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分析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分析_经济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症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我国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0)09-0023-04

经济运行的冷热状态是经济运行景气度的具体表现,它是由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报告的。经济景气监测是目前发达国家通用的一种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系统。它是利用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编制指数,并以直观的蓝、浅蓝、绿、黄、红五个灯区,分别表示冷、偏冷、正常、偏热、过热五种经济状态。

本文所指的热并非是整个宏观经济状态,而是主要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状态,即有的部门、产业、产品的生产过热,如汽车热、电子热、房地产热等等,虽然这种“热”症是发生在几年之前,早已成为过去,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还在品尝其苦果。这种“热”症在建国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曾反复出现过,我们也很难说,今后就不会旧病复发。因此,本文拟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屡次出现的过热现象进行探析,以期总结、汲取教训,避免今后再走弯路。

一、“热”的症状

症状之一:汽车热。我国汽车工业,条条块块都要上,总规模太大,单个规模太小。据有关资料称,我国现有汽车制造厂163家,改装厂600多家,比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和改装厂都多,但年生产能力才100多万辆,实际产量仅1/4,还不如日本一家厂的产量。

症状之二:电子热。最典型的例子是全国共引进了115条彩电生产线。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彩电市场供大于求现象十分突出,其生产能力利用率还不足50%。据普查,1995年全国98家彩电整机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4467万台,但利用率仅为46.1%,到年末产品库存积压约300万台。1996年产量增加51万台,但库存也相应增加了50多万台。到当年10月,除几家名牌大企业外,国内所有小彩电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20%。据分析,如果全国彩电新项目投产,我国彩电生产总能力将突破4800万台,大大超过了仅有1000多万台的市场需求量。另据《中国信息报》报道,我国空调器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生产总能力放空2/3。据资料统计,1995年我国家用空调器2039万台的生产能力放空2/3,但一些投资主体仍然置供求严重失衡的预警于不顾,1996年又新上了10个空调项目约270万台规模。这些新项目一旦建成投产,空调业的总体生产能力将是现有市场容量的近4倍。近年来,各地一哄而起争食“空调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趋势仍有增无减。譬如南部沿海某市相隔不到1公里就建有3家大型空调企业,而现有408家企业则分散在22个省、市、自治区。一般而言,空调企业的起始规模至少是年产30万台才有效益可言,年产50万台为合理经济规模。从1995年来看,这408家企业中,只有5家达到合理经济规模,10家达到起始规模,而149家产量在万台以下,15家甚至一台未产。据国家经贸部的粗略统计,电冰箱企业的开工率和洗衣机企业的开工率也分别只有40%和30%。朱镕基总理1998年5月在天津视察工作中谈到重复建设问题时说:“我最痛心的一件事,是在大连搞了录像机机芯项目,但现在市场变了,不看录像看VCD了。这方面吃亏太大了。”

症状之三:石油化工热。我国现在每年的原油生产能力只有1.3亿多吨,而我们的炼油能力已经达到2亿吨了。现在全国不少地方仍在争原油的加工项目。还有小乙烯,原来贵得不得了,进口一吨4万元。后来也一股风地各地都在争上项目,全国搞了那么多,1991年砍了一批。当时审批下来的14个乙烯企业,有10个是11万吨以下的,而10万吨乙烯企业是注定要赔的。上海、北京、新疆都投产了,但有的厂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天津搞了11.5万吨的小乙烯,1995年变成2.4万吨,1997年降到1.7万吨。乙烯生产企业,世界上最起码的经济规模是30万吨。但若全国的小乙烯企业都搞成了30万吨,卖给谁去?

症状之四:房地产热。全国的房地产狂热是从海口市开始的,房地产公司在海口取得利益后,就像洪水般涌向广东、北京、上海、南京和成都等地。截止1996年底,全国非农建设用地闲置面积共11.6467万公顷,仅海南省已征用和承诺出让的土地足够开发十年;广西北海全部批租土地至少需要20年才能开发完。据建设部房地产业司介绍,商品房空置率仍在不断扩大。1995年商品房空置50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46%,其中住宅空置3900万平方米,别墅、高档公寓空置256万平方米。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介绍,1996年全国办公用房竣工面积为845万平方米,当年的销售面积只为当年新增供应量的37.28%;1996年结转1997年继续施工的办公用房面积为4350万平方米,按照当时年竣工面积(供应量)和销售面积(需求量),15年时间才能销售完在建楼宇。

