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探微论文_李颖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

摘要: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对母亲和胎儿是有利的,损伤最小。但是情况较复杂的产妇,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增加。产妇在产后面临多角色转变,如果心理压力释放不当,会造成抑郁,严重影响家庭和睦。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注重对产妇的细节性护理,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但是风险预防意识相对薄弱,风险式护理是由常规护理进化而来,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强化护理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常规护理与风险式护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风险式护理;产科;满意度;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分娩产妇90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1.5±8.1)岁。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式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产妇平均年龄(30.5±7.5)岁,风险式护理组平均年龄(31.2±7.8)岁。2组产妇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组产妇均为正常孕期产妇;均在我院进行顺产或剖腹产产妇。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的产妇;严重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或功能衰竭者;精神障碍产妇;病历资料不全者。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每天对分娩产妇进行常规检查,观察产妇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观察产妇是否有感染、心跳、血压升高等现象出现,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进行适当心理干预,并对产妇进行用药指导。

风险式护理组采取风险式护理。①风险识别:建立风险式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和5名护士组成,对产妇周围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仔细分析,做好分类,实时监控,提前做好防范。②风险评估:评估产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等级,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的知识讲座,专业培训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成绩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医院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在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查七对”进行执行,规章制度及时的落实,进行预防式的管理。③风险防范措施:护理人员应保证产妇的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卫生,及时进行床单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对孕产妇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做好预防工作,并通过视频、书籍以及口头宣教等形式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普及。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来规避产妇可能出现的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及时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面带微笑,理解和尊重产妇。要保证产妇呼吸到新鲜空气,病房里及时的进行通风,病房中要维持一定适合产妇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家属探视,进病房前做好手卫生。产妇应该每天换洗衣物,保持自身清洁。

1.3 SAS、SDS评分

比较2组产妇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两个量表中分别包含20个条目,两个量表判定标准均以50分为分界线,<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微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1.4护理满意度调查

调查产妇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评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为70~89分表示满意;评分为60~69分表示一般;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临床指标及术后感染统计

统计2组产妇住院时间、医疗失误率。统计2组产妇产后感染情况,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等。医疗失误率衡量标准: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是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是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一注意”是要注意用药后反应。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产妇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讨论

妊娠期女性与其他时期女性相比,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据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显示,我国产后发生抑郁的产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风险式护理是对医疗风险防范性较高的一种护理方式,临床上实施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极大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部分产妇分娩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护理难度的增加,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本研究显示,风险式护理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降低,说明风险式护理可以有效地调节产妇抑郁以及焦虑状况,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指出,经过风险式预防,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护理前先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风险。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要依赖于风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各种应对风险的措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疗知识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法律在逐渐完善,我国居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地得到提升。风险式护理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组织专家知识讲座,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通过提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更好地为产妇服务,减少风险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不断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执行三查七对,落实规章制度,可以对产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使用风险式护理,产妇总满意度较高,说明风险式护理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产妇在产后发生感染的位置比较特殊,常见的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产妇在分娩之后,身体相对较为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切口感染。本研究数据显示,风险式护理组产妇总感染率低,说明通过对产妇进行风险式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产后发生感染的几率。综上所述,风险式护理在产科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产妇抑郁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刘丽玲,刘小蓉.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113-116.

[2]胡绣华,封红伟,鲁娟等.产妇产后初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2):194-197

论文作者: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探微论文_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