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定性定量分析在阿育吠陀词汇 梵 -拉 -英 -汉四语词典编纂中的翻译应用
程树华1, 王 山1,王 张2,王 杭3
(1.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2.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摘要] 在编纂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中提取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和/或拉丁文的对照翻译共计6667条,采用人工查阅词典翻译、电子词典机器翻译、人机互动翻译相结合的办法,将其翻译成汉语,形成梵-拉-英-汉四语对照词典。为保证翻译质量,课题组利用美国杨百翰大学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中国知网CNKI翻译助手对上述词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译文修正,并对原医典的英文翻译部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
[关键词] 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API;AFI;语料库;定量定性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传统医学“走出去”与国外传统医学“走进来”的相互交流将会成为常态。在这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翻译,尤其是专业词汇的翻译,它决定了交流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开展针对国内外传统医学的词汇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阿育吠陀,作为印度医学的本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也对我国的传统民族医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其医学典籍多以梵语书写,为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丰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多样性,同时学习阿育吠陀在西方世界成功传播的经验为我国传统医学所用,课题组以《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为蓝本,翻译整理了阿育吠陀词汇6667条,拟编纂梵-拉-英-汉四语医学词典一部。鉴于国内尚没有梵汉对照的工具书可以使用,因此,前期的翻译工作以人工查阅词典翻译、电子词典机器翻译、人机互动翻译相结合的办法为主,中期则借助于语料库技术,以定性定量分析法为手段,对初稿进行查验与修正,后期的数据库建设将形成国内第一部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医学专业词典。现将已完成的工作做以介绍,以飨读者,并为解决传统多元文化的翻译难题提供示范,是为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业内外的关注和探讨。
一、阿育吠陀词汇的翻译工作简述
阿育吠陀的典籍均为梵文撰写,这就为现代的翻译工作带来了障碍:一方面是在印度本土,梵文的日常使用者极少,梵文的写作和出版以宗教为主,我们很难找到兼通梵汉语言的印方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在2005年台湾嘉丰出版社出版林光明主编的《梵汉大词典》之前,全球范围内都不存在梵汉对照的工具书,可供参考的资料极少,加之国内研究梵文的专家学者数量很少,除偶尔求教外,课题组只能主要借助于阿育吠陀的现代学术著作来开展翻译工作。阿育吠陀的现代学术著作主要以印地语和英语撰写,印地语与梵语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但是为了学术交流的便利,绝大多数的术语、病名、药名、复方名等词汇均用拉丁体梵语转写,其作用类似于汉语拼音;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阿育吠陀在西方世界传播的主要工具,这也为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便利。除此之外,由于梵文与藏文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也邀请了藏族医学工作者加入团队,共同承担阿育吠陀词汇的翻译工作;同时请教了国内的梵文专家对翻译工作进行斧正。
课题组以《印度阿育吠陀药典》(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AFI)为资料来源,以《英汉医学词汇》和《药用植物辞典》为工具书,进行了人工查阅翻译;以有道词典、谷歌词典、必应词典为工具进行了机器翻译和人机互动翻译,共翻译完成阿育吠陀词汇6667条,其中医学词汇2326条,药学词汇3042条,其它相关词汇1299条。词条均按照38个梵文字母进行归类和排列。涉及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阿育吠陀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药物名、药性、治法名、制剂名和其它相关词条等。词条均由梵文、梵语(拉丁体)、词性和汉语对照组成,其中非生物种词条(如医学词汇、其它相关词汇)还有英文对照,生物种词条(如动物和植物药名)还有拉丁学名对照。
为保证词条的翻译质量,课题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原文和译文进行了语料库比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验证并修正了部分译语表述,并对其原有的英语译文部分地提出了修正意见。
二、 语料库、翻译实践与定性定量分析
(一)语料库