症状之五:羊绒热。全国目前大小羊绒企业已发展到2600余家。据了解,1998年全国羊绒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因而,羊绒产品出现严重过剩,从原绒到制成品全线积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6000吨羊绒积压在牧民手中,500多万件羊绒衫积压在仓库里,均相当于年产量的一半。从国家纺织工业局提供的情况表明,在现行价位下我国羊绒衫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年销量不超过600万件,但目前全国羊绒加工能力却已达2000万件,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过热现象,正如朱镕基总理去年初在天津视察工作时所指出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工业方面的重复建设,这是个老大难。1992、1993年,重复建设特别严重,不光是房地产热,各地、各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趋同化,哪个项目赚钱,除了青海、西藏都在搞。

二、“热”症的危害

经济建设中的“热”症是十分有害的,其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为此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尤其是房地产热,外国学者称之为疯狂的建设,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令人忧虑。

危害之一:大量占压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空置的3000万平方米写字楼和住宅,占压资金达10000亿元以上。又据1998年2月首都一新闻媒体报道,上海由于60%以上新建的楼宇空置,造成近千亿元资金的“套牢”。单是海南省房地产资金积压,据最保守的估计达250亿元,还不包括外省、市呆滞在海南房地产业的资金和海南本省企业被套住的自有资金。

其他方面产品的积压占压资金也是严重的。1991年上半年,全国超正常库存的商品已超过一千亿元,这个数字太惊人。鄂尔多斯和鹿王两家羊绒名牌企业,有一半设备闲置,产品大量积压,一个占压流动资金7亿多元;一个占压流动资金5亿多元。

危害之二:要花几倍时间极其艰难地消化大量空置的地与房,大吃苦果,大受惩罚。据建设部有关同志介绍,按目前的年竣工面积(供应量)和销售面积(需求量),15年时间才能销售完在建的楼宇。

单从当初房地产最热的海口、广西北海和广东的惠州这三个市来看,海口市要三四年时间来盘活;北海市消化目前积压的商品房估计要10年左右;惠州市,在三五年内,如果每年增加1万个家庭也消化不了现有的空置房。空置商品房的消化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空出的矛盾。

危害之三:建设用地和商品房大量闲置,丧失还贷能力,引发金融危机,社会动荡。

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是投资导向有误,在房地产上积压的资金过多,这方面的问题在国际上已被确认。

海南省的城市信用社在海南房地产狂热时盲目地将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以致无法收回,引发了挤兑存款。截至1997年6月末,海南分布于14个县市的34家信用社,资产总值137.09亿元,负债总计141.53亿元,所有者权益竟是-4.44亿元。

原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公司,违法违规将成百亿资金投入房地产被严重套牢,造成巨额亏损,不能支付到期债务,遭灭顶之灾。因而1997年初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严令停业关闭,1998年初宣布解散。

种种迹象表明,实际上,局部性的金融危机、社会动荡,已经出现。幸亏国家及时强化宏观调控,房地产过热与东南亚国家比较相对短暂,否则,很难说不会像东南亚国家那样爆发损失惨重的金融危机。

危害之四:诸多行业严重过热,出现了供给过剩,设备能力闲置,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和泡沫,加剧了现存的经济结构的矛盾。如汽车工业,虽然实行所谓“三大、三小”的定点生产办法,结果还是形成了“三条大狗,三条小狗,一群野狗,狗咬狗”(吴敬琏语)的局面。同时,由于大量产品供过于求,进一步导致了原材料的严重过剩,形成价格大战。如目前国内羊绒产量已由三年前的6000吨增至12000吨。由于羊绒产量供大于求,价格一跌再跌,目前原绒价格由往年最高的每市斤240元跌到40-60元,牧民卖一斤绒就要亏本40多元。照此下去,用20年苦心经营起来的这一优势产业可能衰落下去。

三、“热”的症结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过热的现象,其主要病症是重复建设,它的出现决非偶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多年不治的“痼疾”。那么,这种“痼疾”的症结何在?

首先,从现有经济体制来看,政府行为、政企不分是重复建设的病根。重复建设就其主体而言,有企业搞的、地方政府搞的和国家主管部门搞的三种情况。其中后两种重复建设的主体都是政府。政府搞的一般都是大项目,而且由此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由于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难以消除,所以危害更大。例如,我国的小汽车生产厂家为什么这么多,据权威人士称,没有一个是计委批的,都是首长批准的。因为我国的改革仍未跳出行政性分权的老路,甚至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既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审批经济,这种说法虽有偏颇但并非完全无根据。所以导致对市场的切块、切条、切丝、切末,现在不少地方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搞诸候经济。因而重复建设势成必然。

