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红色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6)02 —0016—03
红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教育是指以国内外一切先进的人物事迹或某种伟大精神及其载体为主题,使受教育者受到某种情感的熏陶和激励的活动。本文所论及的红色教育是狭义的,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和激励的活动。红色教育由于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红色教育的特点
一段时间以来,“红色旅游”、“红色网络”、“红色社团”、“红色经典”等等冠以“红色”字眼的新生事物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电台及网络上,这说明红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都与红色教育自身的特点分不开。
1.红色教育形式多样、资源丰富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组织红色旅游、欣赏红色经典、开设红色网站等多种形式,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的不足,真正做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纪念地、缅怀先列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等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610处,如郑州“二七”革命纪念塔、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已成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色经典”是围绕着中国革命历史创作的、优秀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一些作品。主要包括红色文学经典、红色美术经典、红色电影经典、红色音乐经典。红色文学经典有《红岩》、《红日》、《青春之歌》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红色美术经典有《毛主席去安源》、《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等;红色电影经典有《铁道游击队》、《周恩来》、《焦裕禄》等;红色音乐经典有《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等等。这些经典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今在青少年中仍有不可低估的魅力。近几年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长征》、《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这类歌曲往往因气势恢宏、鼓舞人心而成为首选,凸显了“经典”的魅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包容性、匿名性、虚拟性,强烈地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规律性,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为直接、有效。因而,“红色网站”就应运而生了。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红色网站”在清华大学诞生。此后,“中国红色网站联盟”成立,顿时,一股“红流”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2004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加盟者达到了938家,其中高校“红色网站”381家。它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
2.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先辈们的革命足迹、领袖们传奇般的革命经历以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动人故事和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都感人至深。这些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大多形象、生动、有趣。红色教育可以深入发掘红色资源中的历史人物,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由于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址,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道路等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如有些大学举办的“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红色电影周”等活动都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3.红色教育具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特点
红色资源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正如江泽民指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1] 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二、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红色教育的资源极为丰富,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有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还有反映这些精神的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文艺文学作品、网络信息等等。这些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好载体,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不少高校无视大学生思维多样、思想活跃的特点,仅仅采用理论教育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寓教于乐,形式单一、呆板,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红色教育以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现状。
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烈士陵园,听革命先烈的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等途径,让大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特别是一些旅游景点推出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
邓小平曾经说过:“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369 明确地指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其中强调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包括了红色教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例如,河北易县充分利用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壮举而闻名天下的这一红色资源优势,推出“游狼牙山、受红色教育”的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对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实行特殊优惠,每年来狼牙山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达到1万多人次,有些学校将狼牙山作为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255 脱离感情的单纯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正是红色教育的优势所在。
3.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学生中存在着种种奢侈浪费现象,一些学生穿着比“酷”、造型比“靓”、玩乐比档次、消费比潇洒。这种贪图享受不愿吃苦的现象不仅与我国现实国情相悖,而且也背弃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江泽民指出:“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4] 胡锦涛在视察西柏坡时也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持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持的事业,是难以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5]。可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不应该丢弃。
红色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被称为将军县的革命老区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一批进步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活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来,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巩固红色政权,红军自己动手,开展生产活动,发展苏区经济。红军战士还发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用简单的武器和农具,同国民党反革命武装展开殊死搏斗,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也留下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新县共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大中专生、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群众等70多万人次,其中大中专生超过了40万人次,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了巨大的红色教育功能。
4.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增强了竞争意识,树立了效益观念。但有不少学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功利心太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集体主义观念淡漠。讲究实用、追求实惠已成为很多大学生认同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学生中有所表现,对现实生活、个人前途考虑得多,对社会和集体贡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考虑得少。
从革命到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我们及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6]84。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红色教育。
由于当前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年轻的一代崇尚个性和自由,少数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组织纪律、集体利益于不顾,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除了加强自身的修养外,学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集体观教育,其中,红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红色资源体现集体观的事例很多,例如,《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等为集体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事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综上可见,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这一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收稿日期:200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