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区的管理工作属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范畴,近些年为了加强灌区的给排水以及节水事业发展,我国逐渐对灌区方面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其中融入了信息化,与此同时对灌区的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维护工作也加大了管理力度。本文就围绕当前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工作与灌区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今后的整体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管理;灌区;工程建设;维护管理;研究;分析
社会高速发展,各项产业发展中都充斥着科学化和信息化元素,水利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必不可免的要在行业发展中融入信息化。灌区是水利工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为农业发展和水利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在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融入信息化可以有效增强灌区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以及储存的力度,提高灌区水利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管理综合能力,对整体灌区的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意义。
一、灌区管理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
我国为了同时促进农业方面与水利方面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其中内容要求农业灌区要根据当前灌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而究竟该如何将复杂的灌区情况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最适合当前灌区发展的目标,还需要信息化的帮助。通过对大部分灌区的实地考察和灌区发展的实际经验总结可以看出,灌区的作用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所以根据作用可以断定出灌区的管理目标应该向着工程发展、农业增收两个方面进行。灌区是水利工程的一个分支,是以水利工程为基础运行的,目前水利信息化的工程建设对灌区有着很大的促进发展作用,其有效的结合当前情况将灌区的水资源供给系统串联在一起,实现了灌溉一条龙的农业灌溉服务体系,真正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了更好的帮助灌区发展以下便对灌区的管理以及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方面提出几方面的建议:
1.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农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水资源的辅助,而灌区灌溉用水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的商品,其实具有超强的流动性和使用率所以并不方便进行储存。为了促进灌区的超市化、车间化管理发展。就需要在灌区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灌溉用水的存储与管理,让农民对农业生产更加放心,从而保证灌区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灌区分开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对管理局的事业定性,灌区实行“事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按照这一体制,经过摸索、总结,我们按照“水”的流程,实行“泵站―生产水,灌区―销售水,农户―消费水”的市场运作,从而形成“模拟法人主体化、独立核算企业化、层层买卖市场化,规范服务公开化”的管理理念。
3.实行现代管理理念
建立覆盖全灌区的灌溉输配水智能调度网络系统,内容涵盖灌区灌溉实时监控系统、灌溉遥测系统、灌溉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现代化数据通讯网络。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灌区水费征收系统、灌区水务公开系统、灌区泵站联合调度管理系统等软件业务管理系统,对灌区进行全数字化的实时、动态的管理和调度。建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中可靠的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监控为一体灌区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对水商品流动过程中的“水的流动”和“水费的回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反馈及管理。因此,它必须是:“及时、准确、高效”,它始终在为实现水管理的大目标服务。
而目前计算机网络为管理局机关、灌区业务、泵站业务,这样形成灌区的局域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灌区达到水生产“车间化”、水销售“超市化“的管理。在水源站、厂房、测流站及各大支口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在调度室随时监控,给调度员配水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1.工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实现灌区“三赢”目标,工程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灌区现代化管理中,建立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提高设施能力,发挥工程效益,确保灌区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结合引黄灌区的实际,工程建设管理首先必须坚持“工程为灌区服务”的总体原则,一切项目都要为提高灌溉效益服务。
2.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工程建设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八个步骤,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3.工程技术创新与改造
该灌区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水源问题;二是泥沙问题(渠道淤积和设备磨损);三是柴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引黄干部职工一直在黄河岸边不停地探索,寻找答案。几十年来,经过不懈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效果。渠道的改造:一是糙率大,挟沙能力弱;二是抗冻性差,渗漏大。渠道过水后,冬季冻胀破损,预制板勾缝脱落,渠道淤积沉陷严重。经多年运行,已起不到防渗效果。为解决渠道淤积问题,灌区在续建改造中创新使用现浇混凝土U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进行改造,经过比较,干渠过水流量相对较大,纵坡较缓(1:4000),选用弧形底梯形断面。支渠过水流量相对较小,选用现浇混凝土U形断面。主要特点:一是糙率小,流速分布均匀,接近最佳水力断面;二是流速快、渗漏小、输沙能力强,一些细粒泥沙基本都能输送到田间;三是抗冻性能好、造价低。改造后,渠道淤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工程维护
工程维护是工程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设备、设施能正常工作和运行表面清洗、零部件检修、更换和养护等日常性工作,也是实现工程保值、增值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对维护工作的组织、检查和评比,以达到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灌区工程持续发展,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充实完善,取得了灌区用水市场秩序井然。
三、结束语
总之,如今信息化虽然已经在社会中普遍使用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产业构建信息化系统时,还是要因地制宜的合理进行,绝对不能将的其他产业或者行业的信息化使用模式照搬过来。所以在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将灌溉试验与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气候条件降雨情况和对灌溉的需求有效调整灌区信息化系统,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过程中还要根据当前需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充分提高,为灌区水利的发展提供扎实基础,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凡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0)
[2] 李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04)
[3] 杨平富,丁俊芝,李赵琴.漳河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现状与对策[J].人民长江.2012(08)
[4] 张敏.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
论文作者:栾仁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灌区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