其次,从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来看,仍属于追赶速度型。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由于我们深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这使国人在增强加快发展经济的紧迫感的同时,也出现了急躁情绪,急于求成,盲目上项目,追求速度而忽视效率和结构。由于过于追求速度,助长了“大干快上”,出现了过于集中的投资,引发经济过热。1993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就出现了“四高两乱”即“高投资、高货币投入、高物价、高进口和金融秩序混乱、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

在我国各地区制定的“九五”发展计划中,支柱产业的重叠度过高,重复建设成为支柱产业选择的主要问题。据统计,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将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选择电子工业的有24个,化学工业的有23个,汽车工业的有22个,建筑和建材工业有19个。其中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汽车产量分布过于分散化。重复建设的结果,导致了生产总量的失控,生产能力过剩。

第三,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上面曾提及的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是投资导向有误,在房地产上积压的资金过多。而我国早在1993年整顿开发区时就暴露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房地产业的回扣率高达工程总额的10%-15%以上,因此除了一部分已在1992年、1993年上马的房地产在1995年左右陆续竣工之外,确实也有不少房地产项目是由于企业负责人的利益驱动而纷纷投入房地产建设的。同时,全国各地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也纷纷以地生财、聚财而大抓房地产建设,并在房地产领域中出现了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因而,致使我国的房地产业严重失控,大量建设用地闲置和商品房空置,这事实上已成为我国金融危机的隐患,而且已经出现了局部性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

第四,信息滞后,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这也是造成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具体讲,一是由于全国统一市场未形成,市场封锁和市场分割仍然严重,信息不灵;二是由于宏观调控赖以发挥作用的依据和市场运行导向的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三是投资决策体系和制度的不健全等,致使企业、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经济决策均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四、“热”症的治理

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热”症的症状及其原因表明,这种“热”症带有并发性。据此,必须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性整体的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首先,要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没有规范的政府行为,就不可能有规范的市场。要形成正常有秩的市场环境,营造一个开放的、竞争性的规范的买方市场,自然要规范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主体行为,但作为各类市场的宏观调控者和管理者的政府,其行为首先必须规范。否则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如上面提及的1993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四高两乱”局面正是这样产生的。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主要是扮演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的角色,要认真履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即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政府更不能重蹈覆辙,回到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搞越俎代庖,或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甚至把市场经济变成审批经济,而是要办好自己应当办好的事情,特别是着重于市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并根据变化了的市场情况对“游戏规则”进行必要的修订,以保证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

同时,要坚决地及时地惩治市场活动中的贪污受贿腐败现象。尤其是要遏制房地产业中的权钱交易,官员们在合法的幌子遮掩下干着不合法的勾当,如工程招标中的经营者不是跑市场而是跑官场的种种不正当行为。

其次,当前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结构的问题只能靠调整。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严重的重复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或泡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已明显不能适应一个开放的、竞争性的买方市场。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因而,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力排障碍以使国民经济顺畅持续发展。

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如国家计划、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经济政策以及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作用。对现存的重复建设,要区别对待。对企业搞的重复建设,要运用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鼓励和保护公平正当的竞争,限制垄断;对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搞的重复建设,要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加以调控,要追究投资决策失误者的经济责任,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如上海抓结构调整,抓得比较得力。他们经过充分的论证,确立16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6个支柱产业,他们进行高起点的集中财力投入。这6个支柱产业在上海的整个经济总量中已超过了50%。在结构调整中,有很多企业被兼并。又如广东,已正式决定不再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重庆市也及时地将原有的6个支柱产业调整为3个。这些都是结构调整中的可喜现象。

再次,要运用市场的力量。以上列举的“热”症的种种症状都比其他一些国家严重。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行政力量是搞不好的。需要尽量加快市场改革的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优胜劣汰,破除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否则,产业结构就得不到合理调整与优化。

第四,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灵活的市场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对重大经济活动和基础建设项目,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重大的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予以确定,加强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的责任制,杜绝随便决策或由领导者个人决定项目的现象。

第五,当前仍须警惕出现急躁情绪,防止急于求成,再盲目上新项目。由于1998年各项政策和措施的积极效应将在今年逐步显现,并由于中央今年进一步实行支持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我国投资拉动总体经济增长的态势不变。因而,目前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急躁情绪。有的一哄而起,争项目、争资金,结果出现了不讲质量、不讲程序、忽视项目前期准备和盲目追求数量争上项目的倾向。根据专家预测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将是我国最大一次的基础建设高潮。因而,必须加强对在建规模的把握,及时纠正不良投资倾向,防止盲目扩张,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

标签:;  ;  ;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