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北京市“四进社区”活动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家门口论文,大餐论文,百姓论文,四进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文化进社区”以来,北京市在各区县、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了把居民吸引到社区文化中来,很多社区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如兴华园社区去年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3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滨河社区添置了一套5万元的流动演出音响设备,还配置了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演出服装等。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建市、区县、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 110个,社区(村)文化室4347个,文化广场1091个,总面积914.2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6亿3267万元。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业余文艺团队三支队伍为重点的基层文化队伍网络。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600万元为200个行政村配建全民健身工程公共健身设施。2010年前,全部行政村配有公共健身设施。
在黄化门社区,我市第一个社区居民体育自治组织——黄化门社区全民健身协会日前成立。协会以胡同、大院、家庭为重点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爱好相同体育项目的群众组织起来,目前已经形成社区乒乓球俱乐部、登山队等14支群众体育队伍,定期开展比赛活动。
社区居民做到了人人都在组织,组织都有活动,构成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交流、年年有展示的多元化健身系统。
“卫生进社区”给居民送去了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保贫困人群和流动人口建立家庭病床。运用针灸、按摩等中医药技术,在社区里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在全市很多社区,医务工作者定期在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以饮食卫生、疾病预防、科学锻炼为主题,通俗易懂。位于天坛公园北面的金鱼池社区,解放前是老舍笔下“龙须沟”的原型。但老舍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成了市民讲英语示范区;69%的家庭买了电脑,40多个国家的外宾和30多个国家驻华科技参赞到金鱼池社区参观……
科普给这个老社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画面电动科普画廊、数字信息亭、数字家园、社区气象站先后建成,仅“数字家园”信息科普站已培训居民800多人。“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举止讲文明,生活讲质量,身体讲健康,大家齐心奔小康。”和金鱼池居民一样,数千个社区的居民,生活品质因科普而提高。
“法律进社区”活动有效帮助社区百姓学法、知法、用法,为百姓遇到的各种纠纷案例提供法律援助。目前北京已基本建立直接进入社区、村的法律宣传网络。本市去年在密云建立了以法制为主题的法制公园,朝阳区建立普法广场,丰台区建立普法茶亭,东城区建立法律谈心站等,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律传播到千家万户。
科教、文体、卫生、法律,这些都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这几道文明大餐一旦走进社区、送到百姓家门口,真正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它们会给居民带来实在的好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必会为将首都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正能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