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_美国教育论文

美日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_美国教育论文

美日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比较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中论文,述评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为中心的全球化科技革新的时代,人类社会在如此迅速发展、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各种政体的国家都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都面临着激励竞争的挑战,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经济实力、价值取向诸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对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目标、方向等的抉择,可是,追求未来教育的现代化,却是一致的。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曾这样告诫人们:“忽视未来的人,将会冒丧失未来的危险。”据此,现在把美日中三类典型文化背景的国家,其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比较述评,作为迎接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一、美国教育的深层意识

美国经过200余年历史的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飞跃和军事强大,与重视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

美国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深层意识,即当国家面临极大的危机时,总是想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企图摆脱危机的困扰。

1957年,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政府及其教育界深受强烈地冲击,在赶超苏联的口号下,于1958年颁布了著称于世的《国防教育法》,目的使教育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适应国防竞争的需要。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越战失败的影响,全美掀起以争取黑人各种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包括代表妇女、 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利益, 于1975年颁发了《残疾儿童教育法》、《补偿教育方案》、《学校混合条例》,采纳了提高人性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进入80年以来,日本和西欧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尤其是日本电子工业发展的逼人之势,使美国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也使原先引以为骄傲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动摇。美国高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提交了《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响。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即“争取高质量,以夺回或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扩大教育机会,以实现人人平等;为彻底实现前两者,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创造一个学习化社会。”

教育在经济日趋竞争激烈的情景下,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已愈来愈成为美国各阶层的共识,就是在总统竞选纲领中,以至施政过程中,也无一不提出自己的教育改革方案和计划。比如,里根总统十分重视改革教育,支持高质量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美六年之久教育改革的指南。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布什,抓住改革方案和教育拨款两头,签署了《全美教育目标报告》、《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明确提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全国六大教育目标。出身寒门,却受过良好教育的克林顿,踏上政途后,就高度重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总统竞选期间,批评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被提出进行改革的方案和计划,经辑录整理成《克林顿总统的教育计划》,告示人们当前应当摆在首要位置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才能使美国再次成为把教育放在首位的国家。

美国教育界开始觉醒:美国面临新兴发达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主要来自高科技领域。从预测得知,美国社会非技术工作由目前所占60%至2000年降为15%,再过5年, 劳务市场将是操纵复杂的计算机设备和胜任信息系统化的高级技师的天下。而严酷的事实却是学生文化水平低下,究其原因,是学校支离破碎的课程所致。美国政府应从改革课程内容着手,强化课程的统一度和基本知识的难度,增加科技知识的学习内容。

总之,美国教育发展的“热点”是“核心知识”的课程改革。改革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保存西方文明的基本传统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价值观念;改革的内容是进行科学的语言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育站在新世纪曙光下的美国人。

二、日本教育的更新轨迹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受东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的千岛之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但是,却在恢复创伤与经济飞跃方面开创了令人惊叹的记录,有人归总于“教育是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事实证明:这与教育是日本的“立国之本”息息相关。

日本的教育早就深受中国大唐文化的影响,在18世纪中叶,兰学的兴起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文化锁国的状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以占领军的方式对日本教育施加影响,当年发布的“日本教育制度的管理政策”指令,灌输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日本教育经历了“汉化”、“欧化”、“美化”的历史过程,但以“东洋道德”为核心,即教育至高无上的目标是建树大和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和魂汉才”,还是“和魂洋才”,都没有走上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根据日本国情和民情的基础,积极广泛地选择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走上了自己的“日本化”的道路。日本的教育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兴趣与思索。

纵观日本教育更新的轨迹,大致经历了三次教育大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从1872年至1945年,走了一条“立法、实施”的道路为“富国、强兵、侵略”服务。其中,1907年普及6 年义务教育和建立近代学校制度,成为日本教育的基石,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二次教育改革从1945年至1971年,目标是追赶欧美教育,实现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含有“课程改革、尊重个性、教育平等、完善人格、质量提高”等具体内容,促使日本教育走上新台阶。第三次教育改革从1971年延续至今,是以21世纪为发展方向,清除“教育荒废”现象(激烈的考试竞争、厌学逃学辍学事实、不正当行为、校内暴力等症状的总称),提高对教育的信赖程度,迎接未来的挑战,使学生成为“国际化、信息化、成熟化”的通用人才。

日本教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日本由“追赶型”的教育逐步转向“现代型”的教育,那就是创造日本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在具体措施方面,即不断克服“学校中心主义”、“学历主义”、“考试地狱”等教育弊端,发展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广博性”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素质,犹如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所提出的那样:提高学生创造力是日本通向21世纪的必由之路。

三、美日中教育比较剖析

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大和民族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并有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日中三国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功能与效益,虽然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所差异,但是教育发展具有共同趋势、个性特征以及不足之处。

1、美日中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世纪之交的年代,观察美日中教育发展的趋势,发现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现代教育的领域,共同关注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点”:其一是努力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系,并全力研究现代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探索现代教育的运行机制;其二是重心放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素质上,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以满足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要求。

2、美日中教育革新的个性特征:

如今中国的教育,是历史上最为勃兴的时期。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断与姿态,把科学教育作为兴国的支柱,并从国情出发,以法治校,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却痛感基础教育的质量不足以培养世界一流的国民素质。危机感迫使美国采取一系列的后续行动,在大量的、广泛的、有力的实证资料前提下,提出研究报告及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予以实施,谋求21世纪的教育霸主地位。日本是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其教育完全服从于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将日本的强大寄希望于文明基础教育的质量,因而能从国际和未来的眼光全面规划教育改革,设立中央教育审议会制度,作为教育改革民主性和科学性的保障机制。

3、美日中教育现实的不足之处:

目前,中国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人的发展意义。可是,中国教育还存在着两点不足之处,第一是教育的局部化:就是运用冲撞的方式,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甚至采用经济手段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撤点、转制、联办、兼并”等手段,很可能造成教育的零乱性乃至低效结果。第二是教育投资不足:就中国教育资金而言,虽然年年增加,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排在世界各国教育投资比例的后几位,同时受到兴办“一流学校”投资的分流,难免出现学校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虽说美国对教育的发展雄心勃勃,在“投资、课程、师资、校长”等方面规定其高标准,但可惜的是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权障碍,课程设置极为多样化,所以造成美国教育改革的步子缓慢,成效也不明显,美国式的教育梦难以实现。日本早就进入第三次教育改革阶段,意图调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竞争原理”的关系,但是学历至上、名牌学校效应已经扎根在社会习惯和人们的行为规范之中,激烈的考试竞争与苛刻的学历要求似乎还是日本教育摆脱不了的“怪圈”,成了日本教育改革的问题症结所在。

标签:;  

美日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