语料库,从字面上看就是语言材料的仓库,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一本书籍都是一个语料库,而词典则是更为专业的语料库,课题组编纂阿育吠陀四语对照词典,既要借助于现有的语料库,也是在创建新的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对语料库的定义是“为语言研究和应用而收集的,在计算机中存储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计算机语言学领域进一步对语料库下了定义:“为了一个或多个应用目标而专门收集的、有一定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可被计算机程序检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语料的集合。”这就意味着,对于语料库的正确认识要满足以下3点:“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真实语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上述定义和阐释说明:1)、语料库中所存储的语言材料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过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并非凭空想象或捏造,但这些语言材料可能是专业的、准确的、科学的和权威的,如科学家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中的语料;也有可能是业余的和低质量的,如军事爱好者自己独撰的军事秘闻等;2)、语言材料的储存载体是计算机,语言材料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和处理,是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资源,而非杂乱无章的语言材料的堆砌,同时,计算机分析工具为语料的存储、分类、提取、使用和更新提供了便利,也为识别语言材料的质量提供了便利;3)、经过分析和处理的“熟”的语料,其语料来源可追溯,语料分类更专业、可信度更高,其查询和使用也更加便利,通过语料库检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提取,我们可以获得相应语料的统计数据,将其用于语言使用规律的研究。
(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实践
对于语料库的使用,普遍集中在利用语料库进行研究,如对某类文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对某个作者/译者的写作/翻译风格展开分析和鉴赏,对某种考试的常见词汇、结构、主题进行统计和分析等。但是,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尝试却并不多见。只有少数学者,如陈姗姗,赵霞利用语料库技术进行了中医术语的翻译实践,田传茂基于网上数据库进行了术语翻译的尝试,王杭通过语料库进行了藏医术语的汉译与英译研究。汇总前人的工作,并结合课题组的翻译实践,我们把语料库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基本思路和优势总结如下:
1.翻译理解
Tiger bone is ground into a powder and sold by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internationally as a cure for a variety of ailments.
2.翻译表达
扬中产业特色鲜明,拥有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智能电气产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十分明显,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是远近闻名的“电气岛”“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产业基地”“中国电气化名城”和“长江制造业走廊”。2017年,三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超过1 050亿元,为发展“扬中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智慧扬中”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翻译表达阶段,语料库提供可参照的表述方式,为译者提供“约定俗成”的译语表述,既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又能保证其准确性。如翻译《婚姻法》中“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时,“婚姻权利”可否翻译为marriage right?通过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检索,发现14条marriage right的文献中,其后常跟now连用,句子意思通常表示,“目前,……婚姻状况如何”,也就说,marriage right在英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搭配。而right to marriage 虽然只有10条文献,但right前面常有civil(公民的),constitutional(宪法的)等限制词,由此可以断定“婚姻权利”的正确译文应为“right to marriage”。
3.术语翻译
本文所述的命令、配置文件等都基于RHEL6.3(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3),不同 Linux发行版之间或许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异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
证明:设(u,a,b)满足关系式(3.1),由 J∂φ=(I+ρ∂φ)-1的定义,等式 成立,当且仅当
对于术语的翻译而言,语料库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的词典,译者要做的是就是检索、验证和选用,甚至不需要译者再行翻译出新的表述方式。如田传茂在翻译石油术语“稠油”时,即是通过语料库检索,汇总出国际能源类的著名刊物Energy Journal中就出现了24次,结合其他专业杂志和报纸如Science News等,最终得出了综合语境和词频来看,heavyoil是‘稠油’准确、自然的译文。”
(三)基于语料库的定性定量分析
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实践,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1992年,傅国强对科技翻译中的语言错误做过定性分析;2006年,李长栓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探讨如何实现译文概念的准确与自然;2010年,田传茂基于网上数据库定量定性分析进行术语翻译时,提出了简便可行的操作模式,“先确定某个概念有几种备选译文,每种译文的词频是多少,然后选取词频较高者利用有关方法筛选出具体语境中某个概念的正确译文。”分歧在于何为“定性”、何为“定量”,以及二者的先后关系,从标题上看,即是“定量”与“定性”孰先孰后的问题。李长栓把概念翻译中的定性分析定义为“确定某一概念在英语中有哪些表达方法”,把定量分析定义为“确定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在英语中使用的频率,从而选择最准确、最常用、最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田传茂认为“这样的定性分析无助于我们确定译文,因为我们仍然面临多种选择。”而(这样的定量分析)“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性质。”因此,他提出“某个概念可以译成某个英文词汇,这是定性分析;某个概念可以译成若干个英文词汇,这是定量分析。”并认为二者的关系应该调整为先定量、后定性。笔者结合课题组的翻译实践,提出以下两点:
