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主义的传播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当代民族主义的传播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对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主义论文,思潮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运动和局部冲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这股思潮产生的缘由和发展趋势众说纷纭,不少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纷纷撰文,预言民族主义将是下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潮。当然,他们大多数是怀着欣喜的心情把民族主义推崇为“历史转型期”动荡的根源,因为一个强大的、能和西方对垒的苏联被不可遏制的民族分离主义给肢解了;因为前南斯拉夫陷入了民族分裂和冲突的泥潭里欲顾其它而不能;因为德意志民族“无法阻挡的统一要求”而使东德统一于西德;因为北朝鲜的“狭隘民族主义”而置自己于“世界潮流”之外;因为亚太地区国家的“民族危机”而要尽力联合起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诸此种种,民族主义成了他们随意干涉别国内政、歪曲民族意愿的口实。所以,他们暗自得意,却佯装万般不能的样子,暗地里推波助澜,表面上又庄重倚正,实际上他们企望民族主义的大火在社会主义国家都燃烧起来,甚至不顾自己的诺言和人权原则,急不可耐地试图使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国际化,让中国也出现个“巴尔干”。就在半个世纪前,不少国家就是靠这把剑斩断了帝国主义套在他们身上的殖民主义枷锁。今天这股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是冲决新殖民主义体系向社会主义道路推进,还是象资产阶级预言家们所企望的那样朝着“民主自由”发展,历史还没有得出结论。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当前这股民族主义思潮,揭露它的缘由、动因、本质和趋势,打破资产阶级预言家们的酣然美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用新的手段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引起的内部反映和外部对抗

列宁在分析垄断帝国主义时,曾断言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并将重新瓜分。我们不要以为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本性已经改变,我们不要以为在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基本完结以后,帝国主义已经失去可供瓜分的地区和国家。世界形势的发展致使帝国主义改变以往赤裸裸的侵占和野蛮的剥削,而是依靠暂时的局部的联合,依靠集中资本,垄断技术,贸易壁垒加上政治孤立,甚至禁运、封锁直至武装干涉等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接受“体面”的盘剥。这种对自然资源和商品市场的瓜分,对发展中的国家接受“盟友”地位的控制,恐怕不亚于一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是一场全面的战争。

谁都知道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的“公正”的“英雄模样”全然是为了自己在波斯湾的地位和石油利益。海湾战争极其典型地表现了借助遏制地区性势力扩张而乘机控制利益范围、插足别国事务的帝国主义行径。连西方报纸也承认海湾战争是一场“捍卫西方的利益免受第三世界人民利益的损害”的“典型的19世纪的旧式战争”。〔1〕而一些阿拉伯国家深感“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泛伊斯兰组织的活动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使一些阿拉伯极端组织加强他们旨在针对帝国主义的恐怖活动。北约东扩使俄罗斯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的“热恋”忽然停了下来,俄国人好象刚意识到他们失去的太多。1994年7月, 俄美准备在俄罗斯“腹地”伏尔加河东面的奥伦堡州举行代号“维和94”的联合军事演习。然而在此之前莫斯科的一家大报这样写道:“当年德国法西斯只逼进伏尔加河,而今我们却邀请美国军队跨过它。”〔2〕在北约想趁热打铁将原东欧几国赶紧拢在怀里之时, 俄罗斯终于受不住了,在一系列官方警告之后,“俄罗斯《独立报》援引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消息确认,如果波兰和捷克加入北约并在其领土上布署核武器,那么俄罗斯的核弹头将对准波捷两国领土上的目标。俄罗斯参谋部的警告不限于核威胁。俄罗斯人计划在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交界处建立第二个强大的装甲打击集团。此外,如果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托维亚加入北约,俄罗斯军队则将立即开进这些国家”。〔3〕北约东扩问题除了西方从政治意义上彻底击垮前华沙组织的势力模式、根绝后患以外,更主要的是通过经济的、军事的乃至意识形态上的控制最终达到重新瓜分东欧的目的,使欧洲的“老对手”俄罗斯难以重温昔日大国之梦。

