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第三代超优质杂交稻“Y两优7”的主要栽培技术与措施_三农论文

袁隆平院士第三代超优质杂交稻“Y两优7”的主要栽培技术与措施_三农论文

袁隆平院士第三期超级优质杂交稻“Y两优7号”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院士论文,第三期论文,措施论文,袁隆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播种及秧田管理

1、亩用种量:由于该品种种子千粒重小,用量只需750克/亩,一般湿润育秧每亩秧田用播种量为7~9千克。

2、播种期:适时早播,比当地习惯早一星期播种。从四月上旬到5月上旬都可播种,最迟不超过5月10日,最佳播种期是4月15日左右。

3、浸种催芽:浸种时用“强氯精”等药剂消毒10~12小时,然后用“三起三落”法浸种催芽,直至种子破胸露白。

4、秧田施肥:湿润育秧的秧田基肥每亩20千克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6∶6∶7),在播种前1~2天即在耙田时施入。在秧苗2叶1心期,每亩施5千克尿素,促进分蘖和生长。拔秧前4天,每亩施5千克尿素作“送嫁肥”。

5、秧田管理:出苗前采用湿润管理。在1叶1心期每亩喷施多效唑,用量:每亩15%多效唑35克兑水35公斤叶面喷雾以控制秧苗高度,促进种苗分蘖,喷施12~24小时后才能灌浅水。注意防治稻蓟马。在移栽前2天喷施农药,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二、大田管理

1、移栽期:秧龄25~30天(5.5叶)移栽比较适宜,但最迟不超过35天。

2、合理插植,插足基本苗:每亩插植蔸数不得少于12000蔸,株行5寸×10寸或5寸×9寸(即宽行窄株),每蔸插2粒谷,以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提高茎秆硬度,减少病虫危害。

3、水分管理:移栽后露田2天,然后结合追肥除草,保持水层5~7天,分蘖期始终坚持薄水勤灌。当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移栽后25~30天),及时晒田控苗,引根深扎,要求达到表层龟裂见白为佳。前期除施肥、病虫害、杂草防治以外,采用湿润灌溉为主,田间不见水层,孕穗至齐穗期要有水层,灌浆后要以湿润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早衰。

4、适时、适量应用多效唑是保证该品种高产、稳产、不倒伏的关键措施,正确使用的适期和用量:以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前用药最佳每亩15%多效唑50g兑水30Kg进行喷雾,可以达到降低株高10cm左右,提高抗倒能力。

5、肥料管理

(1)总施肥量:该品种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纯氮不宜超过8千克/亩,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9。基肥以复合肥和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和氯化钾(或磷酸二氢钾)为主,不宜施用碳铵。

(2)底肥(基肥)每亩施优质复合肥60斤,过磷酸钙50斤,氯化钾30斤。

(3)分蘖肥每亩施尿素15~20斤(根据地力可以适当增减)。

(4)拔节孕穗肥:即晒田复水后每亩施钾肥20斤,此时千万不要施用尿素,否则基部节间增高及抗倒能力下降,后期遇到灾害天气易造成倒伏。

(5)抽穗灌浆期:每周一次用2%的磷酸二钾加3%的尿素对水稻进行叶面喷雾,以保护上部功能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三、适时有效的防治好各生育期的病虫草害

水稻的病在于防,而不在于治,特别注意防治稻曲病,在破口抽穗前5~7天进行一次防治,防治药剂为30%的爱苗乳油或20%的井岗霉素粉剂35g或20%粉锈宁乳油70ml兑水60Kg进行叶面喷雾,以达到预防效果。

四、适时抢晴收割

联系电话:027-50702002

标签:;  ;  ;  ;  ;  

袁隆平院士第三代超优质杂交稻“Y两优7”的主要栽培技术与措施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