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 2016年 12 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70例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纠正了缺氧和呼吸性的酸中毒,对CO2的潴留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使用。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肺部感染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1]。本研究选择 2016年 12 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70例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对进行探讨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 2016年 12 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70例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52~84 岁,平均年龄(63.52±2.45)岁;病程 5~18年,平均(10.22±2.1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50~83岁,平均年龄(62.82±2.31)岁;病程4~17年,平均(10.01±2.13)年。两组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患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吸氧、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祛痰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将床头向上抬高30°~45°,呼吸频率设置为12 ~16 次/min,将吸气压由8cm H2O缓慢调至20 cm H2O,其中1cm H2O=9.8×10-2kPa,将呼气压设置为4cm H2O~6cm H2O之间,将氧流量设置为2L/min ~5L/min之间,具体通气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调整,观察与记录两组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1.3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①显效: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且肺部干湿啰音全部消失;②有效:临床指标改善,且肺部干湿啰音明显减少;③无效:临床指标无改善,且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试验结果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样本之间对比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后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具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发病因素较复杂,主要发病原因为呼吸道黏膜红肿、下呼吸道感染及黏液大量分泌等。临床常通过化痰、控制感染及扩张支气管等的治疗方式来改善通气情况,但效果不明显。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等特点,不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与交流产生影响[2]。
本研究所得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PaCO2改善程度更优。结果说明: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能够有效的改善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考虑原因可能为:无创呼吸机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患者经正压通气治疗后吸入氧气,由于在呼吸机的辅助治疗下可以增大压力,进而减少了肺泡无效腔,同时增强了肺通与及肺换气功能;且氧气进行重新均匀的分布后,对患者终末支气管痉挛起到缓解的效果,进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3]。
综上所述,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晓娜.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5):87-90.
[2] 刘云.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1):29-31.
[3] 李艳.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7):103-104.
论文作者:涂金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呼吸机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