1.关于定义
XM HU和J Zhang等人提出的STHGA算法[12]是一种基于全覆盖的SET k-cover算法,在简单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前向编码和冗余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目前串行算法中求解成功率和求解效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算法,且算法在不同网络规模下的表现稳定。本文对文献[12]的算法进行改进,将全覆盖模型改为百分比覆盖,同时将网络的连通度作为约束条件在算法中实现。
从词典编纂的严谨性角度来看,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某个概念在目的语中究竟“有哪些表达方法”,即部分地采用了李长栓教授的观点,并进行改进,我们认为:“英语”这一表述具有语种上的局限性,而“最常用”则单纯地以量取胜,需要注意辨别具体语境和使用范围。因此,我们把定性分析表述为:确定某一概念在目的语中有哪些具体的表达方法;定量分析则表述为:确定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在目的语中使用的频率和语境,从而选择最准确、最符合目的语语境的表达方法。这一表述使用“目的语”代替“英语”,扩大其使用范围;增加“语境”,替换“最常用”,以保证译语表达的语用本质。
2.关于顺序
镜头采集到的图像需要经过预处理来去除图像中无用和多余的部分,然后找到真实有用的部分。如图3所示,预处理主要分为降噪、二值化和分块三部分,可以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来完成。使用NTSC公式可以将采集到的RGB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
用0.5%的KMnO4溶液浸泡高羊茅种子5 min[9],然后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在灭菌纱布中。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直至清洗种子的液体颜色澄清。用滤纸吸干其表面水分,备用。准备18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均匀放置30.0 g细沙、30粒高羊茅种子。实验组培养皿中分别添加15 mL浓度为0.05 g/mL、0.04 g/mL、0.03 g/mL、0.02 g/mL 和 0.01 g/mL 的凌霄干花水浸提液,对照组培养皿中添加等体积的去离子水,每个浓度梯度均设三个重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皿中每天补充15 mL去离子水。
我们认为,就词典的编纂而言,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定性分析,应该在先定性后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定性,我们将其称之为“定质”。因为在刚刚接触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并不确定它在目的语中有哪些具体的表达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性”;在“定量”的过程中,我们会选择符合我们所认为的“最准确”、“最符合”的表达方法,但这种表达方法是否真的“最准确”,“最符合”,则需要再次进行验证,也就是说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某一表达方法的“质”,只有在本质上符合源语与目的语的内涵与语境要求,才能被选为最终的表达方法。
三、定性定量分析与阿育吠陀词汇的多语翻译实践
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定性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源语文本中英语用法的验证和由英语向汉语翻译阶段汉语译名的验证。
(一)梵文(印地语)、拉丁语、英语与汉语的机器翻译验证
众所周知,梵文是研究印度文化历史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语言发展史上,其地位与古汉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古波斯语同样重要。目前,梵文主要用天城体书写,但为了方便国际沟通和学术交流,多用拉丁体(Romanize)进行注音和书写。阿育吠陀的经典著作全部是使用梵文书写的,现代学术著作则主要以印地语和英语撰写,但其中绝大多数术语、病名、药名、复方名等词汇却仍然使用梵文及其拉丁体,因此,印地语(即梵文的现代变体)、拉丁语和英语成为了我们攻克阿育吠陀词汇的中间跳板,尤其是英语,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核心语言,为我们开展翻译工作提供了便利。
利用谷歌翻译多语种转换器对印地语梵文进行拉丁,英语,汉语的转换和互译,以辨识其含义是否一致,是我们利用语料库技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我们以天城体梵文“为例,演示这一点:我们在谷歌翻译器中输入“,可见其源语言为“印地语”,其发音为“”,即该梵文词汇的拉丁语书写,我们选择目的语为“英语”,得到“powder”,这一点与API和AFI的词条保持一致;当我们把目的语选择为“简体中文”,得到“粉”。根据常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梵-拉丁-英-汉四者之间的对等关系。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对API和AFI中的词条进行抽样检测,借助于简体中文的含义,初步确定了原语文本中梵文、拉丁文和/或英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避免出现以讹传讹的乱象。但有些梵文是谷歌翻译无法识别的,出于对出版机构的信任,我们选择默认原语文本中的梵文与拉丁语和/或英语是对应的。
(二)基于语料库定性定量分析的验证
笔者向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华树教授求证: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没有出现可供公开检索的医学类语料库,仅有部分科研机构自建了小型的双语及多语对照的语料库,供内部研究使用。这就表明建立大型的、公开的医学语料库是一项亟待引起重视的工程,证明了课题组目前的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基于语料库的定性定量定质分析,必须结合译者自身的背景知识,选择和翻译出恰当的译语表达。