我们且不谈西方资本家在东欧几国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所占股份的深刻含义,单就美国向东欧诸国大肆兜售武器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二月份,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不大引人注意的行政命令,批准十个东欧国家有资格从美国购买先进武器。这样做有一些战略考虑,其结果将是通过军事设备和技术,而不是通过条约把这些国家圈入北约联盟。”〔4〕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十分坦率地写到:“正如在八十年代的十年间第三世界的危机已无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样,全球资本主义的后果问题重重,里根(和撒切尔)革命并不是那种目标在从政治上重组全球的革命,可以预示一个新开端,他放松了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控制,而全球资本主义也一直在竭力反抗政治约束。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驯服第三世界,如果有必要,宁可在经济制裁和爱国者导弹的配合下施以侵略,但是这些最好作为最后不得不采用的策略。迄今为止,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培植自愿与全球资本主义结合或联盟的阶级而形成内部控制。”〔5〕的确,这真是十分坦率的“自白”。但即便是这样,一些西方学者仍以冠冕堂皇的言辞否认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不过用中国的一句古话这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谓“帝国主义的新手段”或曰“后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都是称霸世界、控制别国,只是在新形势下手法不同而已,在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用的是“人权”干涉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经济制裁主义等手段,“彻底摧毁第三世界人民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的意识和历史创造主动精神,实现灵魂的奴隶化和附庸化,以便永久地内在地臣服于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和价值观。”〔6〕

二、当代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直接原因是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基本完成以后,重组民族独立国家以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反映

如果从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独立运动开始到今天, 世界上已有180多个独立国家。 我们把这一历史过程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觉醒和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产生时期,一个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时期。前者从1789年法国革命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者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到本世纪70年代。而从80年代起,我们认为世界进入了一个已经独立的民族国家重新组合并进一步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的新阶段。

民族主义思潮和近代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是从资产阶级开始的,但从一开始它就陷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矛盾状态中。因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争夺国际市场而要求消除民族国家间的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又要以强大的保守的民族国家为后盾。所以,恩格斯在1893年《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曾指出:“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离开民族独立是不行的。因此,1848年革命也就不能使直到当时还没有统一和独立的那些民族——意大利、德国、匈牙利——获得独立和统一。”又说:“经过长期的、剧烈的斗争以后,英国的工业资本家取得了胜利,他们在当时实际上就已经是全民族的领导阶级,他们的阶级利益当时被认为是主要的民族利益。”〔7〕列宁说过:“在全世界上, 资本主义彻底战胜封建主义的时代,是同民族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8〕资产阶级把自己发财致富的欲望放在民族扩张主义的战车上,以强大的资产阶级民族独立国家为后盾,用“血与火”的手段把落后民族的独立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或摧毁弱小民族的独立愿望使他们永远成为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但是,从“十月革命”开始,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取代了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落后民族开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这一运动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指导方针,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自觉地用科学的社会主义革命取代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用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取代建立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果单纯以摆脱殖民压迫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标准衡量,那么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对建立20世纪世界民族国家政治秩序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在被压迫人民和落后民族手里发挥了比在资产阶级手中更光明更巨大的作用。

但是世界范围民族解放运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独立运动的结束,区域性国家联盟的加强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不能说明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开始走向完结,相反,一方面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距离拉大,一方面由于独立国家内部民族势力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加强,促进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重新走向分裂或者重新走向统一。 以80 年代为起点, 在美洲, 英属洪都拉斯在1981年成立独立的伯利兹;在亚洲,盛产石油的文莱在1984年摆脱了英国取得了完全的独立;在欧洲,1980年德意志在经历了分裂、统一、分裂的历史之后又重新统一;1983年捷克斯洛伐克以和平方式按照两个不同的民族分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1991年分裂成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共和国,而且局部统一和分裂的势力都在加强。在近东和中东,1982年以色列获得了对南黎巴嫩的军事控制, 1994 年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获得了自治。 1990年,南、北也门合并为今天的也门共和国。在非洲,1980年白人统治的罗得西亚变成黑人治理的津巴布韦。1994年,南非放弃了种族政权。1990年,纳米比亚摆脱南非统治独立。在前苏联,1991年,俄罗斯和另外10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波罗的海三国也于1991年独立。的确重组国家的历史开局是剧烈的,而且以东欧和前苏联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为重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高度重视建设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已经消除了民族矛盾存在的基础,甚至在公平发展的原则的掩盖下人为地助长了民族分裂势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以“民主”为幌子,借助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和平”演变造成的。但如果仅仅把这一历史趋势看成一种政治势力消失后的偶然现象,甚至赞美为“民主的恢复”那是极端短视的。后面我们还要谈到这个问题。

世界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分裂又必然统一的矛盾运动必然反映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它势必导致各主体民族为获得更大的生Z存空间和发展条件不断调整族际关系,这是一个不断重新整合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各类民族国家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用人类先进的物质文明取代落后的物质文明,以民主统一、和平自由的多民族强国取代专制分裂、受制于他人的弱小国家,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以全体人民的平等和劳动自由取代歧视、压迫、剥削,用能使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和幸福的制度取代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腐朽政治制度。这难道不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将要建立的国家吗?这不就是无产阶级始终不渝追求的人类美好的明天吗?不要以为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分裂就意味着社会主义从此走向“衰落”,也不要因为这一历史过程借助了民族主义势力而看不清它的历史趋势,相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为了不断制造分裂而对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推波助澜的倒退本质。

