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探讨论文_吴乙才

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探讨论文_吴乙才

吴乙才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第三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将趣味实验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及素养,还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因此,本文笔者基于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趣味实验

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围绕知识来教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单向引导性,长期以往,这必然会逐渐丧失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十分枯燥与无趣的。而将趣味实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则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达成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目的。为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

1、 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科学学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开设此门学科,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从小学习科学知识,明白科学、生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认为科学知识十分枯燥与浅显,之所以存在此种想法,就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会出现拒绝接受的学习结果。而将趣味实验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则能利用学生熟悉的玻璃杯、白醋等来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逐渐发现科学其实就是在我们身边,理解科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科学学习观。

2、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好奇心却是极强的,趣味性实验教学和学生此学习特点完全一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有效掌握科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火红的太阳”相关内容时,师生可以利用土豆泥、番茄酱模拟每天太阳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真实的太阳,引导学生写下观察报告。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真实感受到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参与到更多知识的学习中。

3、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注重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趣味实验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中,能为学生构建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了解与掌握知识,还能够在参与趣味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趣味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新时期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课堂趣味实验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这就需要老师明确其积极教学意义的同时,对实施趣味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合理设计,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设计有趣的生活问题

近几年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都非常提倡生活化教学理念,科学作为一门生活性较强的学科,更应该遵循此教学理念,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的趣味问题,设计有趣的问题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熟悉、了解的情境中有效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与筷子,然后用筷子敲击玻璃杯,能够发现玻璃杯中的水出现了波纹,并且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让学生观察此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出声音。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老师需要利用说话、耳朵紧贴桌面听笔和纸面摩擦的声音等来进行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与老师的演示与指导,学生明确了声音传播的具体原理,并感受到了生活与科学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科学现象的意识,更好的了解科学与生活。

2、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总是根据课本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即使进行实验教学,也仅演示课本中的简单实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续提升,难以掌握有效的知识。所以,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趣味实验教学环节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什么形状更稳定”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震时有些房子会屹立不倒,有些房子却一震就倒呢?要求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各种木板、木棍等道具,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相关实验来论证,学生们在反复的尝试之后,发现只有三角形物体的稳定性是最强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做些什么呢?由学生思考后回答,加固不稳定的物体。最后,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三角性的稳定性原理,看谁列举的最多。这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自主设计与操作实验带来的乐趣,还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发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

对于目前较多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勤于思考,疲于动手的情况,所以,想要将趣味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动手操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为什么会有雨和雪”相关内容时,老师在趣味实验中,应该先给学生拿一些简单的东西,如杯子、水等,让学生尝试设计相关实验,然后逐渐增加道具与难度,让学生探究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中,必然会有些学生出现失败的现象,此时老师就需要予以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合作来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总结】

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科学知识,就需要老师明确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地位及意义,从而根据教与学的实情采取对应的策略来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小走入到“科学”世界。

【参考文献】

[1]魏园.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 2018(11).

[2]徐冰蕾.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摒弃课堂“假探究”,关注学生“探究度”[J]. 好家长. 2016(33).

论文作者:吴乙才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探讨论文_吴乙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