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业与行业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尤其是信息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活动与BIM技术的结合度不断提高,实现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效益。本文对BIM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可以为改善当前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已经包括了BIM技术,当然BIM技术不仅仅体现在对施工技术的补充上,还体现在对施工管理活动的补充上,将BIM技术与建筑使用安全管理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率。BIM技术可以发挥其模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优势,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强大的支持。在BIM技术下,施工安全人员能够获取更加直观的施工现场动态,且能够实现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立体化管理。
1 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1.1 是我国改善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需求
就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而言,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且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对BIM技术缺乏认知,管理人员的执业水平亟待提升。对于建筑管理行业而言,要积极的汲取新鲜的人才力量,以支撑新技术的应用,因此需要将BIM技术应用其中,以提高行业发展活力。此外,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缺乏,尤其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将BIM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改善当前技术落后的现状,并且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1.2 能够全面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BIM技术本身是一项高科技,将其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去,肯定能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BIM技术自身的优势来说,包括可视化、现场模拟等应用优势,都可以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水平。BIM技术可以建立起施工现场的3D模型,便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掌握施工现场的信息,有利于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科学布置。在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管理时,还可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且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为施工人员提供一种立体化的施工预测,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方案和规划。
2 BIM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技术架构
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之中,需要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的技术架构,如下图1所示,要在架构中涵盖组织、过程、信息和系统四要素。建立起的BIM安全管理应用的而技术架构分为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具有稳定、安全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1 集成BIM的安全管理应用技术架构
2.1 数据层
要想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管理,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即建立BIM数据库,这一操作为该应用技术架构的数据层。BIM数据库的功能较为强大,能够将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转化为能够表达工程实际情况的数据,从而建立 IFC格式的标准数据库。同时还可以储存各种文本文件,将其转化为文档,并储存在文本数据库内。建立起的各个数据库是可以信息共享的,由此可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便利。
2.2 模型层
模型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结合体现的则是建立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模型,首先要建立起整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模型,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信息子模型,确保为各个施工细节提供安全管理模型参考。建立起的模型应具备实用性,确保能够与实际的工程管理结合起来。
2.3 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最后的BIM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型的应用,在这一层面有相应的BIM模型管理平台,此时,要将前期搜集的数据、建立的模型等上传至工程安全管理云平台,再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搭建起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系统。接着就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BIM 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利用BIM建立施工安全指标体系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健全的施工安全指标体系的支持,因此要善于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安全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目的在于精确的预算和统计建筑生命周期,从而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提供支持。施工安全指标体系能够为具体的施工提供参考,有利于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估,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2 BIM技术与危险源识别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很多危险区域和危险源,此时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危险源识别体系和模型,要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对危险源进行搜集和整理,结合当前的工程实际,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将其录入危险源识别模型之中,要重点标示重要的危险源,常见的危险源有临边防护、洞口、安全通道等。在模型中要利用不同的颜色或标志对危险源进行区分,并且要体现出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可知,施工现场危险系数较高的为起重机吊臂下方及吊臂覆盖区域,因此要进行明确的标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安全事故。要根据建立起的危险源识别模型,在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源的标示,在危险源区域张贴公示牌等,以提高人员对危险源的防范程度。
3.3 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空间冲突管理
在开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时,施工面积是有限的,很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内出现施工碰撞,导致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作,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得不到保证。若出现较多的施工交叉,则很容易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基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缺乏对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空间冲突管理的现状,在此,特指出利用BIM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以实现高效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路径。在建立成管理平台之后,要首重点分析现场作业平面,以对现场平面的基本参数有所掌握,便于后期的施工比对,需要掌握的参数为平面尺寸、构件布置、施工线路分析及临水临电系统等,要确保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状况。在此基础上,将参数输入进去,可以模拟出现场施工平面,从而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和控制,确保使用的施工材料、机械和构件等符合工程标准。建立起的BIM模型还具有碰撞检测功能,可以对施工现象出现的空间冲突进行检测,能够及时的发现出现的安全事故,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设计出符合分包项目需求的施工现场空间状态,从而实现最优化的空间立体规划。
3.4 利用BIM技术全面监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安全检查工作而言,应该充分的将BIM技术应用实际的工作中去。BIM技术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监察的结合度较高,能够发挥自身的可视化、参数管理以及现场模拟的优势,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模拟帮助监督人员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各种数据的整合建立起建筑进行安全检查信息化模型,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人员提供了安全监督和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
4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关注施工安全,此时BIM技术应运而生,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化的手段和更加新颖的思路。将BIM技术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结合,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通过BIM技术的优势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并识别危险级别,同时能够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安全管理信息沟通,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宏远.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1).
[2]陈奋月.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01).
[3]李童.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7(03).
论文作者:邓良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危险源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模型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