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183;分析#183;启示——1998年高考作文漫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准确体现了《语文科考试说明》有关作文考查的要求,遵循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平等竞争的原则,切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考查力度和效度。
从测试内容看,继续重视写作的思想性和现实性,贴近中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从命题意图看,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思想、思维、表达的综合素质水平。从命题格局看,继续保持了“大小结合”的格局,注重考查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从题目样式看,自选题目和自拟题目的方式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评分标准看,变原来的四项为“内容”“表达”“书写”三项,实际上提高了“表达”这个主测目标的权重。
总的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将思想素质和写作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不但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明显的创新性;既让人感到有规律可循,不会无所适从,又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有利于写作教学打破窠臼,开拓前进。今年的作文题,对“形式上是‘套路’,语言上是‘套话’”的不良文风,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可以说是现行高考作文测试模式发挥到极致的一份好题。
下面,就高考作文34、35两道试题,从思想、思维、表达三个方面做一点分析。
34题是以“补写”为测试手段的情境作文题,文题提供的开头和结尾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中学生都听过、见过或亲身经过过类似的事情。只要能化用好这些情景,就有可能写出亦庄亦谐、情趣盎然的作文。
从思想上看,多数作文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文章立意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领悟了妈妈只洗一只鞋的意图,自己刷完另一只鞋,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二)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增强了理解别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观念。(三)在刷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增强了热爱劳动的观念。
有些考生忽视了思想性这个重要的考查点,文章中表现出消极化、片面化、庸俗化的倾向。例如:写怎样找借口支使爸爸或妈妈再去洗另一只鞋;写自己如何大度地原谅了妈妈的疏忽,于是自己去借一双鞋或买一双鞋;写因为鞋被狗叼走或用作打老鼠而找不到了。等等。立意粗俗肤浅,情节荒诞离奇,是不符合表达健康的思想感情这项要求的。
从思维上看,多数考生的作文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素质,能够运用逻辑思维,使补写的内容在人物、事件、主线、时空上与所供情境保持一致;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写出比较充实生动的内容。
也有些考生作文思维欠合理,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不符合题面所规定的情境要点,尤其是忽视了“但另外一只鞋妈妈没有洗”这句至关重要的话,误把“没有洗”理解为“没看见”“忘了洗”“还没洗”,造成情节不合理。(二)前境后境衔接不紧,造成情节重复或中断。例如,起句写“小乐发现鞋一只干净一只脏,不高兴了”,这与上文重复;结句写“刷好的鞋和妈妈洗的那只晾在一起”,这是情节中断,须加上“鞋干后”或“第二天”,才能与后文相衔接。(三)偏离主线。写成妈妈如何热心帮助邻居或小乐怎样周到地照顾晕倒的妈妈,等等。这些属于节外生枝、另起炉灶。
从表达上看,主要问题是表达方式运用不当,语言运用能力不强。不少考生表达方式单调、刻板,以通篇概述代替了具体描述,有的通篇都在发议论却没有事件的记叙。语言运用上病句较多,例如:“我要把自己的鞋一定刷得非常雪白”“鞋刷得和妈妈一样白”等等,反映出实用的语文训练亟待加强。
总的来看,34题区分不同层次写作水平的能力较弱,分数拉不开距离,这恐怕与试题给考生提供的施展才能的舞台空间不够大有关。
下面谈谈35题(大作文)。
今年的大作文是一个限定内容范围(给话题)的供料作文,明确地显示了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与考生为难的走向。从形式上看,不限制文体,不限制表达方式;从内容上看,不限制具体论点(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单指坚韧、脆弱,还包括勇敢、怯懦,自信、自卑,豁达大度、猜忌偏狭,等等。既然题目规定可以“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题目”,上述内容就都是可以写的)。这就为广大考生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写作天地。遗憾的是高考写作测试中第一次出现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多数考生于种种条条框框,尚不敢轻易逾越雷池。如果今年这种并非百无遮拦而又话题宽泛的命题走向继续延伸下去的话,它必将为高考作文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考生选择的写作材料看,写自己学习文化课过程中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的居多数,尤其是在重大考试关头(如“中考”“高考”)。其次是写自己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既有学科竞赛活动,也有体育、文艺比赛)中的经历和遭遇。也有部分考生写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不幸遭遇,如疾病的折磨、至爱亲朋的死亡。无论选择何种写作材料,多数考生作文思想正确,有一定的深刻性,感情健康向上。从思想观点上说,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通过记叙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的斗争过程,表达自己在心理素质上不断成熟的喜悦和继续前进的决心。(二)结合自己的体验,论述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三)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的正反经验。
