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卢春艳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急诊科 江苏 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情况、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损伤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脑梗死溶栓;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245-01

为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包括3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9.15±4.32)岁,平均病程为(28.44±0.25)h。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通过头颅CT、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均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无严重脑水肿、颅内高压等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类疾病;无合并其他感染或重大器官疾病;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溶栓治疗,将100~150万单位尿激酶于0.9%氯化钠100mL中溶解,采用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min。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具体包括:指导患者进行挂号、诊断,评估患者病况并针对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而后送至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诊治。

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包括:(1)由医护人员组成急诊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流程表;(2)护理人员接诊后,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快速评估,由科室医师进行分珍,确定患者仍处于溶栓时间内,启动绿色通道,将患者送至急诊室,连接静脉通路,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最短时间内实施心电图等多项检查;(3)完成头颅MRI检查后,进行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等指标,以防发生脑组织缺血损伤[2],完成溶栓后,密切观测患者凝血情况,观察受否出现易出血情况,若发生、光反射异常、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

1.4 评价指标

观测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功能损伤情况、康复疗效等临床指标,分别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采用肌力疗效评价患者的康复疗效。

1.5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通过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比较,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9±2.37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84±3.46d(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1例死亡,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脑软化,在脑卒中病例中约占比80%,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伤残率高,易发生并发症。早期溶栓治疗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组织缺血情况。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帮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康复疗效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临床路径护理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的优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这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凌云.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62-64.

[2]钟丽君,余婷,廖志新等.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1563-1564.

[3]杨卓群.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20-5121.

[4]刘萌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59-260.

论文作者:卢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卢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