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中国保险业管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保险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国保险公司为何要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1.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大。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保险业从20世纪80年代得以恢复,并在20年间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以34%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世纪之交,我国保险业的总资产约24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无论是就国内情况,还是就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保险市场都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情况看,由于我国保险业整体上滞后于国民经济和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与银行和证券业相比,保险业的比重明显偏低,竞争主体偏少,产品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因而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总量和结构上的供求缺口都很大。从国际比较上看,我国的保费收入从1989年的15.86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150.82亿美元,可谓增长迅猛,但保险深度仅为1.6%,保险密度还不到12美元;而1997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达7.3%,平均保险密度达423美元。从此,也可看出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2.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环境看好。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人口近13亿之多,每年新增人口达1 600万。1990年至1998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3%,实际消费增长10.2%。这些,对保险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潜在资源。同时,我国的综合国力较前明显增强,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良好。1980年到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7%。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表明:如果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建设不受到大的冲击的话,2000年经济增长仍能保持在7.5%~8%之间。1997年以来,中国又成功地将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限。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加上保险监管部门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和章程,共同为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商机无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到位,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社会保障体制的大变革必将赋予商业保险以重要角色;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开发大西北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扩大保险需求的范围和规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要求有更加丰富的保险产品为其提供服务等等。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保险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有胆有识之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二、进一步开放我国的保险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保险市场自1992年开始在上海进行对外开放试点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保险对外开放地域也由上海扩展到广州等地,待加入世贸组织后,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与国外保险业同行的横向比较看,在资本实力、从业经验、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民族保险业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严酷的事实,但也大可不必谈虎色变,保险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虽会对民族保险业带来较大冲击,但也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壮大。
从对外开放的历程看,自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我国保险市场迄今,已有4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9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开放较早的上海寿险市场已占到10%以上。几年的实践证明,外资保险企业在将全新的营销手段、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带入我国的同时,并没有对我国民族保险业造成大的冲击。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外资保险企业的进入,为我国保险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垄断格局,通过公开竞争,有利地促进了中资保险公司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市场状况看,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期,市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而且,市场也远未细分,可选择余地大。另外,前述提到的吸引外资保险公司的各有利条件,对国内保险业也同样利好。
从民族保险业自身发展状况看,虽然相对于银行业和证券业来说,保险业的总体规模还很小。与国外保险业相比,我们在诸多方面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保险业通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现在毕竟已初具规模,从外资保险公司那里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民族保险业还有时间进行积极的准备和调整。而且,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还面临着一个本土化的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来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这方面,中资保险公司有着明显的优势。总之,在进一步开放的我国保险市场上,民族保险业和外资保险业应该能做到双赢。
三、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尽管我们说外资保险企业的涌入不会给民族保险业造成重创,民族保险业还有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优势,但我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高枕无忧。我国保险市场和保险业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和改进:(1)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习惯于吃国家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仍较严重。(2)保险公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竞争仍主要依靠价格手段。(3)国家对保险业的一些管理规定滞后,市场竞争规则不健全或操作性不强。(4)保险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面对上述问题的存在和外资保险业的冲击,我们必须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和国企改革步伐,提高全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2)民族保险业要审时度势,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细分选好各自的发展空间和定位,及早占领和稳固一些细分市场。(3)转变竞争观念,增加险种,提高服务质量。民族保险业必须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大局为重,避免恶性竞争。(4)民族保险业要想方设法增加资本实力,并考虑实施人力资源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建设,更要创造环境留住人才。(5)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新思路,走集约化经营之路。(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规范保险中介行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