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路作为一个城市重要交通脉络,其高效性,独立性保证了城市的高速运转。但也因其独立封闭的特点,使得城市空间被分割,城市快速路两边空间也往往被消极对待。用缝合取代割裂,以缝合理念构建城市带状空间可以避免城市无序消极空间的产生,也是我国高速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割、缝合、中山、快速路
一、项目概况
规划区位于中山市区中部,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纵三线的中段。沿纵三线可北达广州,南至珠海。现状长江路北至港口镇,南连五桂山镇。东至中山站2.4公里,北至中山北站2.9公里。规划长江路与北外环、G105、南外环构成中心城区的快速“内环”路,并与中山路、康华路等七条城市主干道相交,未来将汇聚大量过境交通和集散交通。
二、城市东拓
石歧河东连古海湾,北通佛山、广州,西接江门,南也可抵达珠海、澳门;而石岐津渡也可以接驳旱路驿站,通过旱路驿道可直达佛山、广州。90年代前的石岐,因渡口而繁荣,作为区域商贸中心,与江门、佛山、广州等周边地区实现货物互换,是当时的鱼米之乡、商贸重镇。
90年代,兴中道竣工, 进一步推动城市的东拓。兴中道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山市政治、文化、宣传、科学、体育中心。 公共服务带动房地产及居住配套设施的东进,中山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尺度的宜居城市。此时的城市建成区主要位于起湾道以西。
1991年,中山火炬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依托京珠高速及中山港,城市往东实现跳跃式发展,进入新岐江时代。2010年,火炬区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城融合趋势明显。
2012年,翠亨新区上升为全省战略,将发展为以商务、文化、智造为一体的新城区,推动市区进一步东拓,并对接珠海及深圳。 岐江新城与翠亨新区将作为中心城区未来的两大服务核心。
中山市由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自西向东的拓展过程,也是中山市由传统走向现代,城市功能由传统商贸服务向现代综合服务转变的过程。
如今,中山市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附加值的新形势。长江路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必将推动地区空间重构及功能重置,缝合城市东西部地区,助推城市多中心布局的实现,与周边产业轴线形成网络,强化城区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城市首位度。
三、空间发展对策
1、功能缝合-锦绣大道、功能引领;
结合岐江新城作为城市新中心的开发诉求,以及广珠城轨站点的影响。规划提出“把长江路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促进中山转型升级的城市智轴、展示中山精神内涵的都市客厅、加强中山迅捷畅达的交通纽带”的发展定位。为东部火炬区提供生产性服务,为西侧老城区提供生活性服务,促进城市产城融合。
长江路周边地区主导发展智慧产业、商务商贸业及文化休闲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以及生态居住产业。以智慧产业为龙头,打造总部商务平台、提升城区商务商贸业的品质、塑造生态宜居典范,塑造城市发展新轴线。
规划通过分析长江路沿线交通流量、剥离并协调各种交通方式,在保护周边山体环境的基础上,由长江路串联岐江新城、轨道站点两个重要核心,并逐渐向外辐射,通过与东西向城市发展极的融合,形成长江路沿线用地“协同剥离、双芯带动、多极共生”的开发态势。
规划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强化规划区与周边板块的互动联系,形成 “一轴四段”的规划结构。
“一轴”指长江路城市发展轴。
“四段”为由北至南的总部研发段、生态居住段、商贸休闲段、商务社区段四个段落。
“七区”在每个路段根据具体的用地功能,细分为商业娱乐、总部经济、商住休闲、生态居住、商业服务、体育休闲、商务社区7个功能片区。
“两心”为岐江新城总部中心、地铁商业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多廊”将周边自然环境与各功能片区融合联动,
同时,连续开放的绿地系统、通达快速的路网系统、混合多样的用地功能共同将长江路沿线打造成为未来中山新门户。
2、交通缝合-快行疏导、慢行汇集
