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郁汉成

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郁汉成

南通金磊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26100

摘要:城市道路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城市道路建设关系着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必须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优化控制,才能实现施工质量水平最优化。鉴于早期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要构建新型施工管理作业机制,为区域交通规划与改造提供保障。因此,施工单位要编制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从多个方面展开质量管理改革,发挥监理单位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表示码:B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的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要补充调查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控制的依据

1.2、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中的疑问。对所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和记录。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首先对设计单位所交的桩、点、线进行复核,无误后再进行桩点的加密工作,并进行闭合测量和复核测量,确保准确无误,相邻路段一定要进行点线相碰,线线相接,以免产生测量差错,在施工的工程中,还要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和复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3、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

1.4、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技术交底,使得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个全面的了解

1.5、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将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方案、计划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并提前组织调度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由于工期紧张,采取及时召开调度会的措施,协调安排后续时间所需资源的到位以及供应情况,使工程的各个环节均衡、协调、连续,保证计划顺利落实。

2、严格控制影响施工质量的几个因素

2.1、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道路的各结构层施工时,根据工程的客观条件,预案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或质量通病,采取提前控制措施尽量使得质量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若一旦发生技术问题,及时采取修正和补救措施。只有措施到位,技术处理及时,才能使得工程顺利推进,质量和工期也得到保证。城市道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2.1.1、彻底处理较弱的地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因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及路基分层填筑与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处,要有专门的技术措施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2.1.2、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现场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要求。

2.1.3、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和标高。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道路外观质量和使用品质,影响道路的舒适度,因此这些问题要从路基抓起,层层验收,确保质量标准。

2.1.4、确保结构物得内在和外观质量,要达到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统一。要确保结构的内在质量,必须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满足构筑物的外观质量,必须做到工艺精细,层次清晰。

2.2、搞好成本和材料管理

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是不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2.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和使用等,每一个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

2.2.2、根据施工定额对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等都控制在规定的单位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分项或分部工程完工后,要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相应措施。

2.2.4、单位工程完工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质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关。道路材料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工地,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2.3、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

2.3.1、坚持安全管理。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安全不生产。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生产全员的事,安全管理不能全覆盖的,安全生产肯定也得不到保证。

2.3.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3.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是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安全检查。

2.4、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工程及工序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计划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人、材、物的投入,合理安排,保证总工期的实现。

3、城市道路施工信息化管理

3.1、构建监控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公路监测是科技创新成果,对区域公路信号收录与分析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新时期公路路面养护工作全面开展,以GIS为中心构建智能化监测系统,可取代人工参与公路状况监测与调度。新时期国家对沥青公路监测工作提出新要求,倡导高科技在公路监测信息化中的普及应用,实现了地区交通改造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基于GIS设计新型监测平台,可解决早期人工参与监测作业的难度,实现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2、执行远程监测

设定GIS技术平台之后,可进一步开展公路养护与改造活动,养护人员要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对路面及配套设施做好全面养护与管理工作。病害检测作为当代先进的航测技术,将其用于路面与路基病害检测指挥具有多方面的先进性,大大降低了人工参与指挥工作的难度。

3.3、道路病害风险

检测软件采用专业的SQL数据库,并支持使用变化曲线、三维模型对检测点位移情况进行全面展示;检测系统可以全天候运行,在恶劣环境及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进行检测数据采集。路面和路基病害对公路交通安全造成诸多隐患,施工单位要定期对路面与路基病害进行综合检测,降低沉降、坍塌、裂缝等各类病害的发生率。

3.4、执行调度管理

采用我国GIS和GPS等多系统联合定位检测,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提高了整个系统检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设计装架检测系统要考虑技术条件,分别设定针对性控制系统作为平台,确保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检测人员操控目标,可结合GPS技术构建系统运作平台,对装甲车、装甲兵进行综合调度。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忠.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低碳世界,2017,15:204-205.

[2]宋地荣.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94-195.

[3]史醒旦.刍议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03:263-264.

论文作者:郁汉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郁汉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