也有部分考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极化、绝对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诉苦型”“天生型”“虚无型”,总之,没有或不必有“追求”“战胜”的过程,造成思想肤浅,内容贫乏,情感苍白。
从思维角度说,多数考生能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也有部分作文表现出不会运用辩证思维。其主要表现有:(一)缺乏冲突。在“坚韧”或“脆弱”的问题上,没有矛盾产生,没有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欠缺对立统一观点所致。(二)因果不清。心理素质转变、提高没有依据,这是欠缺因果转化观点所致。(三)主次颠倒。把无足轻重的外因(如观察小虫子爬行或天气变化等)当作转化的主要条件,这是欠缺对“内因外因关系”的认识所致。(四)不合理突变。在摆了一大堆自己心理承受力差的现象后,突然一转,说自己现在已经成熟了,这是欠缺对“量变质变关系”的认识所致。
在语言表达方面,多数考生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一个恰当的体式,充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意,较好地做到了“想到、说出、说准”。也有部分考生表达基本功较差,段与段的衔接勉强、生硬,运用表达方式机械,结合不自然,尤其是叙议关系不清,顺序紊乱。
今年的作文考查以及学生写作的状况引发了我对改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高考作文测试的思考。在写作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全面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科考试说明》对作文教学中思想素质及写作素质的要求,加深对思想内容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的认识,切切实实把思想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纳入作文教学的计划之中。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素质建设,指导学生写现实性强、针对性强、解决具体问题的文章,努力去除“八股”气,鼓励学生根据明确的写作需要,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发表个性化的创见。
要抓住思维训练这个写作教学的核心,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和丰富性。要把思维训练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训练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今年作文试题对文体和表达方式没有提出限制性要求,是否意味着作文中教学中应该淡化文体写作训练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慎重。这里面似乎有一个认识问题要解决,即作文测试和作文训练的关系问题。打一个比方说,矿泉水的生产、制作过程、工艺流程、设备,与检验矿泉水质量是否合格的设备、工艺过程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样,训练写作能力的过程、方法与检测写作能力的过程、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写作测试的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到写作训练中去。今年作文试题不对文体和表达方式作限制性要求,目的是为考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发表个性化的创见提供条件;如果据此引申出“淡化文体”的说法,我认为是欠妥当的。平时严格、科学、规范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分解训练,是流畅自如地夹叙夹议、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算有开放式的写作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字也常常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因此,不宜随便提“淡化文体”的口号。
最后,我想谈一谈,“一大一小,大小结合”的写作测试模式。这种测试模式最早起于1987年高考,中间除1988年、1989年、1994年三年外,迄今为止其他年份高考作文(全国卷)均采用此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可以在一次考试中考查不同文体和表达方式,使特长不同的考生都有充分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增加测试的效度;一是分散作文题的分数,利于控制评分误差。随着对高考测试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评析误差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小作文的区分度不好,难于拉开分数距离。另外,根据目前语文高考的整体难度和题量,多数学生一般只能用一个小时来写作文,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要求写一大一小两篇文体不同、构思不同的文章,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勉强可为,多数考生则常常顾此失彼。因此,我想是否可以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高考写作测试得失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新的写作能力测试的模式。比如说,把现在的第六题(写作)改造成“表达”,包括写一篇七百字左右的整篇作文,占50分,另外编制4—5个片断的语言表达题目,占20分。这样,既可以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适当减轻写两篇作文而造成的负担。
以上漫议是参加今年高考评卷后的一些想法。我写此文,是想与志同道合之士一齐来研究高考,推动高考改革。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