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梅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 322000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学科,它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见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必要性。如何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数学生活化教学怎样开展。
关键词:小学生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发展都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紧密相关,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做一名终身学习者,时刻给自己“充电”。只有教师不落伍,学生才能享受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数学是充满无穷乐趣的学科,教师应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激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
一、分析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综合探究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材,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进行哪一方面的研究,终究都是躲不过对教师、学生、教材的分析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真正研究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就要对自己科目的教材了如指掌,对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身心特点做到最本质的掌握,从这两者出发进行研究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
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人,他们灵活多变,活泼好动,使教师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掌握,也是教师最费精力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小学生虽然爱玩好动,但这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对什么都比较感兴趣,都想一探究竟,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很容易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上课好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数学小游戏。学生乐于做游戏,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学习数学,直接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积极开发学生的特质,用课堂活动代替教师的一言堂,用教师恰当的指导和组织代替课堂纪律管理,让学生放松地学,教师有方法地教。掌握了学生,接下来就要潜心分析教材,教材毕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引导着教师从哪个方向教、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达到怎样的标准。
教师对于手中的教材,首先要从整体进行了解,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单元讲了什么,哪一单元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有所差别、有所侧重。整体上有了了解和概括,对于每一个小部分、每一个单元内的知识,要进行细致的掌握,哪些知识可以一语带过,哪些需要多费时间讲解,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帮助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掌握运用。教材是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横向的挖掘、纵向的探索。这样纵横交错的分析研究,才更全面、更深刻。
二、生活化要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
我们一直强调,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存的技能,要求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会学不会用。要想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向学生渗透,联系生活实践。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要找到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哪些关联性,又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才有抓手。我们说一节课的开始很重要,好的课前导语可以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目光,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数学课的导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如教学《四边形》这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可以提问学生:“我们的玩具和学习用品中都有哪些常见的图形?”这时学生都会注意自己的书本、文具等,纷纷在下面回答。教师不需要立即做出总结,而是引导学生:“那我们家中可以拉伸的衣架是什么图形呢?”从生活中举具体的事例,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事物,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起来不生硬,易于消化。教师借助具体的实例,再讲什么是四边形时,也有据可依,不至于都是理论定义,避免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依旧要联系生活:学过了四边形,也了解过三角形,那么四边形和三角形那个更具有稳定性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东西是四边形的、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最后由学生回答:篱笆是四边形,可拉伸的衣架也是四边形,自动开关的大门也是四边形,自行车的中间部分是三角形,鼎有三个足……可见四边形的事物大都可以变形,而三角形不同,所以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具有稳定性。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在留课后作业时,同样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动笔计算,或者是进行题海战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弱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最可怕的就是把知识学得量化,会做题不会应用到实处,能算出具体得数但不知为什么,更不会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都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将学过的知识内化,变成实际的能力。这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吴小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2]刘秀明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论文作者:朱英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角形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数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