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呼唤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民族能否在二十一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实现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赶上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劳动者的素质如何。而对于劳动者的培养基地--各类各级学校来说,如何教育管理好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具有高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一个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创新
首先,在传统的体制和模式下,教育管理带有统一性的特点和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者要求学生听话,不允许或很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求大家按统一模式、统一标准遵守校纪校规,按同一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统一的思维方式、见解、知识层次和能力。学生在老师统一安排和布置下,很少有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造的意识与实践,这种管理的后果是学生个性趋同和创造力一般。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即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适应未来高科技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创造性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过份重视智育,忽视综合素质的以分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容易培养出来一条腿走路的应试型的高分低能儿。而这种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首先就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相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全面建立与完善,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产品的需求者越来越需要产品的多样化,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在人才市场上同样面临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习惯于“学生成绩好了,对其管理也就行了”的管理模式,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劳动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那我们的教育管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次,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节奏加快,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青年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又被其左右的一个群体,管理者再用一种封闭性的观点和办法对他们简单地说“不”与“是”或“允许”与“不允许”,收效是甚微的,所以我们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学生不知如何去管理”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对现代学生的管理了。
既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教育,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当然需要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
二、管理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方式上的新生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改革的灵魂所在。
1.管理创新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有效办法。
管理创新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是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对过去多少带有家长制作风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自己制定班级的制度和奖罚措施,我们可以经常性地开民主座谈会,让他们在对各种社会现象大是大非的讨论中和班级事务管理参与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管理者只作引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管理班级事务、管理自己,以及将来管理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启发他们开动脑筋,树立自己动手和帮助别人的观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性。
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劳动者,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不具备创造力,不具备独立自主、互帮互助、严格自律等素质,又怎能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合格的劳动者呢?
2.管理创新有助于我们从繁琐的班级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好地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观察他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爱好、困惑,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现在,我们的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小到晒衣服的杆子,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得管。班主任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听从其安排和布置,唯恐照顾不周,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平均一人一天一件事,就让老师疲惫不堪了,而这样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期,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尽管还不成熟。这个时期,学生不愿意一切都听从老师的安排,逆反心理较大。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心理、学习、思想无所不管,一切都要求听从老师的,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以致于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屏障,而不能成为良师益友。所以尽管管理者任劳任怨,做教育的老黄牛,但收效不高。
如果我们从其中跳出来,多观察他们的特点、爱好,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和人格独立性,注重引导,总结一般规律去指导我们的管理,在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提高我们管理的水平,改进管理的方法,收效将会很大。
三、管理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需要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竞争性经济,以一种灵敏的、全方位的、高层次的知识经济信息为要素的经济形态。如果我们只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封闭的象牙塔内接受陈旧的思想、观念,以致于形成一种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必然培育不出适应知识经济的劳动者。
管理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竞争性,对信息知识的高度尊重性、思维方式的开拓性与创造性。
管理创新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满足对现有知识的拥有。
管理创新有利于在学生的群体中形成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要求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意识,使之学会竞争。
管理创新要求我们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指导他们做什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安排、遵从老师的观点,而是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培育他们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一句话很让人受启迪:只有倡导和具备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当然,管理创新是一种改革,一种探索,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程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创新。但是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实现创新的有效思想和办法,我们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目标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