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搞控股公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搞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国务院确定了100家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时还有3家全行业改组为控股公司的试点。在那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有一些也会要改组为控股公司。那么,中国目前提出搞控股公司有什么背景、目的和特点?中国为什么要搞控股公司呢?
1、过渡过程的历史特色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中,企业组织形态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不过象一个个车间而已;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成为了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政府部门与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因此,中国目前提出要搞控股公司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历史特色,也就是说,控股公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对旧体制的否定,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企业而不是政府部门了;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旧体制的继承者,因为不可能将旧体制的机构一下子全部除去,那样就会引起激烈的震荡,它们总要逐步地向最终的目标模式过渡。
2、政企分开的本质形式
现在,许多人认识到必须将政府的资产所有职能与一般管理分开,对于资产所有职能,应该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增加一层中介机构,以促使政企的分开。具体形式基本上提出了4种,即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应该说,这是一种表面层次的分类,从学术上或者本质上看,这些企业形态都可能被归结为控股公司之中。
比如,国有投资公司显然不是美国投资公司法那样的公司,一般的投资公司是从社会上广泛地筹集资本(有许多情况是信托资本),而且投资也具有相当的分散性。国有投资公司可能主要是对被投资公司提供贷款,那它在本质上是政策银行。如果投资公司以及资产经营公司向被投资公司有股份投资,同时还要向被投资公司派出董事等管理人员,那么,它们就是控股公司了。因此,前三种在本质上可能是纯粹的控股公司或者是主营控股公司。
至于企业集团,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企业相互持股的基础,所以,我们所说的企业集团不过是“企业系列”而已。因为企业集团是网状况构,而企业系列则是“金字塔”型的结构。企业系列往往是以生产技术为连接纽带,比如汽车制造厂的总装厂就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控股公司,从资产方面看,孙公司、子公司向其提供总装零部件;从资本方面看,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对孙公司形成层层控股。这在控股公司的分类中大多属于“混合控股公司”,根据对外股份投资的比重的不同,可能是“主营控股公司”,也可能是“兼营控股公司”。
总之,构造政府与企业的中介机构实际上是在其中间加入一个控股公司。
3、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如前所述,控股公司是一种通过持有其它公司股份而支配许多其它公司的垄断支配形态。这就是说,控股公司通过持有其它公司股份,使其成为自己的子公司而行使支配权。实际上,有时持股比重不到一半也可能控制,比如说只要集中掌握其它公司股票的30%~40%,就能控制这家股份公司并操纵其经营业务。特别是当股份分散程度很高时,持股比重只占百分之十几,有的甚至是5%~10%就足够了。而这些子公司还会支配许多孙公司,孙公司再去支配曾孙公司,这样的过程连续下去,就形成了多层支配结构,也就是“金字塔”型的支配体系。其结果,处于这种金字塔顶端的母公司即控股公司只有相对很少的自己资本就可以控制令人吃惊的巨大的资本,形成广泛的垄断支配。特别是这些被支配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和无议决权股份时,控股公司所持股份可能更少,却可以支配相当巨大的资本。
控股公司在安全支配被控股公司的同时,使得被支配企业在外部看来具有独立性,这与企业兼并的情况不一样。另外,控股公司也不一定永远持有这些股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卖出一些股份,从而通过对这些被控股公司的股票买卖操作而得到莫大的利益。
此前我们只是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强调通过利润的积累来扩大再生产,那是因为企业仅仅是生产单位,企业只是产品进入了市场。在市场经济中,股权(出资权)也可以进入市场,出资者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操作来获得利益。为什么中策公司可以买卖我们的企业从中获利而我们自己不可以做呢?这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有了全新的内涵。而控股公司正是进行资本市场操作的现实主体。
4、产业结构的调整手段
在发达国家,控股公司有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横跨许多产业部门而支配许多企业,成为康采恩的顶点,组织成巨大的垄断支配网,以分散风险。其强大的金融资本不仅是对经济有相当支配作用,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甚至于政治都有一定的支配力量。同时,利用控股公司还可以逃避有些国家不允许外国在其国家开设公司的法律以及合理避税等等。
从某些国家国有控股公司的实际情况看,有许多是跨行业、跨部门的,这样使得调整产业结构变得简便多了。因为在国家需要加强某个行业时,不必购买全部的资产,而只需向那个产业增加股份投资;在国家需要退出某个行业时,不必出售全部的资产,而只需从那个产业撤出股份投资就行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是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可能出现的事情,问题在于传统国营企业的所有模式不利于这种调整,极端地讲,传统的所有模式已经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因此,控股公司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5、企业改组的基本模式
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放在某一行业上,对于单个的企业改组来说,控股公司也有实际的意义。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在以前的改革过程中,在还没有成为独立法人、还没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情况下过度负债,再加上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国家收走了而交给企业来负担。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将国有企业“一分为二”,这也就是所谓的“裂变”模式。将原来的债务负担放在老企业,把退休职工也放为老企业,新企业成为股份制企业。老企业成为新企业的母公司,通过出售一部分股权来偿还债务,用获得的分红来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费和偿还债务,这在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时都被证明是有效可行的。
总之,兼营控股公司与母公司的界限是不很清楚的,在将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时,构造一对母公司和子公司或者一对控股公司和被控股公司就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当然,我们还应该对控股公司的问题、弊端与矛盾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必须与反垄断结合起来。只有扬长避短,才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