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粮食战略转变与粮政沿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沿革论文,粮食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巴西农业和粮食发展战略的转变
巴西在16世纪初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获得独立,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历史上,巴西形成了以种植和出口咖啡为主要农作物的畸形农业结构。在二战以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后期,巴西政府制定了“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此后,巴西政府总结和汲取教训,从70年代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和粮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大力改变种植业结构。
1979年5月,巴西政府颁布了“农业一揽子计划”, 其要点包括:(1)促进新生产力发展。原来, 巴西政府采取的是鼓励少数大地主为主的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现在按照新计划转变为鼓励广大中小农业生产者为主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2 )对粮食实行信贷支持。改进和完善粮食信贷制度,降低粮食贷款利率,更大程度实现粮食生产资本化。(3)加速粮食资源开发,扩大粮食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率, 建立新的粮食生产基地。(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鼓励本国资本与国外合资办企业。自70年代以来,外资年均增长25%,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投资。特别是在粮食领域,巴西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鼓励外资垦荒,也允许建立永久性农场,修建仓库和多种技术服务等。现在,巴西政府把农业和粮食定为“经济建设中占首位的优先目标”,“是解决巴西国民经济的唯一出路”。
巴西为转变农业和粮食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1.开发农业边疆计划
巴西的经济重心在东南部和南部,这里的面积占全国的17.6%,但生产总值却占全国GDP总值的80%以上。而巴西的东北部, 北部和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国的82.4%,但经济落后,农业粗放,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改变这种不平衡状况,巴西政府通过实施“开发农业边疆”计划以实现全国“一体化”发展战略。其含义有两层:一是收入平衡的一体化。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措施,提高经济落后地区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二是地区平衡的一体化。通过开发和发展落后地区,使其成为“国家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巴西为“开发农业边疆”采取一系列措施,象在经济落后地区建立“发展中心”和农工结合的农牧业中心等,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经济发展。再如,巴西还设立地区性政策开发银行和特别基金,扶持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仅1975—1979年的5年间,巴西政府就投资6亿美元开发东北部地区,投资4.5亿美元开发亚马逊地区,投资14.5 亿美元开发中西部地区,以及在东北部地区实施“绿色革命工程”。巴西政府的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的实施,成倍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963年,全国耕地面积为3000万hm[2],到1989年猛烈增加到6660万hm[2],后者是前者的2.22倍,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与此相应,粮食总产量也大幅度提高。1997年,巴西的玉米、大豆、稻谷和小麦的总产量依次达到:3461.0万t、2654.6万t、933.4万t和245.0万t。
2.调整农业和粮食结构
巴西独立后,特别是从60年代以来,致力于调整结构,变单一化的农业为多样化的农业。措施包括:第一是大力促进新兴粮食品种的发展,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大豆生产和出口;第二是扩大谷物种植面积,优化粮食质量,象稻谷、小麦等;第三是加快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饲料粮食的发展;第四是大力发展边远地区的农业和粮食生产,促进地区结构的平衡。此后玉米、大豆、稻谷、小麦、黑豆、木薯等农作物都大幅度增长。从1952年到1977年,大豆种植面积猛增117倍,总产量增加160倍。玉米、大豆、稻谷、小麦、黑豆和木薯(5kg折1kg粮食)等6 种作物的总产量,由1945年的1055万t,迅增到1977年的5030万t,增长了4.8倍。到1997 年,巴西玉米、大豆、稻谷和小麦等4种主要作物的总产量高达 7294万 t。巴西在调整农业结构中,注意品种结构和优化质量,大豆、玉米、稻谷和黑豆的良种的推广率依次达到99%、68%、51%和15%。目前,巴西政府为正在实现粮食自给而努力。
二、巴西粮食流通体制和流通政策的沿革
1.巴西二战后对粮食等农产品的控制
在历史上,巴西政府对粮食、棉花等全部农产品实行自由交易的流通体制和流通政策,政府不介入农产品交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用粮的增加,巴西粮食供应紧张。加之,二战后国际上计划经济潮流日盛,因此,巴西政府对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流通介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直到70年代,巴西政府成立了三大公司:巴西食品供应公司,是个公办企业,该公司还曾经办有超级市场;巴西仓储公司,职能是帮助没有仓储条件的地区储存粮食或建设粮仓;巴西农业生产金融公司,主要职能是对粮食、棉花、麻类生产进行协调和促进。至此,巴西政府对粮食等农产品流通的介入达到顶峰。
2.巴西政府逐步退出粮食流通市场
