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发展战略稳步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水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保护资源,其节约成效关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是惠及民生的大事。本文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状况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黄河水资源综合利用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影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为农业发展输送水源,是华北、西北等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保障,黄河只有拥有持续流淌的活力,才能保障黄河流域农业、工业及居民稳定和谐的生活,为社会建设及国家发展提供水资源,然而我国水资源消耗量却持续走高,虽然有可持续发展观作出水资源科学应用指引,但是黄河水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并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为使黄河水资源保护力度得以提升,分析其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影响及消除影响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维持黄河水资源健康的新体系
若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成效得以提升,针对黄河水资源需通过构建健康稳定生态体系,为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效落实提供依据,使黄河流域可有效支撑自身稳健发展,其水流自净能力、洪水造床能力、水资源总量、水流挟沙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均得以有效提升,为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营建良好氛围,使黄河水资源可维持自身健康,在其健康新体系加持下,助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降低黄河三角洲地区盲目发展、水资源滥用对黄河水资源的消极影响,达到建设黄河水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目的,推动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黄河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综合质量[1]。
二、通过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做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
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9年遵照水利部相关部署规定,依据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需求,对该水源施行水量统一调度、水源统一管理办法,使黄河水资源减少现象得以缩减,在有关部门持续稳健努力下,实现了黄河连续十年不断流的发展目标。从长远计当下黄河水源“不断流”,只是黄河水源治理,黄河三角洲开发与建设的初步阶段,使用手段相对较为单一,同时存在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消极现象。基于此,为有效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需要系统统筹科技手段、行政手段、工程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营建良好氛围,加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予以支持,为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过程中工程手段较为常用,也极为重要,属基础性建设环节,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得益于下游94座涵闸全部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在这种建设发展及管理大背景下,黄河不断流可持续发展理念若想得以有效落实,需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秉持实事求是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对流域内及干流河道,建设控制性工程,为有效落实流域范围内节约用水政策夯实工程基石,大力落实引黄灌区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目标,实现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开发与建设黄河三角洲的目的[2]。
三、建设水库储水蓄水环节黄河水资源危机
以“丰蓄枯用”为原则在黄河流域平原地带兴修水库,使黄河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得以有效缓解,我国于1994—1995年期间在东营市陆续建设平面水库,并在建设过程中施行“亿、千、百、十”平原水库蓄水体系建设战略,继而从市到村均有水库支持地方用水,满足地方农业、工业及居民用水客观需求,自2002年底,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地区先后建起大小水库800余座,从蓄水量高达10亿立方米,为缓解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应用危机奠定基础[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持续落实南水北调政策增加黄河径流量
在南水北调政策加持下,黄河水资源可得到长江水资源充实,实现水资源补给目的,为使南水北调政策得以有效落实,需黄河水资源及其三角洲开发建设综合管理部门,依据其发展需求设立科学有效工程建设项目,确保调入水量不断提升,在工程建设加持下,提高黄河水域储水能力,以300-500亿立方米为目标展开工程建设,满足黄河流域对生态水的客观需求,使黄河地区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不必通过“透支”黄河水资源自然环境,达到黄河三角洲发展建设目的,使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及建设得以协调发展,降低黄河三角洲发展对该流域水资源异常消耗消极影响。为解决黄河流域断流问题,国家积极采用引江济渭入黄、引汉济渭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方案,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在各方努力下预计于2020年前后将实现黄河流域通水目标,继而解决该流域断流问题,为保障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目的得以有效落实奠定基础[4]。
五、通过黄河水资源及其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做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迅猛,生产形式日趋复杂,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各种污染物日益增多,严重污染了环境,不仅影响工业辐射范围内自然环境,污染物长期堆积在自然界中,通过蒸发、渗透等形式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资源,是阻滞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因之一,同时造成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低消极结果。为使黄河水资源得以良性利用,推动黄河三角洲治理及建设良性发展,需依据黄河水资源保护实况,及该地区经济建设切实需求,加大实施江河流域综合管理力度,全面考虑整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改善全流域规划体系,促进生态保护、水的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森林、土地和水生资源等,以求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形成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环境系统[5]。具体要求是:确立统一的污染监测、管理和信息发布体系,避免多部门联合导致的利益扯皮、监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省、市、县界断面水质、水量双控制制度,强化七大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建立总量控制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考核制度,特别要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力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有效制裁违法排污,同时强化环境准人和淘汰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治理,有序有效地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治一段好一段,避免造成的花钱不奏效或“花大钱收微效”的局面[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提供水源,在日复一日的应用态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显现出“入不敷出”消极局面,影响黄河三角洲建设与发展综合成效,为此需通过构建维持黄河水资源健康的新体系,通过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做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设水库储水蓄水环节黄河水资源危机,持续落实南水北调政策增加黄河径流量,通过黄河水资源及其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做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使黄河水资源得以科学利用,继而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卉,陆兆华.黄河三角洲北海新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特征[J].人民黄河,2015(2):54-58.
[2] 许经伟,潘莹.黄河三角洲野生草木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40-545.
[3] 庞桂斌,徐征和,刘培成,等.黄河三角洲地区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模拟[J].人民黄河,2016(8):140-144.
[4] 王凯,李振,尚华超,等.浅论黄河水资源状况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6(2):286-286.
[5] 董烈.黄河水资源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的管理分析[J].中国农村科技,2015(6):72-74.
[6] 雒芸芸.黄河三角洲深层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王靖,白莹,郑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黄河论文; 水资源论文; 黄河流域论文; 开发建设论文; 流域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目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