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蒋虹晨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蒋虹晨

(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中学,300000)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例,认识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讲述了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意义,并提出了三点注意事项,为今后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方法依据。

关键词:实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化学实验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表现出很明显的作用。

要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多化学教师很早就开始探究的课题,尽管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我们仍然在摸索着适合现阶段学生和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这也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能注重自身观念的更新,巧妙利用实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熟悉的生活情景简直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化学实验。

本学年接触九年级新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我要测试他们能否学好化学,事实上是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我是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测试的: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总结,他们互相补充之后的结果很全面,尤其一些同学描述得很细致,甚至很诗意,比如:正在燃烧的烛芯的底端含着一汪烛泪;烛泪流出凝结后像圆润的玉;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总结完这些,他们自己都觉得很吃惊,原来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与久闻大名的“化学”有关系,学好化学看起来不是很难的事情,那么我设计这个测试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实现了,同时,在我的启发和同学们的互相补充中,他们的思维不断的延伸、跳跃,从明显的光、火焰,到视觉测量的长度变化,到感官触摸的温度变化,再到细腻的烛泪的描述,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景是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关键处设疑,在重点、难点处设疑。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要善于组织学生相互设疑、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辩论,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课本中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无味的气体,为什么我们却能闻到煤气有一股特殊的气味?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为什么不包括钾、钙、钠?课本中提到过甲烷、乙醇、丙烷、丁烷、乙酸,这些有机物的名称好像有些规律,那么葡萄糖、蔗糖有这样的名称吗?

当然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学生的努力外,也离不开教师的辅助。例如定期开放实验室,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参考资料;帮学生制作一些改进仪器等等。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创设能激发多种感官的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时,才可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潜在能力,也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可以选择会出现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发光、发声等现象的化学实验来强烈地刺激视觉吸引学生,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问、追问,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这样的典型实验有:用加入指示剂之后的酸碱中和反应、铝条燃烧、面粉爆炸等。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实验之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魔术戏法,我们是不是能识破其中的一些技巧呢?联想人们常说的“鬼火”,能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反驳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呢?有些骗子扬言水能变成石油,我们能否驳斥这种谬论呢?

看似在“拉家常”、“侃大山”,不断的追问助推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他们的创新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可以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自己的猜想,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思维不断跃动,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不断升华飞跃。

3.改进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施展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不限于课本中的药品、器材,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己设计实验,写出具有独立见解的实验设计,并允许和支持他们按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使他们体验创新的乐趣,主动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一些条件的制约,比如实验室设备、购买的药品的商品质量等问题,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比如: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浓氨水开始挥发时,酚酞溶液变色不明显,怎样才能使我们实验演示起来更成功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最终,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把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用一只大烧杯罩住两只小烧杯,其中一只中加入少量浓氨水,另一只中摆放一把用滤纸折成的小花,将小花用酚酞溶液润湿,这样我们观察到了很明显的现象,小花自上端边缘开始变红,花的棱比花面先变红,并且红色更深一些。通过这样的改进,把酚酞溶液的变色体现在小花的变色中,更美观也更直观,学生好像目睹了氨分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家的设计被老师采纳,被同学认可,势必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热情。

因为设计的实验需要验证可行性,所以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具备了主动性,更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思考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与教师以及家庭、学校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关键。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研究教学改革方法,分析学生心理,寻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2.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得到极大发挥。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和问题情境,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宽广的舞台,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和展示,让学生体会成为课堂主人的乐趣。

3.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支持必不可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跳跃的,所提出的创新设计也许是其他人暂时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此时,家长、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支持便是最大的精神支柱,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机会得到实践。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既需要教师的主导、组织,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更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学年时间里,作为教师,我们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实验教学,抓住提问、体验、探究等机会,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怀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4):99-10

论文作者:蒋虹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蒋虹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