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萘系有机物的研究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萘系有机物的研究

袁细宁[1]2001年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萘系有机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新兴氧化技术。本文从超临界水的特性出发,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特点,并对国内外有关超临界水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工作(降解效率、氧化动力学和反应路径等)进行了比较全面地综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装置,以氨基萘磺酸和羟基萘磺酸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1、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验条件下,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说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 2、提高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延长停留时间,增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或加入某些催化剂,均能使有机物氧化的COD去除率增大。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温度、停留时间对有机物氧化的COD去除率的影响较大;压力对有机物氧化反应的影响较小; 3、经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后的难生化有机污染物,其生化性大大提高; 4、对氨基萘磺酸和羟基萘磺酸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COD去除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果: 5、以萘酚和氨基萘磺酸为代表对萘系化合物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了研究,井推导了萘系化合物在SCWO中的反应路径:

丁海燕[2]2004年在《负载TiO_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萘系化合物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冰醋酸(HAc)为修饰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TiO_2催化剂,以亚甲蓝为研究对象,确定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TiO_2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钛酸丁酯:乙醇:水:冰醋酸=1:4:0.13:0.1(体积比)。 用XRD、FT-IR、比表面积、亚甲蓝吸附值、催化剂表面的二氧化钛负载量、使用寿命等对催化剂及载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以亚甲蓝水溶液为对象,研究了负载T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探讨在负载工艺中加入冰醋酸和聚乙二醇(PEG)为修饰剂制备负载催化剂,并用XRD、FT-IR、比表面积、亚甲蓝吸附值、催化剂表面的二氧化钛负载量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此制得的催化剂有较好的分散度,亚甲蓝吸附值、二氧化钛负载量和光催化活性。 采用自制负载TiO_2催化剂,研究了在250W高压汞灯照射下,几种萘系化合物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行为,试验了光催化降解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 萘系化合物水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其降解率有影响,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光催化降解率下降明显,扣除吸附后,In(C_0/C_t)~t基本符合线性关系即光催化降解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反应。 (2) 萘系化合物水溶液光催化降解时,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与萘系化合物的种类有关。 (3) 在起始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可明显提高降解效果。

丁海燕, 王玉萍, 孙春霞, 彭盘英[3]2004年在《萘系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在萘系化合物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高级氧化法的发展方向。

陈诚[4]2014年在《催化湿式氧化联合SBR处理模拟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萘系染料中间体在工业上一般以萘或者萘酚、萘磺酸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硝化、磺化、还原等工序制备而成,大量运用于有机染料生产、医药行业、印染业等。因此,在萘系染料中间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机染料的生产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本文以1-萘酚-5-磺酸溶液作为模拟废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联合SBR处理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催化湿式氧化处理1-萘酚-5-磺酸模拟废水进行工艺条件研究,并进行了机理分析以及出水可生化性研究。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显着,温度越高废水处理效果越好,酸性条件更适于1-萘酚-5-磺酸的降解;适当的增加氧分压和搅拌速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COD去除率;Mn-Ce催化剂能有效地加快废水处理速率,但过量投加催化剂反而抑制了反应的进行。模拟废水在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氧分压1.6MPa,初始pH值3.0,搅拌速率300r/min,催化剂投加量为0.8g/L时,通过催化湿式氧化处理2h后COD去除率高达90%左右,废水BOD5/COD从0.002升至0.148,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继而进一步采用LC-MS技术,推导出1-萘酚-5-磺酸的降解途径,从本质上探究了1-萘酚-5-磺酸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机理。经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着提高,可进一步采用生化法深度处理。本研究采用自制SBR反应器深度处理催化湿式氧化出水,经过一个月的驯化,反应器运行稳定。当进水COD为1200mg/L左右、进水pH值为7、MLSS为3100mg/L左右,曝气量为0.15m3/h,曝气6h,沉淀45min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45%-50%。

