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关键步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步子论文,思维论文,人类论文,关键论文,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是什么?智慧又是什么?抛开这两个难以清晰界定的概念,先来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不等于智慧,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以知启智,在数学教学中追踪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解,而且还能启迪他们进行数学发明和创造的智慧,达到以智启智、促进智慧生长的目的.
在一定意义上,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数学世界,建构起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然,这里发现知识的过程与建构理解的路径都应当是经过教学设计的,因为许多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极其缓慢,在教学中复制人类发现和认识的全过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波利亚给出了折中的建议,即在教一个概念时,应当让孩子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笔者认为,在关键性步子中应当包含关于方法的知识.下面以数概念的学习为例,讨论如何在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探讨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法加工”时如何融入“方法论重建”.
智慧体现在思考的过程中
数与数学如影随形,无论对数学学科还是数学学习来说,数概念都是最为重要的基石.只要对自然数的产生与扩展过程稍微有些了解,就不能不敬畏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马克思称赞十进制记数法是“最妙的发明之一”.然而,由于现在人们对自然数太过熟悉了,并且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十进制记数规则,已经很难体会到创造位值制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其数学思想与文化内涵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被知识的结果吞噬了.
应该说,过去的教学也比较关注位值的概念,特别是对于满十进一的教学倾注了很多的力量.举例说,在教学10的认识时,不只是把10作为一个数来认识,而且也把10作为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来介绍.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用10表示的事物,如一捆铅笔是10支,10个珠子串成一串等,再通过计数器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理解10个1是1个10,然后把10作为新的计数单位学习更大的数.不仅如此,在学习其他如“百”、“千”、“万”等计数单位时,仍然十分强调重演这个“满十进一”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把满十进一作为结果来教学,而没有深层的思考,不去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谈不上是智慧的发展.史宁中教授指出,认识10000时,如果说10个1000是10000(10×1000=10000),这是把知识作为结果来教学.作为过程的教育,应当强调四位数能表示的最大的数是9999,如果要表示出比9999大1的数,我们祖先用一个新计数单位“万”来表示(9999+1=10000).两种教学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但学生经历的思考过程则不完全相同,后者强调了为什么要引进一个新的单位,学生的学习经历了“再创造”的思考过程,而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此外,“+1”符合自然数公理系统(皮亚诺公理)中用后继数定义自然数的方法.这样看来,虽然是十进制记数法的重要原则,但这个结论应当从计数单位扩展的过程中归纳得到,而不宜直接把“满十进一”作为产生新计数单位的依据.
体会人类设计这一规则背后的大智慧
位值制包含了数字和规则两部分.如果我们的祖先只是发明了0~9这10个数字,大概也不值得我们今天为之歌功颂德.因为就这些数字本身来说,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代替.位值制更重要的价值内核是建立了一套简单而实用的规则,即把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出不同的数值,也就是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按照这个规则,仅用10个数字就可以表示出无穷无尽的自然数.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满十进一”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才能真正体会人类设计这个规则背后的大智慧.
教学片段一:新计数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自然数的知识,假如你有机会到外星球去游览,那里没有数学知识,你准备怎么向“外星人”介绍自然数呢?
生:自然数都是由0~9的数字组成的.
生: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也数不完.
生:满十进一.
师:这些都是关于自然数的重要知识.如果我们要向“外星人”展示我们“地球人”发明自然数的智慧,你认为应当重点介绍什么?
(学生答不出)
师:关于自然数发明中的智慧有很多,我们先从数字说起.(板书1、2、3、4、5、6、7、8、9)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数字.
生:老师,怎么没有0呀?
师:对呀,怎么把0给忘记了.(板书:0)其实0~9这10个数字不是一起发明的,据说“0”的出生要比其他的数字迟3000年.关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哇!相差这么多.
生:没有0的时候,人们怎么表示20呢?
生:我知道,没有0的时候,人们要表示102,就在1和2之间空上一格.可是这样很容易把12和102混淆.
师:自然数的发明不仅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现在对自然数很熟悉了,认为这样表示数是很自然的,因此也很难体会到这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不妨再作一个假设,假如我们祖先发明了0~9的数之后,没有想到用10来表示比9大的数,你们看可以怎么办?
生:用一个其他的符号来表示,比如说是▲.
师:如果要表示比▲大1的数呢?
生:用★表示.
生:这样表示很麻烦.
生:再多了不容易记牢.
师:是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多1的数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每天都必须带上一本厚厚的数字字典,看到一个数时,就要拿出字典来查一查,看看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学生哈哈笑)
师:(板书10,11,12,13……并与0,1,2,3……上下对齐)我们的祖先没有引入新符号,而是把原来的数字加以重复利用,并且建立了一套重要的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
生:在0的前面加1表示10,在1的前面加1表示11,在2的前面加1表示12.这些数只是十位上多了个1,个位上还是按照0,1,2,3,4……的顺序.
生:十几的数用完了,就把十位上的1换成2,二十几的数用完了,就把十位上的2换成3,这样依次换下去.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出两位数.(出示10×10排列的百数表,即0~99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每行10个)在这个数表中,把前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后一个数.比较每行最后一个数和下一行第一个数,为什么十位上的数都要加上1呢?
生:因为个位上是9了,比9大1的数是10,满十进一.
