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指导模型_学习小组论文

构建一个导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建一个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方面的素质。怎样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呢?近来,笔者探赜索隐,构建了一个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特撰拙文,抛砖引玉。

这一模式包括六大环节,其操作程序如下:

一、制定目标

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对人的行为有重要意义,明确的目标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目标有导向作用,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控制其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目标有激励作用,它给学生以力量,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它给学生以鼓舞,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有聚合作用,班集体学习目标可将全班同学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同德,相互配合,奋力拼搏。因此,教学管理上要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目标指导行动”,提高学业成绩。

1.组建质量小组

将全班同学按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划分为若干学习质量小组。每个小组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其中优等生为组长,全面管理本组的学习。

2.建立目标系统

(1)编制目标表格

表1_______学校_______级_______班目标系统表

表2 期望理论运用表

个人表格中的分数目标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用标准分,这样既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又可对同一学科某一学科不同次测验的成绩作前后比较,准确地显示学习成绩的变化,还可以对同一学生不同学科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了解学生是否有偏科现象,以利于打总体战。二是依据基础分(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确定,这样自己与自己过去的成绩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成功,于是增加了学习成功的机会,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2)制定内化目标

制定目标要适当,以通过最大努力能达到为宜,这样利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在“目标→成功→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要内化,使订立目标的过程成为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有义务感、责任感,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可通过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启发诱导,班干部倡议,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学习目标;学习质量小组讨论确定小组目标;学生提出、教师指导而树立个人目标。

(3)运用期望理论

根据期望理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在引导学生设置目标时,应注意既要增大效价值,又要提高期望值。首先,对优、中、差生都要从升学、就业、日常生活及培养后一代的需要方面使其认识到努力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其次,联系学生的需要设立目标价值(V),将学习目标的达标度与晋升、授衔、表扬、 奖励等激励方式挂钩。再次,按照心理动力原则,结合合作教学的原理,建立合作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小组、班级之间形成“沉浮与共”的关系。第四,运用逻森塔尔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特点,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深切期望: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可以达到学习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机。

二、融洽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听从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促使教学质量提高;不良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均会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师生关系融洽。

1.正确认识教师威性

教师的“威性”、“威严”、“权威”三者并非一回事。教师的威性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即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依赖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威严”是教师做出一付“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是教师的心理状态。它使学生产生惧怕之情,敬而远之。教师的“权威”是教师可以组织指挥、安排学生的学习,可以批评、训斥学生的权力。它使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如果误认为教师的“威严”、“权威”就是教师的“威性”,那就难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权威”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若正确理解了“教师威性”的概念,就会自觉地与学生融洽感情,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尽量满足合理需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教师可编制学生需要调查表,了解学生需要的结构与层次。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马上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不合理的需要,应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融洽师生感情。

3.真心诚意热爱学生

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便尊敬、依赖、喜欢老师,从而融洽了师生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学科,而且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服从老师的安排与指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热爱学生方面,尤其要“厚爱”、“偏爱”差生。要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用“显微镜”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培养其自尊心、上进心;要为差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乘“喜悦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要用行为改变术消除差生的“惧书症”,即只要学生接近书本就表扬或奖励;只要读书就表扬或奖励;只要成绩有进步就表扬或奖励。

三、指导学法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业成绩的最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二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会学”。

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只有研究学法才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是衡量教法优劣的重要标准,是改进教法的依据。只有研究学法及其指导,才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教会学生运筹时间

具体方法如下:

①ABC分类法。这是由美国企业管理专家莱金创造的。 将每天需做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A、B、C三类,A类最重要,B类次之,C类可缓一缓。先做A类。

②整批使用时间。即把零星的时间集中起来作为整批时间使用,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一种好办法。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在他所著《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同样的总时间,若分割开来零星使用,其效果必将不如整批使用。

③用较多时间处理困难问题。因困难问题需要学习思考与调查研究,这种问题往往是主要矛盾,解决好了就会使工作有较大起色。

④杜绝时间的浪费。a.做一件工作之前,事先做好准备,将所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b.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先干重要的,再干次要的。把最难办的事摆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去做。c.分析对时间利用的有效性。把自己每天的时间花费在当时就记下来,定期加以分析研究,必能改进对时间的利用。d.别让闲聊白白浪费时间,遇健谈者来访,一般最好站着接待,这样可使他少说废话,开门见山道出来意;e.珍惜工作的“黄金时间”,将一日之计的宝贵时光用在思考、学习和工作上。

(2)学会培养读书兴趣。对缺乏读书兴趣的同学, 可遵循“动机→行为→满足→兴趣”的模式培养兴趣。首先使其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产生读书动机,继而读书(行为)。读后或获得好成绩而受到赞赏,或获得启示而产生灵感,都会使人感到满足。获得多次满足的经验之后,兴趣便会自然产生。于是,兴趣就变成了内发性动机,上述模式就变为“兴趣(动机)→读书(行为)→满足”。

(3)了解七大内在因素

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内在因素中,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有七个:

①学习动力是否强大?②学习方法是否最佳?③学习习惯是否良好?④精力是否充沛?⑤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否强?⑥“双基”是否循序作好了准备?⑦“三技”(阅读、书写、计算的技能)是否达到熟练程度?