杨馗[5]2002年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文中认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在常规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论文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超临界水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并在对国内外有关催化超临界水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降解效率、氧化动力学和反应路径等)基础上,阐述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特点。 论文根据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原理,从均相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氧化两个方面,研究了乙酸、羟基萘磺酸和氨基萘磺酸在催化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相比于普通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有着更好的去除效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100mg/L的Cu~(2+)催化剂比无催化剂时对乙酸的氧化降解率提高了近15%,这说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②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停留时间及增加催化剂的浓度等,均能使有机物的COD去除率增大。在这些影响因素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Cu~(2+)和V_2O_5/γ-Al_2O_3等,均能较好提高有机物COD去除率;而改变温度、停留时间等操作条件正如常规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一样,也对有机物氧化的COD去除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研究均相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发现在均相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由于超临界水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大下降(约几到几十mg/L),并以水合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液相,可以采用基于水合机理的溶解模型来解释超临界水中均相催化剂的溶解情况: 论文还对乙酸和羟基萘磺酸在催化超临界水中氧化的COD去除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其降解的速度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一 论文以羟基案磺酸为代表,采用GC-MS的方法,对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 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推导出在CSCWO中的反应路径: 单环产物 flL\ 羟基案磺酸18。-苯酚一短链骏酸~COpHD等小分子 偶合产物 论文对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若干工程化问题进行了探 讨,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费用;使用耐腐蚀的 材料,可以减轻设备腐蚀,延长使用期限;设计合理的反应工艺,可以回收 利用能量。

王玉萍[6]2008年在《改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萘系化合物的光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萘系染料中间体产品包括萘胺类、萘酚类、萘磺酸类、羟基萘磺酸类等,其生产废水往往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色泽深、难以生物降解,酸碱性强,是国内外环保界公认的治理难题。研究开发此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经济实用的处理技术对我国的萘系有机中间体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利用纳米TiO_2半导体粉末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有机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对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尤其是提高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制备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负载型光催化剂,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分离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本文以1-萘酚-5-磺酸(又称L-酸)为目标物,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掺杂和Mo掺杂的S/TiO_2、Mo/TiO_2催化剂,探讨了L-酸在紫外和可见光及S/TiO_2作用下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历程: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制备活性炭负载的TiO_2和Mo/TiO_2催化剂,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几种萘化合物的降解效果。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TiO_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和Mo的掺杂量影响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强度以及催化剂中锐钛矿相的含量。实验结果得出:Mo~(6+)掺杂量在4.5%时,焙烧温度为500℃,样品的吸收带边可达460nm,锐钛矿相的含量最高,催化剂的粒径为20nm左右。由于Mo~(6+)与Ti~(4+)的半径相近,Mo~(6+)进入TiO_2晶格内部后替代Ti~(4+)发生缺陷和电荷不平衡,产生杂质能级,使催化剂的能级变窄,同时避免了电子与空穴的快速复合,从而扩展了吸收光波长的范围,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比较不同光源下Mo/TiO_2和纯TiO_2催化剂对10 mg·L~(-1)L-酸的去除率可知,Mo/TiO_2催化剂的紫外光活性和可见光活性均高于未掺杂的TiO_2。(2)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的Mo-TiO_2/AC负载催化剂。Mo掺杂量为4.5%的Mo-TiO_2/AC经过400℃焙烧,活性炭载体上的TiO_2为锐钛矿相,粒径约为17.8nm,TiO_2的负载量为11.69%,BET比表面积为862.7 m~2·g~(-1)。在TiO_2和活性炭的协同作用下,负载催化剂对亚甲蓝的吸附量比载体和纯TiO_2分别增加了11.3%和39.0%。增加负载次数,可以提高活性炭上TiO_2的负载量,但同时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光催化活性下降。Mo-TiO_2/AC负载催化剂对L-酸有较好的可见光活性,在420nm可见光照射下,溶液总有机碳的去除率与有机物的去除率趋势相同。L-酸溶液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L酸的浓度在39.0-135.2mg·L~(-1)范围内,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06~0.9969。催化剂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3)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硫脲为硫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TiO_2催化剂,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硫的加入量为18%,催化剂的煅烧温度为500℃。所制备的S/TiO_2催化剂为锐钛矿型,其平均粒径为9.7nm,催化剂中S含量约为1.2%。在S/TiO_2催化剂的晶格内,S取代O,形成Ti-S键,而在催化剂的表面,S是S~(6+)和S~(4+)形式形成SO_4~(2-)和SO_3~(2-)基团螯合在TiO_2表面。且大部分硫在表层。S/TiO_2的等电点为4.75。由于S的掺入,S_(3p)态与TiO_2价带的交叉使价带宽度增加,S/TiO_2的带隙能降低到2.76eV,使S/TiO_2催化剂有较好的可见光活性。ESR测试发现S/TiO_2在可见光下主要产生·O_2~-和'OOH自由基,而紫外光下产生·OH、·O_2~-和'OOH的自由基。S/TiO_2催化剂既有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又保持较高的紫外光活性。在250W的紫外灯照射下,对20 mg·L~(-1)的L-酸溶液反应5h,S/TiO_2和纯TiO_2的去除率分别为92.6%和89.7%;同样的条件在18W的叁基色荧光灯照射下反应5h,两催化剂的去除率分别为72.4%和17.8%;S/TiO_2催化剂在420nm以上可见区对L-酸的光催化活性大于Mo/TiO_2。(4)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烧结法负载型催化剂,加入1.0g聚乙二醇2000,且焙烧温度为450℃制备的TiO_2/AC光催化剂中TiO_2含量为13.99%,TiO_2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2.9 nm,催化剂的BET面积为997.0 m~2·g~(-1)。由于TiO_2和活性炭的协同作用,使负载型催化剂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增强,进而增强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载体活性炭相比,负载后的催化剂粒子对亚甲蓝的吸附值提高了22.5%。催化剂反复使用6次时,催化剂的活性变化不大。在紫外光下TiO_2/AC光催化剂对2-萘酚、1-萘胺和L-酸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溶液为中性时有利于2-萘酚和1-萘胺的降解,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L-酸的降解。叁种化合物的降解反应基本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来描述它们在TiO_2/AC上的光降解过程。叁种萘化合物在催化剂和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分解,被降解的有机物能够最终分解为CO_2等无机物。(5)利用UV-vis、HPLC、FTIR、HPLC/MS、MS、~1HNMR及SPME/GC/MS和溶液的TOC测定等方法,研究了L-酸在S/TiO_2催化剂和光作用下的降解过程和中间产物,实验结果表明:L-酸可以被逐步降解为无机小分子化合物。L-酸分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C-S键,—SO_3H首先从萘环上断裂,形成硫酸根离子,L酸的萘环被打开,被逐步降解成饱和烷烃以及含碳氧双键,碳碳双键以及羟基等基团的化合物,光降解主要的中间产物是萘醌和羟基萘醌,它们也容易被光催化降解为无机小分子。

