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永祥

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摘 要】目的 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8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为82.50 %,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ABO;黄疸;茵栀黄颗粒;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ABO溶血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溶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造成核黄疸[1],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提高ABO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临床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常用治疗方式,其可以抑制吞噬细胞对致敏红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溶血的风险。茵陈黄颗粒具有良好的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的中成药,我院采用茵陈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 年6 月至2019 年5月我院收治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8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5 例,女性患儿15 例,胎龄38~41 周,平均胎龄39.11±2.49 周,病程3~13 d,平均病程8.25±2.25 d,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6 例,女性患儿14 例,胎龄37~42 周,平均胎龄39.42±2.66 周,病程3~14 d,平均病程8.55±2.17 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儿均为足月儿,日龄>2 d;②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诊断标准;③ 患儿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 患儿对受试药物存在用药禁忌;② 新生儿Apgar评分<8 分;③ 患儿伴有感染性疾病或肝炎综合征、新生儿细胞增多症等疾病;④ 患儿伴有消化道畸形。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常规接受蓝光照射基本治疗,即使用新生儿蓝光治疗箱,箱体中添加500 mL灭菌用水,连接电源,观察蓝光治疗箱运行情况和蓝光灯管的亮度,将患儿的衣物除去,穿好纸尿裤,佩戴避光眼罩,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箱中,照射过程中注意将男性患儿的睾丸使用黑布遮盖,照射12~48 h,依据患儿照射过程中的不安程度,间歇照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人免疫球蛋白(PH4),静脉滴注,1 g/(kg?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即人免疫球蛋白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同对照组,茵栀黄颗粒[2],口服,1 g/次,tid,两组患儿均连续给药3 d。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儿黄疸的症状基本消失,总胆红素水平< 136.8 μmol/L;有效:治疗后患儿黄疸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水平136.8~220.6 μmol/L[3];无效: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水平>220.6 μmol/L。血清指标考察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TBIL)、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水平。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儿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前后TBIL、RBC和Hb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为82.50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Z=-2.413,P=0.016,P<0.05。

2.2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x±s)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ABO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的TBIL持续增高会导致患儿的皮肤和黏膜黄染,进一步发展可损伤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同时血清中TBIL水平增加也会损伤新生儿的心、肝、肾等器官,因此如何快速降低新生儿TBIL水平是临床治疗的关键。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增加新生儿血浆中IgG水平,加快清除患儿体内的血型抗体,从而发挥改善ABO溶血症的目的[4]。茵栀黄颗粒有黄芩、金银花、茵陈、栀子等组成,具有良好的利湿退黄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茵栀黄颗粒可诱导肝药酶系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通过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减少胆红素肛肠循环,降低间接胆红素水平,从而达到退黄的目的[5-6]。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TBI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萧群, 雷玲霞.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J]. 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1): 29-32.

[2] 潘军平,王水云,温晓红.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5):871-874.

[3] 杭金玉,林嵘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0C):111-112.

[4] 叶章宇. 中等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性黄疸[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13(4):305-306.

[5] 段光敏.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96-99.

[6] 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

论文作者:谢永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永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