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幼儿园班级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幼儿园班级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范秀琪

摘 要: 孩子们感兴趣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们的教育,微型课程的设置符合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一切生活皆教育”。开展微课程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不断发掘生活及学习中的点滴趣味,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引发教育契机,把教育融进幼儿生活中,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做中学”,从游戏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微型课程;教育;做中学

一、 充分挖掘教育契机,明确主题建构意义

寒假期间,孩子们一个个都在家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手里剥着坚果瓜子,过着最喜欢的春节。本学期开学,我发现班里的孩子们在聊天的时候一直会聊到自己春节吃了什么好吃的食物,很多小朋友都提到了花生、瓜子、糖果、坚果等各种春节期间常见的坚果。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花生的兴趣尤其大,他们的交流话语可能还有些笨拙、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还不成熟、他们的描述可能还不到位,可是他们乐此不疲地互相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想就是开展本次微课程活动——“花生乐”的契机。孩子们感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孩子们的兴趣引发这次教育契机,从“兴趣”出发,让孩子们“做中学”,从游戏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在直接的操作体验中真真正正地认识花生、了解花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想这就是开展微课程主题活动的意义。

二、 预设主题活动计划,搭建主题活动框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要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这不仅仅指的是学习活动,还包括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各种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而微课程的设置就符合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一切生活皆教育”,我们在预设主题活动计划的时候要明确以幼儿为本、符合实际,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主题活动的综合性。

采用ORIGIN 9.1软件进行绘图。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3种致病菌数量分布与水龄做相关性分析。

本次微课程——“花生乐”主题的学习活动,经过我们一个班级两个老师、一个阿姨共同讨论、构想设置而成的,我们依据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当季的自然环境,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经验特点,创设课程内容,在活动中结合“游戏性”创设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情境来搭建本次活动框架,注重过程性、经验性以及操作性,以幼儿教师专业性的教育素养组织幼儿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三、 关注幼儿发展需要,优化主题活动方案

结合区域游戏设计,我创设了“花生王国”主题游戏环境,在区角布置中融入了花生的图片和一些习性介绍图片,旨在希望幼儿能潜移默化地巩固经验。在游戏材料的布置上,我进行了有目的的区域材料投放:益智区的按树种花生种子,孩子们对于5以内的点数要求基本都达成;音乐区我们投放了不同的种子装在罐子里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孩子们对于不同声音的兴趣都很大;生活区我们投放了花生,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剥花生,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能力。

在五一劳动节后我们开展了一次“五一劳动系列活动——剥坚果”主题日亲子活动,邀请了6位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家长们围坐在孩子们的中间,看着孩子们独立地进行剥坚果、合作完成整理工作。孩子们在劳动中不仅发展了手部小肌肉能力,也体验着活动的乐趣。家长们也通过亲身参与,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生活以及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感受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微课程可以启发幼儿教师不断发掘生活及学习中的点滴趣味,促使他们在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把幼儿微课堂带到幼儿教育中去,让更多的快乐和欢笑进入课堂。以数学活动《花生宝宝报数》为例,我们班大部分幼儿能准确地报出花生宝宝的总数,但还有小部分幼儿看着图片不能够报出准确的数量。活动结束后,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有孩子们不理解的地方,活动流程是否符合我们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舰队继续前进,没有一艘船有回应,小羽很失望,她连这唯一的跟父亲打招呼的机会都要错失了。就在这时,有一艘船上突然传来一串信号光,滴滴嗒,嗒嗒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在生活活动中。在一次室外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小组的土地自发地进行了分工合作,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按数取物”。孩子们在种植花生这样的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着“数”的概念、试着运用“数”。

“花生乐”主题框架明确后,我们就召集了班级家委会的成员,共同探讨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流程,家长们纷纷支持,以家长的角度来了解本次主题活动的意义,并且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 整合活动过程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一) 借助家长的资源配合,进行家园合作

高校文书档案具有真实性,必须是准确、客观和真实的,必须与其所记述的各项活动相符合,而不能是虚构、伪造和假冒的。文书档案还具有服务性,能够直接为学校管理服务,材料来源于管理之中,反过来又服务于学校科学管理。

针对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特性及需求,系统设计对热电偶信号采用多级放大,分段复用的方式进行放大处理,整体系统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二) 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给予客观评价

教育的“适宜性”要求我们引导每个孩子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而不是用“一把尺”衡量孩子。本次“花生乐”微课程主题活动采用了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主评价、保育员评价、其他老师领导评价相结合,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多方面地了解本次活动的价值,幼儿也可以感受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在本次微课程活动结束后,我们园开展了“微课程分析交流会”,其他老师和领导以发展评估小组的身份参与到微课程的活动反思中来,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大家集思广益为接下来的微课程活动的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了建设性的想法。

本次微课程的初探索,我们作为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中学”,从游戏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我们学到了认识花生的外形以及基本特征;通过一系列劳动活动,发展了手部小肌肉能力;在艺术方面,花生手环、花生贴画,发展了创造力;在观察记录中,发展了观察探究能力;体验了种植过程,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了解了劳作过程以及快乐……

微课程不再只是课程,而是一门学问,一门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汲取到的学问,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思考中探索,一起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

范秀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标签:;  ;  ;  ;  

幼儿园班级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