事实上,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在获得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以后,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摆脱大国干涉和控制,赢得国内各民族一致支持就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可以肯定这些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那些洋洋得意的人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新独立的国家最先抛弃的就是曾经使他们“获得独立”的那些东西,因为他们现在决不想再“分裂”和“动荡”了。难怪1992年6 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刚刚在苏联、东欧得分的美国,转瞬之间戏剧般地陷入了孤立。用美联社6月14日的一则报道中的话来说, ‘地球首脑会议的主旋律是美国受到孤立’”。〔9〕难怪在东欧各国刚刚“摆脱”共产党统治几年之后,前共产党人又纷纷在竞选中获胜,在所谓“民主势力”最坚强的波兰,前共产党人亚力山大·科瓦涅夫斯基以51.72 %的得票击败前总统瓦文萨。甚至最要“民主自由”的俄罗斯民主派在他们自己坚决要求通过的议会选举法实施后,还未等真的选举到来,就吓得急呼“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应该停止实行民主”。〔10〕这真是对“民主”的最惊人的嘲讽。

三、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激化的原因是两极化消失和地区不安定因素增长形成的负面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人类刚刚联合起来打垮几个妄图主宰人类的法西斯国家以后,人们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超级霸权主义”的时代。从1945年的苏、 美、 英三巨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开始到1989年美、苏“马尔他”首脑会谈为止,在这44年中,世界几乎被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更大范围的对立势力,而这两个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明争暗斗便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头戏。不过他们之间的这场斗争不同于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类似的斗争,历史将从这里开始。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以“十月”革命的成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从此以后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未来而前仆后继。无论今天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多么大的动荡和挫折,就一种思想体系会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现实革命力量,使一个阶级自觉地坚信它并建立了与以往任何剥削制度都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单就这一点就可以肯定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时间内形成与帝国主义国家对垒的态势,不仅仅是军事的对立,也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更不单纯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因此,它必然是一个长时期的曲曲折折的历史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必然遵循公理取代强权、进步战胜落后、光明代替黑暗的历史法则。这一法则也是我们判断在两大对立势力彼消此长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的性质和作用的准绳。那么两极化消失为什么对民族主义思潮起激化作用呢?为什么苏联、东欧放弃了社会主义以后会出现如此尖锐的民族矛盾呢?

首先,两极对立时期,各极内中的民族矛盾让位于更重要的全局性冲突,一旦两极消失,民族矛盾就凸现出来,特别是前苏联、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由来已久,只是建立了社会主义才把各民族联合起来,走上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道路。而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就是使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民族关系在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趋动下开始走向倒退。在前苏联解体过程中,俄罗斯作为最关键的一环最初还保持着原有的联盟轴心的样子,但在1991年8月事件以后, 叶利钦掌握了中央部分权力, 大俄罗斯主义急剧膨胀, 引起了其它各成员国的强烈不满。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国家领导人在布列斯特举行秘密会谈,在这个曾经挽救过苏维埃共和国命运的地方,他们宣布成立独立联合体,并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俄罗斯人认为:“在俄罗斯本身面临经济灾难的时刻,不能迫使俄罗斯人承担帮助人口增长过快的中亚各共和国的大笔费用。”〔11〕

其次,两极化时期形成的安全体系,对一个体系内部的各国、各民族来说既是一种外部压力,又是一种内部保持团结、平衡的内应力,一旦这层保护消失后,原来相安无事的各民族,特别是小民族面临生存危机,尤其是当俄罗斯政局急剧变化时,担心重新落入沙皇统治的阴影又笼罩在东欧各国人民的心头,而以往形成对大国的政治经济依赖心理导致了不同民族趋向依靠不同的大国势力,于是已经愈合的民族间的疮疤又一次被现实残酷地揭开了。前南斯拉夫民族冲突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者就利用波黑三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挑起民族间互相残杀。从1992年4月5日开始的波黑战争,又重新使波黑三个民族互为仇敌,“再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了”。虽然俄罗斯以彻底的“民主化和自由市场经济”来取悦西方盟国,但西方人仍然认为:“在近期内,东欧人的安全要求对北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东欧国家在其政治和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北约的政治支持。尽管目前没有外部势力威胁到东欧的安全,但北约不想因对东欧的安全问题显得漠不关心而疏远东欧领导人。”〔12〕所以,北约东扩是西方的既定方针。

