高支模是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旦跨度与高度超出规定范围,就必须邀请专家来进行认定论证,在具体论证过程中,高支模高度选择存在一定认知差异,有的人认为应按照搭设高度来算,有的人认为应按照结构高度来算,还有的人认为应按照实际建筑层高来算,当下较为普遍的认知是第三种,即按照建筑层高来算对于实际施工来说更加安全,不易发生支模坍塌事故,针对于跨度,通常按照高支模轴线计算为佳。

(二)施工总荷载与集中线荷载

梁集中线施工荷载计算如下:活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从上述根据不同规范结果来看,虽然各有差异,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到,根据施工总荷载15kN/m2这一标准,除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不需要论证以外,其他都需要论证,这在具体认识上会产生一定的分歧与困惑,从集中线荷载标准来看,根据20kN/m这一标准,在不同规范之间,也会造成专家论证不确定这一困惑性问题,受这种标准规范性不统一问题影响,会有部分企业利用这一漏洞来逃避专家论证。因此为避免这一问题,除了要尽可能的实现不同规范之间的统一外,还应不断完善规范内容,例如若高支模板厚超过350mm,同样要经过专家论证,以确保高支模危险性得到全面彻底的探讨分析,为高支模安全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高支模施工控制对策

(一)全面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要结合施工要求实际,做好施工方案编制,提高对支模设计与验算的重视程度,结合需求实际,选择最合适、版本最新的计算软件,合理选择参数,提高设计计算的质量水平。其次,结合高支模施工方案图纸,合理选择相关实施工规范,并根据相关规范,最后施工材料的选择,在保障施工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材料选购性价比,其中针对高支模钢管,应确保管壁厚度在2.7mm以上,不存在负公差,可更好的保障施工安全。最后,施工方案应交由关专家进行论证,结合专家意见,完善施工方案内容,并进一步落实好施工技术交底,与此同时,在正式落实施工前,可先建立一个样板工程,在确保相关施工技术落实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施工。

(二)加强高支模施工过程控制

一是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楼层或结构面板之上,将梁边线弹出,从而更加有利于后续梁两侧立杆位置确定,保证立杆布置顺利。

二是进行立杆搭设,在进行搭设时,以梁侧立杆为起点,结合实际立杆间距,完成满堂支架搭设,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支架搭设前,应在架体下部,铺设钢管垫板,具体钢管垫板做法如图一所示。垫板厚度为50mm,梁体支架为扣件式支管架,在架体上端,装有U型托撑,以便能够对预留梁板底模厚度进行调整。

三是要做好节点控制,尤其是在进行梁侧立杆搭接时,立杆接头应要交错设置,在相邻立杆之间,接头设置不可同步,彼此应错开500mm左右,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最好应在步距的1/3以内。在进行梁底扣件式钢管选择时,宜选择单根立杆,立杆应交错搭接,搭接要求同梁侧立杆。扣件式立杆在连接时,应采取对接扣件方式,严禁搭接,保证立杆稳定性。

四是要注意控制好双向水平杆控制,在实际施工时,部分施工班组过于依赖于经验,为图省事省力,擅自将另一水平方向立杆抽掉,导致整体模板支架体系不稳,甚至酿成重大坍塌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五是要做好模板支架非常规部位施工控制。在梁下等部位的立杆加密区,以及相邻板下立杆的水平杆拉通等施工部位施工,应遵循《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规定,例如若梁下立杆纵距为450mm,板下立杆纵距900mm时,板下立杆除应隔1根与梁下立杆隔2根拉通之外,针对于梁下立杆的每步横杆,应采用轮扣式钢管,做好与板下支架的连接,在伸入两侧的板下。至少应设置两根立杆以上,从而保障模板搭设支架整体稳定可靠。

(三)做好高支模工程检查与验收过程控制

一是结合施工实际,严格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最新修订)》(建办质[2018]文)规定,将验收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并严格根据验收流程进行规范验收。

二是做好立杆垂直度控制检查,一般而言,随着立杆搭设高度的增加,立杆垂直度控制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对于10m以上的立杆加来说,在实际施工时很容易出现立杆垂直度控制偏差问题,因此需要在检查时应提高重视,做好过程检查,以免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做好工具式脚手架推广,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高支模对于脚手架配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工具式脚手架安装、拆卸方便,整体比较灵活,连墙件结构比较简单,能够重复循环利用,有着非常高的周转效率,因此非常适合高支模施工,可进行大量推广。

图一:钢管垫板做法示意图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支模工程支护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际施工时,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应结合相关规范,深入分析高支模支护存在危险性,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施工过程过程,从而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供高支模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海军.浅议高支模设计与施工安全控制[J].建筑安全,2018,33(5):64-68.

[2]张玉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150-151.

[3]龚为家.高支模施工监控管理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No.528(19):126-127.

论文作者:陈凯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高支模支设危险性探讨与施工控制对策研究论文_陈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