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271000)
【摘要】护理是现代医疗系统的核心工作之一,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能力的影响,需给予重视和优化。基于此,本文以技工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技工院校护理专业与校医院合作培训护工的方法,给出执行分期培训计划、革新考评方式、加大实践力度等可行措施,以其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护理专业;校医院;培训计划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615-02
前言:护理专业(Nursing specialty)是医学类专业之一,要求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在20世纪后期步入发展快车道,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并因此执行了大学扩招、高校建设加强等措施,使各地技工院校成为护理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针对其教学不足和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技工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
1.1理论占比过重
对当前技工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技工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传递,存在理论占比过重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美国护理院校理论和实践教学占比分别为24%、76%,德国为21%、79%,即便强调传统教学方式应用的韩国,二者比例也达到33%、67%,而在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中,理论教学占比可达50%-70%,明显高于实践教学比例,这对于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不利影响[1]。与此同时,理论占比过重的问题也受到教师数目不足的困扰,我国技工院校护理专业师生比例多在1:30-1:40之间,而欧美发达国家师生比例多在1:15-1:20之间,这导致教师不得不强调结构化知识的传递,无法展开针对性教学,也缺乏精力指导实践活动,影响教学效果[2]。
1.2见习制度存在缺陷
为保证人才培育的效果、满足社会人才需要,我国在20世纪末期加大了对技工院校的建设力度,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旨在培育实践人才的院校。与此同时,因医疗工作存在特殊性,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极高,技工院校在校生很多并不能满足医院/医疗机构的用人要求,导致见习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俩个因素共同影响了技工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成果。如部分学生只掌握了护理理论,从事护工工作时,总是尝试寻求实践和理论的高度契合,无法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灵活变通,影响见习效果。也有部分学校对见习制度不够重视,降低了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2.技工院校护理专业与校医院合作培训护工的方法
2.1执行分期培训计划
尝试通过与校医院合作进行护工培训,应强调计划性,执行带有渐进特点的分期培训计划,将校医院作为主要见习基地,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加强护工培训成果。可以拟定三期计划,第一期为理论融入期,持续半年。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要求学生满足理论考核得分80分以上,确保理论有效掌握,再进入校医院,通过校医院工作人员引导其快速实现理论的深入理化和实践应用。第二期为实践加强期,持续半年。面向完成第一期培训的学生,使其常规参与校医院工作,并生成月度报告,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经教师和校医院见习负责人评审,给予评分,指出优势和不足,鼓励改进。第三期为自主实践期,可长期进行,面向二期培训完成的学生,主要强调其通过日常工作寻求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每个季度接受一次考评即可。借助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可加强技工院校护理专业与校医院合作、培训护工的有效性。
2.2革新考评方式
在分期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还应对考评方式进行革新,改变此前片面重视理论考核、实践得分占比较小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将考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占比30%,第二部分为日常学习,占比30%,第三部分为见习部分,占比40%。理论部分和日常学习部分的考评常规进行,不做变动。见习部分则以分期计划执行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不同阶段的考评成绩为基准。如第一期培训的学生,在该学期内的实践得分由校医院见习工作负责人、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各占50%。将结果滚入总成绩中,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评定。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通过奖学金、精神奖励等方式给予嘉奖,同时分析后进生成绩不佳的原因,给出改进方案,提升教学工作总体质量。如学生反映校医院内工作压力小,工作内容简单,无法得到锻炼,校方可积极与校医院沟通,安排给见习学生更多工作,提升其能力。
2.3加大实践力度
实践力度的加大,主要是指在合作见习的基础上,更改见习工作内容,以求避免见习制度流于形式。建议学校和校医院就该问题进行交流,以明确的量化指标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如接受第一期培训的学生,每日参与校医院护工工作的时间,不得低于4h,其中应有2h从事具体的护工工作。接受第二期培训的学生,每日参与校医院护工工作的时间,不得低于5h,其中应有2.5h从事具体的护工工作。接受第三期培训的学生,每日参与校医院护工工作的时间,不得低于6h,其中应有3h从事具体的护工工作。完成计划拟定后,可暂行1个月,观察执行效果,结合执行中的问题谋求改进,对实践工作的时间、占比情况进行优化,有效发挥学校和校医院合作进行护工培训的积极作用。
总结:综上,以培育合格的实践性人才作为着眼点,必须重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深入程度,就护理专业而言,技工院校当前教学存在理论占比过重、见习制度存在缺陷等实际问题,为求予以应对,学校应重视与校医院的合作,将护工培训作为一项带有独立性的工作,拟定并执行分期培训计划、革新考评方式、加大实践力度,应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5):104-107.
[2]王慧霞,刘建涛,张军,等.新医改背景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探索[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05):529-531.
论文作者:鹿晨,姜爽,傅伟,石固地,孔玉荣,公信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技工论文; 院校论文; 校医院论文; 工作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理论论文; 学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