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3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2例,显效者10例,好转者9例,无效者2例,治疗有效率为93.93%。结论: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对症的药物治疗,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60-02
痛风性关节炎指的是于关节囊、骨质、软骨、滑囊及其他组织中沉淀尿酸盐所引发的病损与炎性反应,伴有一定遗传因素,多发于超过40岁的男性,且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或其他相对大的关节,特别是足部踝或部关节[1]。因该疾病常累及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故应对其治疗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3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者共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在42~63岁之间,平均年龄(46.27±2.17),全部患者均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关节炎期患者16例,间歇期患者10例,慢性关节炎期患者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压痛、热,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
1.2 治疗方法
1.2.1急性期 (1)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mg,之后每2h服用0.5mg,至症状缓解或肠胃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反应为止。该类药物每日的最大剂量为3mg,口服,服药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脱发或白细胞减少等表现。(2)保泰松:镇痛、消炎效果显著。初始剂量为400mg,之后每4~6h使用200mg,并于症状缓解后将至100mg,3次/d,持续时间为3d。少数患者会出现皮疹、眩晕、恶心、水肿、消化性溃疡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2]。(3)吲哚美辛:初始剂量为100mg,之后每8h使用50mg,至疼痛缓解为止,逐步减量至停药。此类药物伴有恶心、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禁用。(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上述治疗方式无效时,可静滴或分次肌内注射,虽疗效显著,但易复发[3]。
1.2.2间歇期及慢性期 (1)丙磺舒(羧苯磺胺):初始剂量为0.5g,2次/d,口服,并于2周内逐渐增至1~1.5g/d,3~4次/d,口服。如患者用药2~3个月后疗效仍不明显时,可加大剂量,不可超过3g/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类药物伴有头痛、皮疹、灼热、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2)磺吡酮:初始剂量为100mg/d,2次/d,口服,并于10日内逐渐增至300~400mg,3~4次/d,口服,不可超过600mg。由于该类药物会刺激胃黏膜,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禁用[4]。需注意的是,采用排尿酸药物时,如患者为非蛋白氮40mg/dl且肾功能差时,应禁用;尿酸盐排出约900mg/d的患者禁用;禁止与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或水杨酸类联用;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从而碱化尿液,饮大量水,3000ml/d,促进尿酸排泄;因排尿酸治疗易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应加用0.5mg的秋水仙碱,2~3次/d,从而降低肾结石的发生。(3)别嘌醇:可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产生尿酸,使血或尿中的尿酸浓度降低,并可抑制肾结石与痛风石形成,促进痛风石溶化。此类药物适用于不可用排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过高或尿酸合成过多的患者,2~3次/d,口服,100mg/次,必要时可增至200mg/次,3~4次/d。因患者用药期间易产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应加用秋水仙碱[5]。另外,部分患者发作时会伴有发热、嗜睡、腹泻、皮疹、肝大、剥脱性皮炎、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且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但随访6个月期间出现复发;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尿酸基本正常,随访6个月期间复发症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血尿酸异常[6]。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
2.结果
本组3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2例(36.36%),显效者10例(30.30%),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2例(6.06%),故治疗有效率为93.93%。
3.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因血尿酸增高而引发,具体表现为关节畸形与痛风石沉淀,常累及肾脏,从而形成尿酸肾结石或慢性间质性肾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故应尽早救治[7]。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禁食含有核酸与嘌呤的食物,尽可能的少食扁豆、脂肪等,忌烟酒,避免着凉、精神刺激等;患者还需卧床休息,局部固定并冷敷;另外,给予患者输液与大量水份,从而促进尿酸排泄,同时保护肾脏[8]。急性期与慢性期或间歇期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前者可采用秋水仙碱、保泰松、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后者可采用丙磺舒、磺吡酮、别嘌醇等药物治疗,并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剂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对痛风性关节患者行饮食调节,并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控制甚至痊愈。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徐建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96-98.
[2]刘钢.痛风性关节炎概述[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2):153-154.
[3]于一云,薛愉,朱小霞,邹和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J].上海医药.2015(11):14-18.
[4]周腊梅,陶娟.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09(9):647-650.
[5]张欣,王颜刚.慢性痛风性关节炎[J].山东医药.2010.50(43):108-109.
[6]孔范胜,李云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57-158.
[7]汪梅姣,温成平,谢志军.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159-160.
[8]方利平.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误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129-130.
论文作者:吴凤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炎论文; 尿酸论文; 痛风性论文; 剂量论文; 症状论文; 关节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