规划在沿用中山现有的网络系统的同时,通过长江路快速路改造缝合城市交通环线,以公共交通、地铁、绿道作为补充,并有效缝合机动交通与慢行交通。
长江路作为中山市未来的重要交通廊道,通过“分流、截流、引流”策略,既保证过境交通的快速通过,同时汇集人流、交通流,带动沿线功能节点的发展。
在长江路两侧规划平行道路,构建可替代性路网,完善次支路的微循环功能,实现沿线用地的交通分流,减少对快速路的干扰。
基于对外交通衔接分析及交通流量预判,确定长江路的门户节点和交通集散节点,分别构建标志性建筑和打造商业服务功能,实现截流与汇流。
在流量密集路段,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实施快速路主路、辅路立体分离,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干扰,避免了快速路对重要功能空间的分割,提高地区环境品质,将长江路的流空间转化为地方空间。
其中,歧江新城范围内长江路主路做下穿隧道处理,辅路从地面通过,转化为城市道路,提供高密度、小尺度的路网支撑;
孙文路至中山路范围内,同样实施主路、辅路立体分离,为地铁站周边商业区提供适宜的过街环境,促进两侧商业用地的缝合。
中山路至康华路范围内,结合紫马岭周边的文化休闲功能,在主路辅路之间设置绿化缓冲区,减少过境交通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并灵活处理辅路线型,提供具有趣味性的慢行空间。
通过BRT、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全覆盖,实现交通引流,带动沿线用地开发。加强道路两侧慢行空间的打造,增加多种过街设施,打破快速路产生的步行屏障,提升道路沿线人气以及整体功能品质。
3、景观缝合-引脉筑核、融绿入城
规划采用对镜、对位、呼应等景观手法,缝合长江路东西两侧景观要素,并通过道路下穿、道路缓冲带等形成的开敞空间缝合南北岐江河与五桂山的景观联系 ,将中山悠久历史文化注入景观营造中,提升城市品位。
(1)城市景观节点:整个长江路重要节点分为北部岐江新城区和南部紫马岭商业文化区。岐江新城片区以大拱门为起点,中空的大门洞直接与南面中央大绿轴相连,成为中山新的城市名片。南部紫马岭商务片区以文化广场为中心,搭承高密度路网,建筑形态干净简练,体现出中心商务区极具活力的性格。
(2)人文资源串联珠帘履带:中山市人文资源丰富,将人文资源元素融入到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中,体现长江路在中山市重要的门户作用,展现中山市人文特色。
(3)历史文化联系各个节点:中山市历史文化悠远流长,长江路沿线通过文化深入,增强对外文化展现,呈现历史悠久的文化卷轴。
(4)生态优先: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我们也对河道和驳岸进行了生态修复的处理,尽可能地消除河流建设项目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重建受损或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泄洪排沙等重要自然功能,维持河流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
4、动态演进、分期建设
长江路周边地区开发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诉求,确保建设与城市战略同步。本次开发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造智轴,新城腾飞。推进康华路以北企业总部段及科技研发段的建设,满足城市总部经济及技术创新的需求,确立城市新中心的形象。推动道路快速化改造,启动长江路北段下穿工程。同时加快博爱路以南的商务办公及生态居住片区建设,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第二阶段 服务集聚,培育核心。结合城市地铁线路建设,配置商业服务设施,作为长江路南部的地区发展的触媒,快速聚集人气。同时启动中山路及博爱路的道路改造工程,塑造中部城市形象。第三阶段 城市更新,功能完善。启动博爱路以北,康华路以南地区的旧村改造,推动城市整体更新,基本形成长江路周边地区城市客厅的整体风貌。
四、结语
长江路及其周边区域,必将成为展示中山城市形象、集聚城市发展活力及引爆城市跨越式增长的康庄大道、活力之区、未来之魂。这将是一条促进中山转型升级的城市智轴、一个展示中山现代景观的都市客厅、一条加快中山迅捷畅达的交通纽带。
论文作者:钟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城市论文; 中山论文; 长江路论文; 中山市论文; 交通论文; 功能论文; 沿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