孙春宝, 张嫔婕, 李晨, 俞洋[7]2012年在《超临界氧化技术处理吐氏酸生产废水》文中研究表明为更好地处理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了在间歇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内,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吐氏酸生产废水的最佳条件及其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当温度为380℃、压力为24 MPa、时间为150 s以及过氧比为1.8倍时,COD去除率可达96.7%,色度去除率可达97.5%,且反应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极大改善.

黄映如[8]2007年在《6-硝生产废水处理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简称6-硝)生产过程中有3种废水排出,1-氨基-2-萘酚-4-磺酸(简称1,2,4-酸)废水、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简称1,2,4-酸氧体)废水和硝化废水,这3种废水都是高COD、高色度的难处理的有机染料中间体废水。本论文主要针对其中的1,2,4-酸废水和1,2,4-酸氧体废水探寻一种可行处理方法,为今后6-硝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经采用沉淀法、吸附法、氧化法等多种方法的尝试,最终确定了一种可行的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先用AL-8大孔树脂对1,2,4-酸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用混凝沉淀法对1,2,4-酸氧体废水进行二次混凝沉淀。最后将两股处理后废水进行混合,用二次Fenton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使最终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到排放要求。实验结果表明,AL-8大孔树脂可显着吸附1,2,4-酸母液中的有机物,从而大大降低COD值和色度。其中吸附流速、pH值、上柱液浓度是影响树脂吸附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中树脂吸附属于优惠吸附,并且pH值越低越有利于吸附,故上柱液采用原废水。在吸附流速为1BV/h,吸附处理量为10BV,上柱COD为18000mg/L时,吸附出水的COD能稳定在1900mg/L,色度从22500倍降至600倍。混凝沉淀法中采用FeSO4·7H2O作为絮凝剂,CaO作为助凝剂,进行两次混凝。混凝剂的投加方式、投加量,搅拌速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次混凝时絮凝体成胶体状,第二次絮凝体明显沉降且沉降速度快。经过混凝以后1,2,4-酸氧体废水的COD指标从17500mg/L降到3548mg/L,色度从25600倍降至2400倍。以上两股废水按体积比2∶1混合,混合后的COD值为2450mg/L,色度1600倍,pH值1.0,SS为128mg/L,采用二级Fenton氧化法对其进行最终达标处理。通过对一、二级Fenton氧化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找出了适宜的操作条件。经二级Fenton氧化处理以及加碱中和后,废水COD降为83.5mg/L,色度降为32倍,pH为7.5,SS降为32 mg/L,达到了排放要求。

