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护理经验,进而提升成功抢救率。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分为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抢救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40.00%,观察组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属于严重并发症,要及时诊断与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护理措施;抢救
临床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急症,心源性休克是较为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病死率[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约有20%患者在数小时或者是数周之内,出现疼痛的同时发生心源性休克,起病急,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缺氧、缺血以及坏死所造成的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肌收缩与心排血量,进而导致血管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护理经验,进而提升成功抢救率,具体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随机分为分为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有休克症状,并且呈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末梢湿冷、大汗淋漓;尿量<30ml/h、脉压差<20mmHg、收缩压<80mmHg。观察组中,8例女,12例男,年龄为41岁-82岁,平均为(54.22±3.34)岁;发病时间为3h-11h,平均为(5.21±1.21)h。对照组中,9例女,11例男,年龄为40岁-84岁,平均为(55.09±3.12)岁;发病时间为3h-13h,平均为(5.32±1.35)h。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含镇静止痛、给氧、纠正酸中毒以及控制心律失常等。观察组采取急救措施:所有患者均进入ICU病房,高流量给氧,采取心电监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具体方法为:构建静脉通道,静脉通道开通>2条,留置针行静脉穿刺,尽可能选取粗并且邻近心端的静脉血管,分别用于泵入升压药物与抢救给药;5%葡萄糖加多巴酚丁胺进行静脉滴注,在患者血压与心功能恢复以后,停止用药;补充血容量,硝酸甘油静滴,4天-6天以后适当减少使用剂量;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患者,应采取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12h以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给予抗凝治疗,如果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阿司匹林口服,静滴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150U,30min内完成滴注;伴有糖尿病者,静脉输液禁用葡萄糖,如果有需要可以适当加入胰岛素,伴有慢性心律失常给予肾上性皮质激素或者是阿托品,急性心房纤颤应采取除颤或者是给予利多卡因,室上性心动过速静推西地兰,如果心律仍未恢复,应该及时采取心脏起搏术;对患者尿量、血压以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13,P<0.05)。详见表1。
3 护理
临床中,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属于危重急症,起病急,并且死亡率高,在及时诊断与治疗的同时,有效护理措施也是提升成功抢救率重点内容[2]。
3.1 基础护理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这能有效缓解心脏负担;告知患者的多食用水果、蔬菜,使大便保持通畅,坚持少食多餐原则,不宜过多进食,防止心脏负担加重;患者卧床休息时,护理人员要做好皮肤以及口腔护理工作。
3.2 病情观察
在治疗心源性休克期间动态观察病情十分重要,有效病情观察能为治疗提供参考。尿量是脏器血供重要指标,要详细记录患者尿量变化,留置导尿管,并做好相应护理工作;血压能反映出血液动力学变化,是病情与预后的重要标志,要对血压准确监测,患者休克时,每隔10-20min需进行1次血压测量,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以后,每隔1-2h进行1次血压测量;在病情加重时,心率也会随着加快,所以要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心电监护,对其心律以及心率进行严密观察;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温度、意识等。
3.3 建立静脉通道
一旦出现心源性休克,各组织器官会出现严重血液灌注不足,引发末梢神经障碍,需及时补充血容量,所以静脉通道开通需>2条,穿刺选取粗并且邻近心端静脉,有助于药效发挥,提高成功抢救率。
3.4 做好抢救器械与药品准备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入院后要进入抢救室,需做好抢救准备,并通知患者,取得家属配合,随时进行抢救。
3.5 心理护理
患者不仅受到疾病折磨,还对陌生环境充满恐惧,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会产生濒死感,医护人员在抢救的同时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尽量放轻动作,熟练操作,让患者放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要使用亲切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此外,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要做好患者家属的说服与安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能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3.6 给氧护理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各组织器官仍然处于缺氧情况,对于休克患者要及时给氧,氧流量设置为3-4L/min,如果患者伴有急性肺水肿,氧流量要适当的提升,可将35-50%酒精加入湿化瓶中,湿化以后吸入。在给氧过程中,供氧装要充分消毒隔离。
3.7 输液观察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病房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发生外渗,造成组织坏死。此外,要对患者血压变化进行严密观察,按照患者血压情况适当调整输液的速度,严格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
童云薇[3]报道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属于严重心血管急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做好抢救与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及早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死亡率为40.00%,观察组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及时诊断与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符合报道内容。
参考文献:
[1]向玉珍,孙爱莲,殷霞.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探讨[J].甘肃医药,2014,33(3):124-126.
[2]高志平,傅华平.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的综合护理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02-104.
[3]童云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67-69.
论文作者:白硕,李芳,杨红,王瑜,范超,郑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患者论文; 休克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源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