1.对英语表达法的分析验证
沿用前例,powder和粉。首先,由于无梵语语料库可以使用,我们即认定“powder”一词是的定性英译。随后,我们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检索“powder”一词用于医药领域的定量检索。我们输入medicine powder,powder medicine,drug powder,powder drug分别进行词条(list)检索,其结果均为0;我们以powder为主题词,匹配(collates)medicine和drug在其前后4个字母,检索到medicine与powder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文献为2条,分别出自2007年的一部名为“伴奏者”(The Accompanist)的小说和1997年的一份环保杂志:第1句中的powder虽然有“粉”的含义,但与医药学的联系并不紧密,与化妆品或面粉的关联较大;第2句显然是指我国中药中的虎骨粉,与医药学的联系较为紧密。但仅有2个例句,从定量的角度来说,足以证明powder在医药领域的使用并不广泛,例句如下:
课题组成员初步决定把、、powder的汉语译名确定为“散剂”,但这一表述是否可行?我们到知网翻译助手对powder一词的中文翻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其最终的译语表达。首先,我们在知网翻译助手中输入powder,得到的中文定性表达有以下13种之多,分布如表1:
在翻译理解阶段,语料库提供真实的语料,综合起来帮助理解具体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甚至文化内涵。如pick一词,我们所熟知的其汉语意思不外乎“采摘”、“挑拣”、“挖掘”及其相应的名词(工具)等,但在2017年11月1日雅虎新闻标题中出现的“Trump’s NASA Pick Sekewered For Climate Change Denial”中,pick一词令人稍感困惑,但是当我们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就该词进行检索,并匹配该词之前含有“president”时,共检索到相应文献191条,其中绝大多数出现在1991年之后的新闻报纸当中,用于表示总统“提名”或“指定”的某部门的领导者。至此,该标题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
此外,drug与powder出现在同一句子中的文献为1条,出自1993年9月16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谈话节目“以眼还眼”(Eye to Eye),探讨的是黑人与白人因贩毒获刑不同而引发的争议,主题与医药没有关系,但涉及到了毒品卡洛因,即粉状毒品。例句如下:
Those caught with crack are serving longer, tougher prison sentences than those caught with powder cocaine, the drug mo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uburban whites.
由上述的检索结果可以判断,powder在英语中极少用于药物,其原因可能在于西药多以片剂(pill)和针剂(injection)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类似于中药的“粉”或“面”,这是不是说明梵文就不能翻译成英语powder呢?根据drug一句的例句,我们受到启发,在该例句中,我们发现,powder与cocaine连用在一起,于是我们以“powder”为主题词,并匹配cocaine在其前后1个字母,结果检索到95条相关文献,这足以证明从质的方面来看,powder在英语中可以与具体的药品或毒品结合在一起使用。这同时体现了英语与汉语在词汇使用方面的概括性与具体化的差异,如汉语中的“车”需要对应英语中的若干个单词。因此,我们建议,从质的角度出发,阿育吠陀词汇在英文中的表达方法可以增加相应的修饰和限定成分,如“the powder of Ayurveda drug”,使之具体化。
2.对汉语译名的分析验证
The corn silk powder in the medicine cabinet had solved the mystery of his funny-looking nose.
依据定性分析,可以看出powder在汉语中的表达共有表内所列的13种;依据定量分析,可见“粉”和“粉末”占有绝对优势;课题组拟选用的“散剂”仅有134条,不足前者的1%。
表 1 power的各种版本中译名
我们进一步选择文献来源限定为“医学卫生”,选择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中医学”,得到的中文译文6条,按如下分布:
就协商主体而言,它涵盖从中央到基层、从组织到个人多个层面、多种形式。其具体主体包括各党派、政府机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普通群众等。凡是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参与协商过程,而不论其组织性质、个人身份。协商主体的广泛性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各阶层群众对国家和社会层面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且有利于增进统一战线的团结和共识。协商民主是大众参与协商的机制,是推动共识形成的过程。协商主体与统一战线同盟者具有重合性。协商越充分,统一战线凝聚社会力量的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
表 2与“中医学”相关的 power中译名
进而选择“中药学”,得到的中文译文5条,按如下分布:
4.着色。又叫点染、点彩。将所需的颜色放在不同的器皿内,按照水:酒=3:7的比例将颜色调好,传统的颜色分黄、粉、绿、紫、青5种原色,原色可再配兑出30多种颜色。染色前,先在废纸上试色。点染用的工具是毛笔,一支笔染一个色,笔之间不能互用。上色的顺序是由浅到深,先暖后冷。
表 3与“中药学”相关的 power中译名
可见,单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选择“散剂”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质”分析,即结合所给例句的上下文语境,同时也要结合阿育吠陀的语境内涵,来判断哪一种译语表达更符合阿育吠陀词汇的汉译要求。我们摘取powder在中医药学中不同译语表达的双语例句各一个,以供分析和参考:
(1)粉末
Operation:Grinds the prescription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dds the glycerineto change it into paste shape.Makes the size approximately 1.5cm × 1.5cm and the thickness approximately 2mm.
