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康凯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康凯

新发红十字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资料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其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65.52%)、有效9例(31.03%)、无效1例(3.45%),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显效12例(41.38%)、有效10例(34.48%)、无效7例(24.14%),总有效率75.8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出现2例呕吐,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症状有嗳气、胀满、食欲不振等[1],严重时可出现胃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西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存在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存在胃痛、嗳气、纳呆等症状,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试验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5~67岁,平均(38.6±3.5)岁;病程1~15年,平均(8.1±1.6)年;病情程度:轻度患者12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24~66岁,平均(38.9±3.7)岁;病程1~14年,平均(7.5±1.3)年;病情程度:轻度患者13例、中度患者12例、重度患者4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其主要目的为增强胃动力,达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对于反酸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1次;对于腹胀、嗳气患者,给予患者多潘立酮治疗,每次20mg,每日3次;或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奥美拉唑、克林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基础方药物组成为丹参15g、白芍10g、柴胡15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2g、黄连6g、法半夏9g、檀香6g、白蔻仁10g、炙甘草6g。基础方的功效为活血祛瘀、清热祛湿、疏肝健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对于脾胃虚弱患者,添加升麻、黄芪;对于畏寒患者,添加附子、干姜;对于胃阴缺乏患者可添加百合、麦冬;如患者反酸加重,添加龙胆草;胃胀患者添加砂仁、佩兰。以上方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服用。

1.3疗效判定

①症状分级:患者胃痛、反酸等症状完全消失为0级;患者症状有明显减轻,同时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不造成影响为1级;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对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为2级;患者症状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3级。②疗效判定:患者经胃镜检查提示病灶消失,患者症状减少2个级度以上,饮食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经胃镜检查提示病灶有所减轻,患者症状减少1个级度,饮食有转好为有效;患者胃镜检查显示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9例(65.52%)、有效9例(31.03%)、无效1例(3.45%),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显效12例(41.38%)、有效10例(34.48%)、无效7例(24.14%),总有效率75.86%;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出现2例呕吐,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胃黏膜反复受损,导致黏膜腺体消失或萎缩,从而导致胃黏膜变薄,易出现炎性反应,部分患者可导致胃癌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痛、消化不良等,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中多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增强胃动力来治疗,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疗效,但易反复发作,效果不够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有饮食不节、气清内室、寒湿之邪等,使患者出现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等,久病出现脾气亏虚、胃阴不足从而发病[3]。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剂量,增减药物,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达到更好效果。另外,在生活中应注意戒烟酒,减少损伤胃黏膜药物的服用,保持正确、合理、有规律的饮食,避免疾病复发。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差异显著,P<0.05。体现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杭亚妮.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3):132-133,153.

[2]杨印智,王继栓,王晓琴,聂利民,刁红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768-769.

[3]许昕,曹志群.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诊断[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102-102,103.

论文作者:康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康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