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林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49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将现代生态理念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科学的生态学原理把城市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规划改革。作为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生态式的城市规划越来越有必要。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绿地;自然
1生态城市内涵分析
生态城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它要求从根本上统筹考虑城市的治安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布局,进而有效的使用信息、物质和能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和谐。生态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运转速度快。在整个生态城市运转过程中,可以投入较少的自然物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排出较少的污染物。
1.2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城市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总体支撑,保障了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运作,显著加快各项流动的速度,减少城市污染。
1.3城市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城市的规划并不只注重自身的繁荣或者城市生活环境的优美,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人们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4高质量的环境指标。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污染、管理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指标应当符合国际标准、高效率的进行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劳动就业、人口控制管理,进而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2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2.1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2.1.1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1.2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2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3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措施
3.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3.2绿地系统的设计。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减噪降尘、供给新鲜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绿地系统主要通过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荒山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进行规划,构建绿化系统形态模式;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必须合理,应从植物种类特性、高度搭配等方面综合考虑,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的设计,以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人均绿地面积;设计城市中心与郊外森林连接的“绿色走廊”,将城市与森林连为一体。
3.3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4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交通道路布局、能源供给、交通工具三方面的内容。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的研究和引进,如新型快速充电纯电动车。大型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控管技术、末段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以便能够对温室气体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依据城市当前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现状,考虑引进国外对碳税征收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征收使用税。在城市中大力倡导乘坐公交车,尽可能采取功能重构、环境改造、空间紧凑的布局方式,路程较远时提倡公共交通,路程较短时使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
3.5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3.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 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3.7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等都市生活支持系统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4结语
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亮,陈德超.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12):14~16.
[2]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前进论坛,2010(12):76~76.
论文作者:郭春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6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绿地论文; 自然论文; 充分利用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