Li等[7]的一项纳入172例sICH患者的研究,6l例证实出现血肿增大的患者中,24例(39.3%)平扫CT图像存在“混杂征”。该研究显示,“混杂征”预测血肿增大的敏感性为39.3%,特异性为95.5%,阳性预测值为82.7%,阴性预测值为74.1%,并认为此征象是由于活动性出血所致。本研究显示,bsICH增大组患者中“混杂征”的阳性率为85.11%,bsICH不增大组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7%,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混杂征”是bsICH增大的危险因素。Ruili Li等[9],研究发现“混杂征”对血肿增大的预测较“黑洞征”不仅有更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而且有更高的准确度。
操作:将处方中药研成粉末,加甘油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1.5cm×1.5cm,厚约2mm敷贴于关元、气海、中极穴,胶布固定。
(2)粉体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ometer Powder of Realgar, Margarita and RhizomaCoptidis
珍珠、雄黄和黄连纳米粉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3)散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Yuyang powder for 156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愈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156例临床观察
(4)粉料
The Moisture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Type JSZ—Ⅲ with Electronic Brain for Ceramic Powder
JSZ-Ⅲ陶瓷粉料电脑水份仪
(5)散剂
Studies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ZnO in Compound Luganshi Powder
我们的教师队伍大多数人参加过各种级别层次的课程培训,很少有人参加班主任培训,在班主任培训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缺口。
复方炉甘石散剂中氧化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6)药粉
Hard capsule is filled into some powder or granule which is made from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some excipients mixed.
硬胶囊剂系指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或将药材粉末直接分装于空心胶囊中制成。
通过对上述双语例句的解读,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散”和“散剂”通常用于特定的药品名称之后,作为药品名称的一部分,用于表明该药品的物质形态;“粉末”和“药粉”通常用于统称药物的物质形态变化,即粉末状,与具体的药品联系并不紧密;而“粉料”和“粉体”更多用于质地较为坚硬的矿物材料被打磨后的一种存在形态,与药物的连用几率不大。由此可以判定,“散”或者“散剂”更适合作为药物名词的中文译名,它们与传统中医对药物的命名文化结合的更紧密。但是,究竟是选择“散”,还是选择“散剂”,仍需要结合具体的药品效用、语境和内涵,从“质”上来决定。
(三)基于语料库定性定量定质分析的翻译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上文所提到的翻译方法,更多的是基于语料库定性定量分析法对阿育吠陀英文译名和汉语译名的查证,同时利用译者的背景知识进行“质”的确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医学术语词汇的单一性和约定俗成性,避免出现一词多义或一义多名,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在于现代医学较为成熟的命名体系。能够通过查证进行翻译的阿育吠陀词汇通常是药学名词,这些名词在现实世界中能够找到对等的实际物质,因此其名称往往是早就存在的。如植物药Piper longum Linn.荜茇;动物药pilaglobosaswainson淡水螺;矿物药Rasa,煅烧的银汞制剂;化学药 synthetic poison合成的毒品;以及与药物制作或用法相关的词汇,如abhyanga:external application 外用;Abhyangafermentation发酵等。相比之下,阿育吠陀医学名词如疾病名因其发源历史悠久,与现代医学的对应关系不像药物那样紧密,因此不能直接使用上述的方法。这一点在API和AFI的英语翻译中也频繁出现,即对于一个阿育吠陀词汇,使用若干个英语词汇进行解释性翻译,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查询不到既有的表达方法时,就只能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进行自主翻译。但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查证,一是为了避免违背单义性和约定俗成性的原则,二是为了遵从学科体系的要求,让我们自主的翻译成为该学科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可借鉴资源。
(四)对阿育吠陀词汇定性定量定质的英汉翻译
我们以为例,其英译表达为heart failure,字面意思为“心力衰竭”,课题组初步判定这一译法不够规范,建议修改为更为专业的cardiac failure,但仍需检索验证。课题组在杨百翰大学语料库(https://corpus.byu.edu)中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https://corpus.byu.edu/coca/)、英国语料库(https://corpus.byu.edu/bnc/)、时代周刊语料库(https://corpus.byu.edu/time/)、维基百科语料库(https://corpus.byu.edu/wiki/)分别对“heart failure”和“cardiac failure”进行定量检索,结果如下:
表 4 heart failure与 cardiac failure在各语料库中出现次数
从定性的角度看,heart failure和cardiac failure是梵文在英语中的2种表达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看,cardiac failure占有绝对优势,应该被选作标准译名,出于谨慎,课题组仔细查阅了维基百科中使用heart failure的2个例句。我们知道Wikipedia与我国的百度百科一样,是任何网友都可以进行编辑的,因此不具备权威性,但根据其引用的文献,我们却能够追踪到该词条的具体出处。就“heart failure”一词而言,根据语料库定位到Wikipedia对Rosiglitazone(罗格列酮,笔者注)的解释,在其参考文献第37条,我们找到了2010年7月美国医学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in elderly Medica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or pioglitazone”,作者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药物评估与研究所流行病学监控中心的Graham DJ博士团队,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用法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但从使用频率上看, cardiac failure遥遥领先,因此,课题组认为将其“英译为cardiac failure更专业。”,而不是认定heart failure是错误用法。同时,根据课题组对cardiac failure在4个数据库中所在的文献进行抽样检查,发现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医学领域用于表达“心力衰竭”或“心脏停止跳动”的专业术语,符合质的要求,由此正式确定了其英译名为cardiac failure。
中国进口乳制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以沿海省份为主。以2016年为例,中国乳制品进口额在全国排前10位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有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天津、福建等。这些省(市、自治区)进口量较多的原因一是其受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影响,适合放牧区域较少;其二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人口较为密集,相应的市场需求和购买能力也较为充裕,区域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了乳制品消费的增长。
就汉语译名而言,为保证翻译质量,课题组选择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和中国知网CNKI翻译助手[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现以Ativis:Aconitum heterophyllumWall为例进行阐述。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on the experimental rebbit at high altitude with SEM
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s recorded for the lowest density (1 individual/m2).
Production of hairy roots in 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airy roots of 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
petiole explants of 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这一表述是较为成熟的固定搭配,但其使用数量不多。继续在CNKI单独检索heterophyllum,未检索到直接的汉语译名,但CNKI翻译助手给出了下列双语例句: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racocephalur. Heterophyllum benth on the experemental rabbits at high altitude with morphometric
异叶青兰对高原实验家兔红细胞作用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在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课题组均未搜索到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这一表述,这意味着无法对其定性分析;在CNKI翻译助手中,该表述被拆分为Aconitum 和heterophyllum,前者的含义为乌头(279条)和乌头属(18条),其他含义如草乌,乌头类,乌头碱等均未收录词条。由此可以确定Aconitum的含义即为草药“乌头”,完成定性分析。另外,CNKI翻译助手给出了单语例句,如下:
异叶青兰对高原实验家兔红细胞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
在四点直线度计算过程中,水平状态下四点拟合直线斜率为ki,截距为bi,偏差值为Ei,直线度为f;运动状态下四点拟合直线斜率为ki,m,截距为bi,m,偏差值为Ei,m,直线度为fm。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异叶青兰
经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袁亚湘签字(2016-06-20),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在德国汉堡参加ICME-13期间与ICMI签约(2016-07-29),正式完成ICMI向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关于ICME-14会议的移交.