徐培军[9]2014年在《典型偶氮染料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偶氮类染料是纺织、印染工业最常用的一类染料,约占整个染料工业产量的60%。但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约有15%的偶氮染料随废水排放出去。偶氮染料废水具有组成成分复杂、色度高、废水量大且排放间歇性多变和高生物毒性等特点,是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典型的偶氮染料橙黄G(Orange G,OG)和普施安红MX-5B(Procion Red MX-5B,PRMX-5B)水溶液作为目标物,进行电子束辐照降解研究。本论文实验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了OG和PR MX-5B水溶液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如初始浓度、辐照剂量、溶液初始pH值、过氧化氢的添加、不同气氛环境等)对其电子束辐照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橙黄G溶液做了降解动力学分析。并利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橙黄G溶液在电子束辐照下离子的生成,以及利用液质联用仪(LC/MS)分析可能的降解产物,最终推测出其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第二,以生化污水处理中最常见的蛭形轮虫为主体研究了OG溶液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生物毒性情况,从毒理角度对目标物降解过程进一步探究。电子束辐照降解OG和PR MX-5B的结果表明:(1)所有降解实验都遵循假一级动力学方程。(2)在特定的辐照剂量下,目标物的降解率随着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大而降低,在剂量为2kGy时,当OG的初始浓度从50mg/L增加到500mg/L时,其降解率从69.8%降到7.2%;在同样剂量下,PR MX-5B初始浓度从100mg/L增加到500mg/L时,降解率从91.04%降低到58.2%。(3)在固定的初始浓度下研究辐照剂量对目标物降解效率影响时发现,其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而升高。如OG溶液在200mg/L,辐照剂量从0.5kGy增大到10kGy时,其降解率从10.8%上升到58.76%。PR MX-5B溶液亦遵循此规律。(4)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偶氮染料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的降解率都高于中性环境,且在酸性环境下的降解率更高。在辐照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5)过氧化氢(H2O2)的加入增加了辐照体系中的羟基自由基的数量,有利于目标物的去除,但是过量的H2O2会对目标物的降解有抑制作用。(6)在氧化还原体系、有氧状态下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水合电子还原体系叁种辐照体系中OG的降解效率按照有氧状态下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水合电子还原体系>氧化还原体系;PR MX-5B的降解效率按照氧状态下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水合电子还原体系。(7)经IC分析,发现在对OG辐照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为HCOO-和CH3COO-,无机酸为NO3-和NO2-。(8)OG在氧化环境下的辐照降解是由OH自由基攻击偶氮双键引起的,OG分子会裂解成萘系化合物,然后被OH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发生分解,生成其他中间产物,如二羧酸。最后通过对目标体系的毒性变化监测,发现在中等剂量下(5kGy)降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有毒副产物,对轮虫的抑制率较大。橙黄G料溶液浓度越高毒性越大,但是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浓度溶液的毒性都随之降低。电子束辐照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偶氮染料废水。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辐照剂量,以避免在低剂量下降解不完全产生毒副产物;并控制过氧化剂(过氧化氢)的添加量,以免抑制降解效率,使处理效果达到最优化。

