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英语教学论文,误区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到小学英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简单,形式活泼,口语化浓厚,要求低,能用日常用语简单交际,目的在于口语交际。教师课堂上流利的英语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常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人们看到学生能灵活地表演对话,就感觉达到目的了,认为不简单了,也就认同了教师的教学。但这种美丽印象常常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进误区。
印象之一
课堂教学不用汉语,而纯粹用英语,会加重学生课堂上的听力负担,繁化教学程序。
[案例]某小学教师上三年级英语公开课“It's nice”,语言的知识点是:Look at....
It's nice/pretty/smart.
How nice!
This/That is her/his...
这是《牛津小学英语》3A中的第七单元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盲眼摸袋子内的衣服,猜是什么衣服并说出它的英文名称,同时说Look at...,同桌回答It's nice/pretty/smart。教师用英语交代了游戏规则,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不知所措。教师又一次用英语交代游戏规则,但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张大嘴,最后干脆什么也不做,一片寂静。
[分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为载体,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一大特色。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终究要知道课堂游戏规则的,要知道“玩”什么,“做”什么,没有规则,游戏就失去了它的方向和魅力。以英语为语言载体的游戏规则,对于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佛在听天书,交代与不交代没有区别。
本课所设计的游戏活动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词汇的教学环节,用英语交代游戏规则使学生听到许多陌生的词句,为了配合教师上课,学生急于明白教师的意思,但又听不明白,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并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为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又加了许多提示性动作和语言,繁化了教学程序。到了高年级,语法的客观出现,就要求我们要讲解一定的语法知识,这是客观存在的,非讲不可。比如说复数、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进行时等语法知识用英语讲解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
[建议]不是所有课堂教学都一定要用英语来交代,在交代类似游戏规则这样复杂的事情时,可以用母语作为载体,一步到位,减轻学生的听力负担。教师不要以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用了母语就水平不高。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教好学生,不是展示自己的才能。
印象之二
注重教学程序过程的形式,轻其结果,重口头轻笔头。
[案例]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A music lesson,教学内容是: Can you...? Yes I can./No,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该教师在上这节课时,设计了许多活动,先是让学生表演一段对话,再和教师表演,引出“Can you...Yes I can/No,I can't”的句式。刚教完这个句式,又让学生小组合作,再表演对话,然后再用yes或no来做游戏,从而引出“What can you do? I can...”,最后用一个guess的游戏来巩固这个句式。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动笔,没有任何笔头练习,成了一堂热闹却效果差的课。
[分析]现在许多教师上公开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上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教室里热闹非凡。特别是一些教师拿到教材后不是研究这节课应该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而是先看在哪儿安排个会话表演,在哪儿安排个小组合作,在哪儿安排个游戏合适,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成了备课的主要内容。听课的教师也常常以一节课的活跃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这也促使上课的教师在备课时常常在这方面下得功夫更多,过度强调和依赖游戏、活动在课堂中教学的作用。
这样一堂注重教学程序的形式,轻结果、重口头、轻笔头的课,给人的印象是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热闹之后,却没有学生可以回味的、有实质性的知识内容,事实上偏离了教学的实际需要。上课热热闹闹,做练习时效果较差。
[建议]就本课而言,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能力和基础,整堂课搞得过分热闹,好像与学生的心理年龄不大相称。建议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把“Can you...?Yes I can./ No,I can' t.What can you do? I can...”教给他们,使学生掌握学习工具,利用工具自学课文,能用学过的句型笔头回答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生掌握学习工具,放手让他们自学,是确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的实行,既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了解自我,以便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注重笔头练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最终的学习效果与成效还需要笔头来验证。
印象之三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A Birthday,知识点是:
Would you like to...at party?
Yes,I' d like to.
What would you like at party?
I'd like to...
这是堂复习课,上课的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这段对话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从sing,dance,watch TV,draw a picture等动词和词组中选取一个,组成What would you like at party'? I'd like to...对话,来复习以前的句型与词组,同时要学生表演动作。这时课堂上没有学生举手,课堂遭遇冷场。
[分析]这堂课之所以遭遇冷场,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理年龄的忽视。让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们面前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跳跳蹦蹦,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好意思。
这节课中让学生对话是可以的,让学生表演,对于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这个难度不在于学生会不会,而在于学生愿不愿表演。
[建议]设计一堂课时,应考虑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可能,对教学对象作全面的分析。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是很大的,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因年龄而宜。低、中年级的课堂以激发兴趣为主,课堂形式较为活跃,高年级则要兼顾知识的掌握。就本课而言,教师让学生先选词再对话,让学生表演就显得多余了。可以先让学生分组通过笔头完成一个对话,然后再课堂交流,这样既有了书面表达,又有了口语表达的练习。
印象之四
课后回家作业流于表面,可操作性差。
[案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回家上网查一查。2.读书给家长听一听。3.和同学们回家表演对话给家长看。4.看英语电视节目等等。
[分析]网上学习是时下流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即可学到知识,但这种学习方式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让学生回家上网查一查,很多家庭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中家长并不放心孩子独自上网。上网吧,法律不允许;在学校上网,一个微机房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这种作业只是说说而已,落实起来很困难。
“读书给家长听和表演给家长看”,很多家长听不懂学生读的内容。听不懂内容,学生读给家长就没有意义了。读语文家长知道对错,可以监督,读英语家长听不懂无法监督,这种作业还是空话。看英语电视节目,大概也只是看着好玩,因为是动画片。
[建议]学生回家做的作业,要布置一些操作性强的书面作业。读书是不能少的,不要指望学生在家的读书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完成读书,这样一有指导,二有监督,就不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