the effect of Dracocer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on the tolerance of acute hypoxia in the living organism
异叶青兰提高机体抗缺氧耐力及加速高原适应的研究
effects of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on several blood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 rabbits in plateau
异叶青兰对高原家兔血液若干指标的影响
根据例句可见,heterophyllum通常表述为“异叶”,且均为医药学领域的植物名称,因此,课题组初步决定将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翻译为“异叶乌头”,并进行定量分析。当我们在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对“异叶乌头”进行检索时,定量检索结果为0,但在单独检索“异叶”时,CCL提供的词条为6条,BCC为9条,且多与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关,各举一例如下:
胡杨叶形随阶段发育而发生变化,故又有异叶杨之称。
(CCL语料库)
胡杨,又称胡桐、英雄树、异叶胡杨,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
(BCC语料库)
结合上述3个国内最领先的语料库所提供的语料资源,课题组最终将Aconitum heterophyllum Wall的汉语译名确定为“异叶乌头”。从术语命名的角度来考虑,这一译名在沿袭了“异叶青兰”、“异叶杨”系统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能产性,后续可产生如“异叶XX”和“XX乌头”等术语,符合术语命名的规范要求。
(五)阿育吠陀三大生命能量词汇的英译与汉译
(Kapha),(Pitta)和(Vta)作为阿育吠陀医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概念的三大生命能量(doshas),常被音译为“卡法”(水和土),“皮塔”(火和水)和“瓦塔”(乙醚和空气),与我国藏医中的“隆(气、风)、赤巴(火)、培根(粘液)”一样,是构成多种疾病名称的要素。在英译过程中,多采用直接使用其拉丁体的做法,在进行汉语翻译的过程中,课题组为了保持术语的单义性和术语体系的科学性,没有采用常见汉语译法,而是和英译一样,采用零翻译法:如Asthivta的英译为bone disease due to ,课题组即将其汉语译名确定为“Vta失衡引起的骨病”。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医学名词术语,如下表:
表 5“
如果将来这3大生命能量能够拥有成熟的汉语译名,就可以直接将其替换,如课题组曾基于中医理论的对应术语,分别将其翻译为:-Kapha-粘液素;-Pitta-胆汁素和-Vāta-体风素。那么,上述病名即更换为“粘液素失衡引起的心脏疾病”[9]等等。
五、结束语
基于语料库定量定性分析法的翻译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验证式”翻译,即通过语料库的语料,验证某一概念是否已经拥有了科学、专业、普遍接受的译名,如果有,就可以直接采用其译名,以免出现一名多义或一义多名,造成术语系统的混乱;如果没有,则可以参照该学科体系的命名规则,自主翻译和命名,但要兼顾到学科术语的系统性以及能产性。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定性分析都能够提供远远超出译者本身的脑记忆容量,提供更多可参照的资源,满足翻译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与沿线各国进行多语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语言学名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俞士汶. 计算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6.
[3]冯志伟. 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机语言学研究丛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陈姗姗,赵霞. 语料库技术在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3).
[5]田传茂. 基于网上数据库定量定性分析的术语翻译[J].上海翻译,2010,(1).
[6]王杭. 基于语料库视角的藏医术语翻译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17,32(1).
[7]傅国强.汉英科技翻译中语言错误的定性分析[J]. 中国科技翻译,1992(2).
[8]李长栓. 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保证译文概念的准确性和自然—兼谈电子手段在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6(3).
[9]邝婷婷.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16,18(6).
On the Translation of Ayurveda Vocabulary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in Corpus in Compiling Sanskrit -Latin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of Ayurveda
CHENG Shuhua, WANG Shan, WANG Zhang, WANG 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Sichuan;College of Ethnomedicin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Sichuan;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618307, Sichuan)
Abstract :In compiling Ayurvedic Sanskrit-Latin-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e team exacted from 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 (API) and 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 (AFI) the Ayurvedic Sanskrit vocabula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tin and/or English translations, 6667 in total. During the compiling, the team members refer to the edited dictionary, apply the method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o translate the 6667 items into Chinese, and form the Sanskrit-Latin-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he team log in and utilize Th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corpus, CCL Corpus of Peking University, BCC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nd the CNKI Translator to carry out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the 6667 entries mentioned above, as well as the corre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What’s mor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is suggested to be partly modified.
Keywords :Ayurveda;Sanskrit-Latin-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API;AFI;corpus;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563( 2019) 04-0066-09
DOI: 10. 13773/ j. cnki. 51-1637/ z. 2019. 04. 012
收稿日期: 2018-11-18
基金项目: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拉-英-汉对照数据库构建与研究”(16YJA740003)的阶段性成果;201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梵汉医学词典》”(17FYY0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程树华(1958—),男,江苏徐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研究;王山(1993—),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魏净]
标签:阿育吠陀论文; 梵-拉-英-汉四语词典论文; API论文; AFI论文; 语料库论文; 定量定性分析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论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