师:我们可以把满十进一说得更具体一些.以十几的数为例,十几的数最大的是19,再加1的时候十几的数已经没有办法表示了.只好在十位上加上1.但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一个10,是个位上的9和加进来的1凑起来的,所以个位又变成了0.
师:所以说,自然数构成的规则主要有两条:一是把前面一个数加上1得到后一个数;二是满十进一.多数情况下,有了这两条规则就畅通无阻了,可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说99再加上1怎么办?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再向百位进一.
师:也可以这样理解,两位数能表示的最大的数是99,或者说比99多1的数两位数已经没有办法表示了,这时就需要——
生:增加数位.用三位数来表示.
师:这就产生了新的计数单位“百”.你能解释1000是怎么来的吗?
师:有人说十进制记数法是最妙的发明之一,你认为最“妙”的是什么?是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还是设计了“满十进一”的规则?
小学数学教材以史料形式介绍了记数法,教学中侧重于数的符号表示与“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并不重视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再创造的思考,学生对自然数构成规则的理解散落在数的认识之中,对位值制思想的认识只是一些没有联系的碎片.事实上,认数教学中位值制思想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建立的数概念缺少文化底色,并可能直接造成学生对数概念理解的缺陷.
在规则变化中感悟思想方法
记数方法的第一项重大成果是位值制的发明.根据位值制的思想,设计不同的记数规则,表示数的方法就不一样.即使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十进位值制,二进制、六十进制等仍在广泛使用.简单地说,位值制就是“位置”加“数值”,把握了这两点,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片段二:一个点能表示出多大的数?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点)一个点在数学上有很多表示,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生:小数点,端点,垂足……
生:一个点还可以表示1.
师:(指黑板上的小圆点)如果这个点表示1,那么2怎么表示?
生:用两个点.
师:照这样,可以用3个点表示3,4个点表示4……很多数都可以表示出来,但是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一个大的点表示10,再用更大的点表示100.
师:这是一个好主意.这里也有一种记数的方法,你们能不能解开这种记数法的密码呢?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一个点在不同位置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师:写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数.
师:图②表示是几?
生:1+2+4=7.
师:你能表示出1~7的数吗?
(学生答略)
师:图③表示几?你是怎么想的?
生:图②表示的是7,这三个格子都满了,所以第四个格子可以表示8.
师:(指图②)也就是说,这三个格子能表示的最大的数是7,不能再表示更大的数了,所以第四个格子要表示8,对吗?
师:让第四个格子表示9或10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8就没办法表示了.
师:在2×2的方格图中,能表示最大的数是多少?
生:15.1+2+4+8=15.
师: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1,2,4,8当作计数单位.如右图:
师:自己想表示几个数,先在图上画点表示,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如果要表示比15大1的数怎么办?
生:增加格子.
师:下一个格子的计数单位应当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6.因为这些计数单位是有规律的,1,2,4,8,16,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
生:还有,四个格子能表示最大的数是15,下一个格子就是16.
师:16后面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齐说)32,64,128,256,512,1024……
师:把这种记数方法与前面那种1个点表示1,两个点表示2,三个点表示3……方法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当然是刚才的这一种,这一种简单多了.前面那种一个点只能表示1,这里一个点能表示很大的数.
师:是的,当把点和位置结合起来表示数时,一个点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我们学习的十进制记数法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比如12,2011这两个数中都有2,但由于它们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
师:其实用点的位置表示数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师:你能看懂这种表示数的方法吗?
学生解释后,再让他们自己创造一些用点的位置表示数的方法.
仍然需要强调的是,规则才是位值制的核心.一套合适的记数规则包含了不重复、不遗漏等诸多的要求,这需要学生在经历创造的过程中去体会.但事实上,不管是记数方法还是记数规则,都不是越多越好.
把知识“联”起来
一般认为,分数的产生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的扩展,而小数的产生并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在小数点及其记数系统完善之前,人们早就在使用分数了.为什么有了分数还要发明小数呢?为什么小数的计算比分数更简单?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十进制小数与整数共享一个位值制,使得整数计算法则可以直接运用到小数计算中来,这给学习小数计算带来了许多便利.张奠宙教授指出,小数是十进制计数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果.对小数意义的学习,应当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整数扩展到小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对小数计数单位再创造的过程,进而体会小数与整数构成规则的一致性.
教学片段三:为什么需要有更小的单位?
师:一个正方形用“1”表示,如果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份可以怎样表示?
生:,或者说0.1.
师:2份呢?
生:,0.2.
师:0.2里面有2个0.1,0.1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能表示出哪些小数?
生:0.1,0.2,0.3……0.9.
师:这些都是一位小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都是——
生:0.1.
师:如果要表示两位小数,比如0.03.怎么办?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也是0.01.3个0.01就是0.03.
师:请你在图上先表示出0.01,再表示出0.03.
师:以0.01为单位,你还能表示出哪些数?
通过对正方形进行10等分、100等分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的再创造过程,并在活动中体会小数是十进制记数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果.此外,这种思路暗合了度量不能得到整数结果时需要创造更小的单位,本质上与小数产生的过程是一致的.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在小学,多数的数学知识都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这有利于教师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或创设数学发现的情境.一些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要通过揭示数学家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结论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学习在困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发明创造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