梅述芳[10]2013年在《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降解KN-B染料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使得水质成分越来越复杂。染料废水处理普遍存在脱色困难、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难以去除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产生自由基为主的高级氧化技术来处理难降解染料有机废水。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利用形成的高氧化活性粒子(如OH,H,H2O2,O3等)、紫外光辐射、高能电子轰击作用等多因素协同作用,可实现难降解染料废水色度和CODcr的高效去除。本文以典型的双偶氮染料——KN-B为研究对象,利用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来降解KN-B染料,获得双介质阻挡放电氧化降解KN-B的最优工程运行条件,揭示KN-B染料的降解机理,分析降解动力学及能量效率,阐明降解产物的可生化性及急性毒性,并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与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染料废水,以期为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工业化进行有益的尝试,主要结论如下:(1)KN-B的去除率随着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的增大而增大,pH和电导率越低越有利于KN-B染料的降解;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KN-B的去除率降低,但KN-B的去除绝对量却增大;(2)CO32-会明显地降低KN-B的去除率,且CO32-的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NO3--和SO42-不会影响KN-B的去除;低浓度的Cl-、Fe2+、Fe3+、Mn2+对KN-B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单独的H2O2不能氧化降解KN-B染料,低浓度的H202可以促进KN-B的等离子体降解,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表面活性剂DBS的加入对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降解KN-B具有抑制作用,但当DBS的浓度大于1mmol/L时,KN-B的去除率随着DBS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其他染料的加入,会明显降低KN-B去除率;等离子体降解不同结构的染料的速率是不同,去除速率之间存在关系:分散蓝2BLN>活性艳红X-3B>活性黑KN-B>阳离子红;(3)浓度为100mg/L的KN-B染料,双介质阻挡放电氧化降解10min后,脱色率为98.76%,但CODcr和TOC的去除率只有52.51%和15.36%,KN-B染料的脱色率要比它的矿化率高。UV-Vis、IR和GC-MS分析表明,羟基自由基首先攻击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偶氮基团,破坏KN-B的发色基团,2,3,8-叁氨基-8-硝基-4,7二磺酸基-1-萘酚、磺酰基-乙基-磺酸基-对苯胺是最初的中间产物,并由此产生环酮类物质、萘环类物质、1,3-丁二烯基-1,4羧酸等中间产物,最终有乙酸的生成。在降解KN-B的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主要的氧化性物质,H2O2和O3均参与了液相中有机物的氧化反应;(4)随着放电氧化时间的增加,KN-B的可生化性逐步提高,反应10min后,B/C比从0.079提高到0.495; DeltaTox毒性检测表明,降解过程中溶液的毒性大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KN-B染料的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随着电源功率的升高,降解速率常数增大;在输入电压为65V、输入电流为0.92A、输入功率为60W的条件下,等离子体的输出功率为2.5296×103J/s;KN-B染料的去除量随着注入系统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向等离子体系统中注入的能量为1.52×106J时,KN-B的去除量为0.99mg;(6)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单独处理实际染料废水,降解10min后,废水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逐渐消失,废水中的发色基团被破坏,废水的色度、CODcr、BOD5、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13%、58.50%、16.13%、25.26%,B/C值由原来的0.0196提高到了0.397,说明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实际的染料废水也具有一定的氧化处理效果;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和SBR组合工艺的色度去除率能由89.13%提高到95.25%,CODcr、BOD5分别达到了89.29%和64.55%,组合工艺对实际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萘系有机物的研究[D]. 袁细宁. 浙江工业大学. 2001

[2]. 负载TiO_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萘系化合物的研究[D]. 丁海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 萘系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方法[J]. 丁海燕, 王玉萍, 孙春霞, 彭盘英.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4

[4]. 催化湿式氧化联合SBR处理模拟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研究[D]. 陈诚.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5].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D]. 杨馗. 浙江工业大学. 2002

[6]. 改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萘系化合物的光降解研究[D]. 王玉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7]. 超临界氧化技术处理吐氏酸生产废水[J]. 孙春宝, 张嫔婕, 李晨, 俞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2

[8]. 6-硝生产废水处理的技术研究[D]. 黄映如. 重庆大学. 2007

[9]. 典型偶氮染料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研究[D]. 徐培军. 上海大学. 2014

[10]. 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降解KN-B染料废水的研究[D]. 梅述芳. 东华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萘系有机物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