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转移: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四次转移: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四大转移: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农村改革开放的进程,武汉乡镇企业在农村单一经济内部孕育、渐变、重组,乃至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与支撑点。从“作坊经济”中脱颖而出的乡镇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的历史发展阶段,要谋求新时期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打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攻坚战,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四大战略转移。

一、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移

长期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发展上一直难以完全摆脱“一大二公”的历史阴影,人们往往习惯于片面强调发展乡村集体企业,客观上形成了以乡村集体经济为主的单一型所有制结构。近几年来,我市乡镇企业放开所有制形式,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轨运行,多轮驱动”才真正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尽管多元化的乡镇企业在我市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活力和宽广的容量,但忽视甚至抑制非集体性质乡镇企业发展的现象,在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中仍然时隐时现,这样势必影响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发展以混合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组织不失为合理聚集各种社会资本的有效形式。混合经济形式适应性强,兼容性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重组;有利于盘活存量,促进集体资产的增值;有利于集聚社会的各种资金,加大投资强度;有利于多形式吸收外资,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乡镇企业在资本聚集上能否有新突破、在经济效益上能否有大提高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把发展混合型经济作为资本聚集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外引“三胞”(侨胞、台胞、港澳同胞)、内联“三大”(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全方位开放,大跨度联合,远距离“嫁接”,多途径引进,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型的所有制结构。

首先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迅速把乡镇企业推向全市开放的前沿。在引资上,要善于寻大老板,找真老板,提高成功率。市里组团境外招商和引进大财团时,要让乡镇企业多参与、多接触,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在策略上,适当“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以“得资金、得技术、得效益”为目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办厂。在利益上,多算大帐,多算自己的帐,少算别人的帐。在配合上,全市上下要群策群力,各有关部门要多开绿灯,形成为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全力服务的合力。

其次要攀亲结友,借梯登高,大跨度地发展内联企业。目前沿海等先进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正在千方百计向内地拓展,我市乡镇企业面临着极好的机遇,要大力发展与沿海先进地区的横向联合,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主动承接“三线”地区企业和人才的转移,东联西引,攀亲结友,拓宽二、三产业发展渠道;积极参与国家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工程计划,借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三大”联姻,携手合作,使“三大”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乡镇企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灵活的机制优势融为一体,优化组合,互相促进。

其三要深层改革,广度拓展,大力度地推行股份合作制。现在不少乡镇企业仍然存在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机制退化等问题,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以推动股份合作制为突破口,向深度进军,向广度拓展,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将大多数乡村集体企业和合作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条件的可改造成股份制企业。

其四要放宽政策,放开手脚,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经营方向上,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更大、更广的范围和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凡是国家、省、市人民政府放开经营的行业和项目,都要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营,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型、科技开发型、外向型、生产生活服务型经济,支持私营企业收购、兼并和租赁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引导其向上规模、上等级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在政策支持上,平等、公正地为个体、私营经济排忧解难,一方面,对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各种经济成份一视同仁,不偏不歧,突出解决好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难、用地难、办事难和“三乱”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教育个体、私营企业守法经营,诚实劳动,依法纳税,维护其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品由顺向开发向逆向化转移

所谓顺向开发,简言之,就是本地能够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实践证明,这种路子生产的产品与市场的关联度不高,我们的产品市场覆盖面不宽,竞争力不强,有的产品造成严重滞销积压,其根子往往源于这种思路;所谓逆向开发,就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逆向开发有利于抓住现实需求,研究诱导需求,看到潜在需求,使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达到高度一致。长期以来,我市乡镇企业产品基本上是走的一条顺向开发的路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乡镇企业依靠城市工业起步,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挂在一起,干加工活,做扩散件,拾遗补缺,充当配角,形成了以“产品扩散”、“协作配套”为主要特征的城乡配套型乡镇企业。城市工业的有力支持,促进了乡镇企业迅速起步和发展,但是,反过来乡镇企业对城市工业产生了极强的依附性,自身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窄小,其产品仍然走不出单一的“顺向开发”的围城。

90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在新的市场面前,适时调整发展方向,开始注意产品与市场的关联度,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产品逆向开发的尝试,一批名优产品迅速打入国内外市场。但是,从整体上看,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更新换代慢、与市场脱节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水平高、叫得响、市场覆盖面广的拳头产品还很少,形成不了强大的支柱,与特大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市场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是企业的灵魂,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实施新的产品战略,充分利用武汉立体交通、客商云集这一市场“大屏幕”,在域外建立稳定的原料引进基地和产品销售基地,推进从顺向开发向逆向开发为主的战略大转移,集一流的技术、人才、设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抢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到本世纪末,发展100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创汇高、效益高的“四高”产品,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产品50个以上,过亿元的产品20个左右。为此,必须在三个方面下硬功夫:

第一,依靠科技,重视人才。搞好逆向开发必须以高科技含量为前提。目前,我市一些乡镇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意识淡薄,不少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我们必须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一方面,依靠科技开发产品新的功能,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巩固、拓宽市场;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开拓、占领新的市场。

