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语文论文_李旭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语文论文_李旭

鲁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们只注重其工具性,往往忽视了其人文性。其实,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像理工科那样一板一眼,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只讲知识而是应该让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 生活 教学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

1.让阅读教学走进生活

首先,老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把其当作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比如,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像《迷人的青海湖》、《紫藤萝瀑布》、《观潮》、《满井游记》等这样的写景、记游类的文章。在教授这类文章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梳理文章内容,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时,老师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以往的出游经历,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出游经历去感受文章的景色。另外,教材中也有像《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荷塘月色》、《背影》等这样的离学生生活不算太远的文章,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就要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当主动建构文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必要情境,使课堂环境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曾指出:“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其他手段,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发情感共鸣。特别是古文教学,文本创作年代久远,离学生生活也比较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建构联系,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母亲节时,可以集体诵读《游子吟》;重阳节时,我们背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日》;中秋节时,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另外,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中,切身感受古诗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所感,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诗人的情感对接,进而形成共鸣。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调动知识储备,将所积累的古诗应用进去,学以致用。

2.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往细节处说写作更加源于生活。那些笔下生辉的文学大家,往往都是人生阅历丰富、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写作其实就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和升华。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新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篇文章,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真情实感,所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用饱满的生活气息充盈作品,用好的作品去解读生活。

当然,引导很重要,老师要时常告诉学生“写作不仅仅是一门课,它更是一种生活,不要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和生活泾渭分明的事情,当你拿到一个题目时,你不要揣摩老师的心思,而是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你自己的想法”。例如,指导小学生进行写作,题目是《爱》,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爱,而不是让孩子笔下只有千篇一律的“妈妈爸爸送我去医院”。给学生抛出一个小小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能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如:“晚上你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妈妈蹑手蹑脚地送了一杯牛奶给你,然后蹑手蹑脚地出去了。就这样一个场景你们生活里有没有?”孩子们一定会说有,很正常的一件小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导孩子去思考“妈妈为什么不出声啊?”“怕打扰我吧!”“为什么要给你送牛奶?”“补充营养啊!”“不出声是怕打扰你,送牛奶是给你补充营养,这体现了什么呢?”“爱!”“对啊,生活中这样的镜头太多了,大家因为太习惯了,所以就看不到了。”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3.让作业设计走进生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作业不是一种模式化、机械化地用来巩固学习能力的工具,它应当是有一定的生活性、综合性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应当尽可能地摆脱传统的作业模式,避免机械性的抄写默写,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我们可以构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开放式的作业练习。例如,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观察性的作业,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件事物,仿照课文的形式对他进行描写;在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认真观察自己的一位亲人,给他画一幅画像并且配上解说词。

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甚至绘画能力。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接受感,乐于参与,将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形式与知识型作业进行穿插,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让作业设计走进生活的小构思,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作业中观察、体会、感悟生活。

二、让生活体现语文

1.校园、班级生活要体现语文

在校园和班级生活中,教师要时刻抓住触点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毕竟语文能力不是靠着背诵几篇课文、写了几篇作文就能在一朝一夕有所提高的,所以,将语文渗透于平常的校园生活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定期举办些语文性的活动,例如,首先我们可以配合议论文训练,举办一些辩论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另外,还可以在每次班会、晨读或者晚读期间举行“三分钟”演讲,内容就是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或者自己最近的喜悦和烦恼,学生会说了自然也就会写了,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可以张贴古诗词、对联等。

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不露痕迹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体现生活中的语文。

2.社会生活要体现语文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也不乏语文的身影。那些广告词、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甚至是街头买卖的话术,都是语文的另一种身影。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将这些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例如,可以举办一个讨论会,主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词运用,任务提前几周布置,让学生留心积累优秀的或者使用不恰当的广告词,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特别是初高中学生一定会对网络有所关注,这时,我们还可以聚焦一些网络热点、网络用语,让学生从语文甚至是语言运用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3.家庭生活要体现语文

所谓家庭生活要体现语文,就是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运用语文的能力。把看电视剧、听广播、写日记等都当作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途径。

例如,现在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都被搬上了荧屏,电视剧又是学生在家闲暇时必备的一种娱乐方式,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跨媒介的阅读,巧妙搭建视觉影视呈现与文本呈现的桥梁。像《红楼梦》—《黛玉葬花》;《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这些都是教材中节选学习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可以进行跨媒介阅读,将影视剧和原著进行对比,多视角审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很好地理解影视剧和原著表达的方式。其实目的还是促进整本书的阅读,通过不同的媒介,最终还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原著的理解。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地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语文,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作用,真正让语文散发出应有的光芒和活力。作为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顾黄初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成标准(上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

论文作者:李旭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语文论文_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