其三,与帝国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挑拨离间、制造民族矛盾有关系。今天,在世界地区性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的地方没有一处帝国主义不插手的,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便急不可耐地“履行世界领导的各种责任”。 不过,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3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最令人不满的是美国插手波黑, 又是支持一方,压制另一方,战火越演越烈,至今无结局。总之,世界上凡是美国和平使者所到之处,那里就难得和平。”这一结论是对帝国主义历来如此的行为的总结。从印巴克什米尔之争到阿以耶路撒冷之争,从西藏问题到台湾问题,从撒哈拉沙漠到巴尔干地区,从波斯湾到朝鲜半岛,从封锁古巴到入侵巴拿马,这些地区的冲突和危机加剧无不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争夺有关。难怪连他们自己也承认:“事实上,西方正利用国际机构组织、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驱使世界为维护和保证西方控制权和西方利益,为推进西方的政治、经济价值观而努力。”〔13〕

四、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依然集中在第三世界寻求和平与发展上,民族主义思潮的最终出路依然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条光明大道路上。

现在,“民族主义”被西方舆论界炒得火热,似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冲突都可以用民族主义加以解释。亨廷顿最近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也大谈“共产党人可以变为民主主义者,富人可以变为穷人,反之亦然,但是俄罗斯人不可能变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不可能成为阿美尼亚人。”不过他把这种民族对立用“文明的冲突”来加以掩盖,企图让人们理解目前的民族分裂和战争是迈向“文明和民主”的一个必然过程,把人们的视线从帝国主义的你争我夺转移到所谓“文明的断裂带”。但是,资产阶级的“高等文明”是否使那些“落后”的文明得以改变而进入“高等文明”的行列呢?帝国主义的认同和援助是否真的给那些“民主的伙伴”带来发展和繁荣呢?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并不难,只要我们关注一下非洲几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否定西方“高等文明”的“真诚的帮助”,只要我们了解一下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放弃了社会主义这五个年头里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发展指标,就会对“民主自由伙伴”的慷慨允诺有一个再清醒不过的认识。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资产者追求利润的天性,今天这种“天性”只不过侨装打扮换了一种手段而已。就拿投资一项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是不会拿他们的美元去非洲冒险的,所以,由于近几年亚洲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才使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趋之若骛。因为“美国近几年在亚洲投资回收率超过23%,为其发达国家投资回收率的两倍。如果以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年投资2000亿美元,回收率20%计算,一年即回收400亿美元, 这个数字几乎是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埃塞俄比亚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倍。 非洲大陆所获外资只相当于马来西亚一国之数”。〔14〕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开发支助下,得到的结果是越来越贫困化,越来越仰人鼻息而活着。因为,西方援助的目的或是使这些国家永远处于原料出口的地位,或是使他们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弱者的地位,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性。他们决不愿更不允许第三世界国家强大而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帝国主义始终在一种强盗逻辑中生存:一方面他自己要维持强大的保守的民族国家,作为资本输出和竞争的可靠后盾,一方面他又要以民主自由开放为幌子,想尽办法打击破坏别国建立独立自主强大的民族国家。所以,苏联的解体和南斯拉夫的分裂对帝国主义来说真是“上帝的赐与”。不过,历史暂时的倒退并没有说明它将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反,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它所蓄积的反作用力将会以更大的力量推动历史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在民族民主解放和独立运动以后,从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唤起民族意识,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争取全面平等独立和发展机会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意义。当然,在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特别是对一些原本历史上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而帝国主义插手较深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潮容易带上种族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排他心理,这时的民族主义就可能成为民族分离主义或民族间冲突的诱因。但是,从总的历史趋势看,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依然是向着各国各民族共同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推进。即使是象巴尔干地区经过严重分裂和战争的各国,一旦和平有望,争取发展和维护和平就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因为,人民要和平,世界要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不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原因,相反,正是由于放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才导致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和民族利己主义占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推波助澜和强化不安全因素的诱导下,民族主义思潮出现了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空洞的诺言和残酷的现实已经教育了人们,依靠牺牲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依附帝国主义援助想获得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只有真正的平等和帮助,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族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注释:

〔1〕英国《卫报》1991年1月29日。

〔2〕《人民日报》1994年5月17日。

〔3〕波兰《政治》周刊1995年10月21日。

〔4〕英国《卫报》1995年10月3日。

〔5〕编译自《Critical lnguiry》杂志第二十期。

〔6〕《当代思潮》1995年第4期。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第415页。

〔8〕《列宁选集》第2卷,第508页。

〔9〕《当代思潮》1995年第3期。

〔10〕英国《金融时报》1995年11月7日。

〔11〕《东欧中亚问题译丛》1993年第6期。

〔12〕英国《世界事业季刊》1993年第1期。

〔13〕美国《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著。

〔14〕《当代思潮》第4期。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当代民族主义的传播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