随着巴西农业和粮食资源的开发,粮食产量迅增,1977年比1952年猛增160倍,达到5030万t。1998年再增为8000万t,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30kg。另外,邻国阿根廷可以稳定地供给粮食。国内外条件的改变, 使巴西粮食紧张的时代已经逝去。恰在此时,1979年爆发了石油危机,巴西政府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政府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全面保护的政策越来越行不通了。于是,巴西政府逐步退出粮食流通市场,把70年代建立的三大公司,即巴西食品供应公司、巴西仓储公司、巴西农业生产金融公司统一合并为巴西食品供应公司(CONAB)。 这一公司是政府的一个公办企业。现有职工4500人,拥有21亿巴币资金,在全国18个州设立分公司。其主要职能:一是参与制定实施粮食最低价格政策,保护广大中小生产者利益,并负责国家的储备粮;二是实行帮助贫民的特殊计划,即每年向200万穷人提供“食物篮子”(“一揽子救助包”, 内有粮食、食品等)。现在,CONAB直接管理215个产权属于联邦政府的粮库。储存粮食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6%。CONAB购储粮食的费用和人员工资等,列入联邦政府预算,粮食收购资金是财政拨款,滚动使用。
如果说巴西政府对粮食流通市场还有一定程度调控的话,那就是通过CONAB,以比较缓和的方式,在不干扰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适当介入粮食流通,其主要政策措施是:第一,对黑豆(巴西普通民众不可缺少的主食品种,主要是中小生产者种植)、大米、玉米实行保护性收购。必要时按照经总统批准的最低价格,由CONAB 负责收购农民的粮食。第二,规定国家银行以信贷规模的一定比例,向中小生产者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利率为“基本利率7.82%加当期通胀率”,比其他贷款利率约低15个百分点左右。国家不补贴利息。第三,对小饲养业主供应价格较为便宜的粮食。CONAB以最低价格购入的粮食需要轮换、销售时, 小饲养业主可登记进入批发市场参与拍卖,购买一定数量的粮食。第四,国家通过CONAB对全国约200万贫民发放食品、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一揽子救助包”。第五,国家投入财力,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吸引东部地区中小农户卖掉原有田庄进入该地区购买廉价土地,扩大农业种植面积,促进规模生产,降低粮食等农作物生产成本。
3.巴西粮食流通走向市场化
在巴西政府逐步退出粮食流通市场、对粮食购销尽量减少干预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农业和粮食资源的作用,建立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载体结构。市场主体是农民企业。在目前巴西的500 万农户中,约有80%是小型农民家庭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在50hm[2]以下。 拥有100hm[2]以上的农户是大企业。市场经营结构主要由私人公司、农民合作社和经纪人构成。私人公司和农民合作社都是以买断方式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出售给出口商或加工企业。合作社多数收购的是中小农户的粮食。大型农民企业多是直接把自己的粮食卖给出口商或大公司。粮食经纪人既可以受生产者委托代理出售农民的产品,也可以受买方委托向生产者收购粮食。市场载体主要由粮食交易所、批发市场构成。以市场种类划分,又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粮食交易参与者在进行买卖时,到市场上通过喊价、叫卖形式进行。目前,虽然巴西粮食流通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众多小生产者与大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民,其产品被合作社或购销公司买断,在价格方面缺乏谈判余地;中介机构、经纪人的作用不很显著,尚未成为“交易中最活跃的因素”;粮食购销活动的透明度不高,在批发市场中成交的粮食数量不是太多,传统的买断方式仍是主要的交易方式;期货市场作用也不很明显等。
4.巴西粮食流通转向国际化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巴西逐步转变封闭型粮食流通为开放型粮食流通,大力推行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彻底摒弃在以前奉行的封闭政策。9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其核心是降低进口关税,开放国内市场,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粮食进出口贸易。巴西是世界大豆生产大国,政府积极发展大豆、大豆粕、大豆油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促进大豆出口,专门修建了一条“大豆铁路”。巴西在发展具有比较效益优势的大豆及制品出口的同时,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所需的小麦、玉米等。目前,巴西同欧盟、南方共同市场、美国和日本、非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等农产品贸易都有增长。为扩大经济对外开放,巴西还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实行特殊政策,象免交工业产品和商品流通税,免税期30年不变。政府低价提供农林牧业用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进入自由贸易区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目前,已建立起359万hm[2]的农牧业基地,投资项目达356个,建立了172个农牧业中心,产品出口到欧美、拉美等20多个国家。在粮食产业上,巴西也实行开放方针,大胆吸引外资,在东北部投资生产,发展灌溉,建造仓储、加工、服务设施等。巴西农业和粮食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据统计,1995年,巴西大豆出口占世界出口的14%,大豆粕出口占30%,大豆油出口占17%,咖啡出口占16%,烟叶出口占14%。1995年,整个农牧产品出口额达138 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出口总额的29.7%。同年,巴西农牧产品进口额为7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3.1%,农牧业产品贸易顺差为73亿美元。
标签:农业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粮食银行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