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华

(成都市蒲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630)

【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6.67%。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可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53-02

重症颅脑损伤往往由于较严重外力撞击所致,若未及时处理很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并不低[1]。临床急救处理中,高效率、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操作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2]。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会逐渐恢复,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除了可能造成长时间昏迷、皮层功能丧失、大脑半球损伤之外,还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之类的并发症,对预后效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3]。因此除了早期急救外,也应注重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处于29至52之间,平均年龄(40.6±5.7)岁;颅脑损伤评分处于27至51分之间,平均评分(35.8±4.3)分;受伤原因:11例外力打击伤、12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观察组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处于27至53之间,平均年龄(41.8±6.1)岁;颅脑损伤评分处于26至50分之间,平均评分(34.9±4.2)分;受伤原因:10例外力打击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根据患者昏迷状态、大脑清醒程度、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等合理评估其生命体征,包含肢体活动、瞳孔、意识、血压、血糖等。为患者降低颅内压力,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呼吸通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听觉刺激 一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长时间昏迷情况,若昏迷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其脑部神经的恢复,因此术后需早期促醒。护理人员可采用语言换方式,呼唤患者的名字或采用鼓励性方式与患者说话。令患者家属不断在床旁向其讲述挂念的事情以及关心的事情,达到对大脑的刺激效果,唤起患者的记忆。听觉刺激每次可持续20分钟左右,每日五至六次即可,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之中。

1.2.2应激性溃疡的预见性护理 及早评估患者有无平凡的呃逆、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溃疡先兆症状的表现,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出现眼球震颤、呃逆、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表现,提示病变可能已侵及脑干或下丘脑,患者可能随时并发应激性溃疡,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量等。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自主进食,在颅脑损伤后两天内严禁使用任何食物。可采用补液方式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每天补液量控制在2000毫升以内。在受伤后48~72小时若不存在病情加重情况可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注意少食多餐,食物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流汁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过冷、过热、产气过多的食物。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应注意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及有无胃潴留。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则提示胃内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3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若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在吸痰操作时注意无菌,应动作熟练、轻柔,每次控制在15秒以内,每天三次雾化吸入,确保呼吸道中不存在粘性痰液。保持病房的清洁,温度、湿度适宜,需每日消毒病房地面及各项治疗仪器三次。减少外来人员的流动,对有呼吸道感染者或皮肤病者禁止进入病房。

1.2.4便秘与胃肠道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这两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需从饮食上展开,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需严格控制饮食,术后首先采用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补给身体营养,待患者苏醒后可食用流质食物,注重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待患者身体逐渐恢复,可转为半流质食物,注重纤维素的食用,以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下肠道蠕动减缓而导致便秘。

1.2.5泌尿道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观察内容包含对患者排便情况以及身体清洁情况的观察,记录排便次数以及排便性状。及时换洗衣物及床单,每日与患者家属一起为其擦拭身体,尤其注意生殖系统周边的清洁,定时做好会阴部的清洁与消毒。保留尿管者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逆行性感染。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4]

有效——患者术后正常恢复,顺利出院,未出现由于并发症所致延长住院时间和危险情况。一般——患者出现并发症,但在护理及治疗操作下康复顺利出院。无效——患者由于术后出现并发症而严重影响恢复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统计两组中出现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的人数。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即便顺利完成手术,患者仍存在术后由于应激性溃疡或不同类型的感染而造成病情加重、反复甚至死亡情况,因此必须在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控制[5]。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67%,而对照组仅为86.67%.由此可见,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控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病情的稳定控制有益。

本次研究中实施的听觉刺激、应激性溃疡及肺部感染的预防处理以及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均可让患者在长时间昏迷、卧床、无法生活自理的情况下减少损伤应激程度,帮助患者刺激脑部神经,从根源上对医院性感染加以预防。而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及身体上的清洁可对各项感染产生预防作用,及时发现红肿、发炎情况并及时处理。在预见性护理模式下,患者可接受更全面、细致的预防护理,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控制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病情的稳定以及恢复有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v.23;No.229 02:135-137.

[2]田先,田会娟.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4,v.18 08:1600-1602.

[3]黄艳军.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 33:241+245.

[4]蒋爱琼,李冬梅.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 36:215.

论文作者:蔡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