教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能从这七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找出当前影响自己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地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4)了解识记规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识记、遗忘的规律以及良好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效率。

(5)依学习环节给予指导

应使学生了解预习、复习、作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意义与方法,正确认识应试的意义,掌握应试技巧和命题技术,并以一个单元或一学期的内容为范围进行命题。

(6)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

①原型启发法。启发是从其他事物中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在创造发明史上,原型启发的事例很多。例如飞鸟启发飞机的发明等。

②反思寻异法。就是不蹈袭别人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而是另辟新径,通过逆向思考去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创一说。

③穷尽脑筋法。先提出问题,待“穷尽脑筋”之后,从中择出最佳解决方案与办法。

④突然放松法。为解决问题而长时间连续思考,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时,就去打球、听音乐等,使头脑得到休息。就在这放松之后,灵感往往会出乎意料地产生,使问题得到解决。

⑤缺点列举法。是通过对事物特别是对物品的观察,把它的缺点列举出来,提出改革设想,并付诸实现。

⑥对核法。它是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列表触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表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问题分析表,将问题列成像书目似的大纲,将需要处理的要点列出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二是可能的解答表,把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方案组成一个列表,进行核对。

⑦脑轰法。这是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奠基者奥斯本所发明的一种智力激励法。该方法是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通过相互启发,把与会人员对问题的主意聚集起来去解决问题。脑轰法是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各种主意的方法。

四、测试评定

学业成绩的测试评定具有多种功能。其一,诊断功能。它可诊断学生在知识掌握及能力发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因材施教;还可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和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其二,反馈和鞭策功能。测评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检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督促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成绩与问题,利于其采取措施解决。其三,管理功能。测评不仅为编班分组提供了依据,而且它还是教育科研的工具。所有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只有依据测验成绩这一量化指标才更有说服力。其四,教育心理功能。它能对师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意志产生影响,如能使学生磨练顽强的学习意志等。因此,进行学业成绩的测评是十分必要的。

1.提高试题质量

要尽量提高试卷的信度、效度和试题的区分度,同时试题的难度要适当。

2.构建测试序列

可按摸底考试→单元测验→学月考试→期末考试的程序测试。每一次测试都要严格考试纪律,以考风促学风。

3.计算离差智商

在测试后,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离差智商,以便因材施教。其计算公式为:

P=100+10Zi

式中,P为离差智商,为标准分数,其中Xi 为原始分数,为平均分数,S为标准差。

按一般智商标准来衡量,90~110皆属中常之列, 占人数的绝大多数;90以下可视为低常,智力上有些缺陷;70~80 为“临界迟钝”; 70以下就属于低能,学习有困难;120以上表明智力较优秀;140以上则属于天才。

五、反馈强化

及时地反馈强化,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1.及时反馈

考试完后及时阅卷和进行试卷分析,尽快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全班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对照,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然后,指导学生写出本次考试的小结或总结,找出成绩与经验,问题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2.绩效强化

依据达标度实施奖惩。对达标的学习质量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对达标小组成员按其贡献大小给予表扬、提拨、授衔和奖励。强化激励时,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及相符性原则,使强化手段切实有效,及时兑现,奖罚得当。要以正强化为主,重在看学生的提高分(即本次考试分数高于基础分的部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光荣感。要尽可能地争取权威授奖,如请有关校领导颁奖等。对学习结果(期望值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进行感情激励,关心和鼓励他们,使其了解“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为其树立必胜的学习信心。

六、及时归因

为了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动机,在每次考试后应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归因。首先,教师进行正确归因,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将全班总体成绩升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全班同学的努力程度这个不稳定因素,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期望通过更多努力,把学习任务完成好或完成得更好。第三,引导每个同学进行积极归因,将其学习成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这两个不稳定因素,使学生相信,若进一步努力,改进一下学习方法,是可以成功的。在引导学生归因的基础上,树立班级、学习质量小组及个人新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达标措施,指引学生为实现新目标而奋力拼搏。

总之,运用制定目标、融洽关系、指导学法、测试评定、反馈强化、积极归因这六大环节构成的导学模式,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目标→成功→新学习目标”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地更上一层学习楼。

标签:;  ;  

构建指导模型_学习小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