乡镇企业最大的弱势就是人才匮乏,因此,加速引进、培养人才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在乡镇企业中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大胆选拔启用那些敢想敢干、善谋实干甚至犯过错误现已改正的各种能人;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多种形式培训乡镇企业干部职工;保护各类人才合法经营活动和合法的收入报酬,重奖有突出贡献者。同时,大力推广和平乡实施人才战略,带来经济腾飞的经验,学习借鉴黄陂县大胆启用农村能人,开发能人经济的经验。

第二,强化质量,争创名牌。逆向开发的产品要抢占市场制高点必须以过硬的质量为前提。当今国内外市场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果不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一部分乡镇企业将失去生存的条件,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乡镇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手段、健全的制度组织生产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在质量问题上,不掩丑,不护短,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而且还必须充分看到,市场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名优产品,这是一个大趋势,乡镇企业应当认清、适应这个趋势,要有名牌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争创名牌,多出精品。

第三,依靠信息,不断创新。搞好逆向开发必须以灵敏的市场信息指导为前提。开发市场信息的现实途径应设立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纵横交错、功能齐全的市场信息搜集传递体系,市、区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成立信息开发中心,向乡镇企业及时提供高效、准确、超前的市场信息,使信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抓好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三、规模从小打小闹向集团化转移

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受到资金、技术、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经营上只能是小打小闹。近两年来,我市一批有远见的乡镇企业家,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开始自觉走到一起,组成“联合舰队”,目前,全市共组建乡镇企业集团20多家,大部分进入全市乡镇企业“二十强”之列,成为乡镇企业的“排头兵”。但是,总的来看,我市乡镇企业“小不点”多,大企业少,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面对各地竞相发展集团、开发规模经济的竞争与挑战,武汉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一批企业集团特别是大集团的支撑和推动。为了增强我市乡镇企业整体实力,必须尽快改变“小、散、全”的状况,走规模经济之路,从现在起牢牢牵住企业集团这个“牛鼻子”,加紧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经济巨人”。

首先,明确思路,找准坐标,制订发展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培育发展乡镇企业集团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培植一批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产为主要纽带,经济实力强、支撑作用大的企业集团。经过几年努力,到本世纪末,形成一批“经营规模化、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乡镇企业集团20家,其中过10亿元的8—10家;年营业收入10亿元左右的村级企业集团20家,其中过20亿元的1—2家。

其二,培植骨干,壮大龙头,联动千家万户。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强、规模大、产品好、效益高、后劲足和营业收入超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和骨干村。市、区县、乡镇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层层各抓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市技改贷款、财政贴息和财政周转金向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促其迅速长大,形成规模,向集团化发展。以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乡办、村办、组办、户办、联办为载体,大力度地进行主导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扩大批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带动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专业乡再上规模和档次,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格局,引导专业村、专业乡组建成企业集团。要把发展绿色企业与培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有机结合起来,外联市场,内带农户,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其三,横向联合,纵向联体,营造“航空母舰”。要引导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扩张裂变、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等途径上规模、增实力,发展成企业集团;鼓励乡镇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经济、技术联合,投靠大集团。

四、场地从见缝插针向集中化转移

由于乡镇企业以社区为基础,创办时一般在乡、村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见缝插针,安家落户。1994年底,全市共有12.83万个乡镇企业, 其中一半以上都分散在自然村落。这些办在村里的企业,靠农村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起步,比城市工业曾显示出相当大的优势,但步入日趋规范的竞争市场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块头不大、协作不紧,以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突出矛盾。迅速改变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格局,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走集中发展、规模经营的路子,已迫在眉睫。

第一,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工业小区建设结合起来。发展乡镇工业小区是改变乡镇企业面貌、拓宽新的发展空间、提高总体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要下大决心、搞大投入,继续抓紧抓好,以厂兴区、以区促厂,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工业小区“统”的功能,统一建设好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统一安排好生活服务设施,统一搞好“三废”的综合治理、回收利用。工业小区建设要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从本地经济、地理和资源的优势出发,规划小区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项目上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工业小区的企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品好,效益高,做到“开一片、发一片”。工业小区建设还要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外商投资办厂,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第二,要把“造厂”与“造城”结合起来。一方面,小城镇建设中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类市场放在突出位置,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集中建设,连片开发,依托小城镇兴办工业、商业小区。在小城镇发展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针对各城镇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工业基础、产业结构等状况,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形成以经济带动为特征的多种模式。

第三,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结合起来。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着眼于21世纪,着眼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出大力。要树立大市场的观点,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全面拓展。大力提高现有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抓住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产品搞改造、扩规模,巩固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面对国内、国际市场逐步融合的趋势,对新上项目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外向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开发“高、精、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树立大产业的观点,坚持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开放城市,三产业必须大发展,乡镇企业也应在发展三产业上做大文章。要加快与国际经济的管理对接,乡镇企业要下决心改善经营管理,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与运作方式,在产品质量、成本核算、会计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接轨,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加速引进和培养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涉外法规等涉外经济管理人才,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外向型乡镇企业家。

标签:;  ;  ;  

四次转移:乡镇企业的战略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