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维生素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中,一位女士呼吁:家长在给儿童补钙、补锌的同时,还应该给儿童加点“维生素N”。初闻此言,颇感陌生与不解,再看下去方才释然。原来“维生素N”是指英语单词“No ”,给儿童加“维生素N”,即家长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与不良行为, 应谈说“不”。对此,开始感到广告设计创意新颖,继而思之,更觉有其深刻的道理。
其一,“N ”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儿童身心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个体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与教育是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儿童居处最久、受教育开始得最早又持续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和终身的教师,父母以天然的亲情与权威性获得子女的依恋与依赖。家长在培养教育子女过程中,不仅需要有爱心,与孩子真诚相处,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与愿望,而且要有理智,要对子女严格要求,要求他们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成熟行为,既尊重儿童的人格,发展其独立性,又对其行为加以适当控制。有表扬、鼓励和肯定,也应有限制、批评与否定。如同幼苗的生长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除草剪枝一样,儿童身心的发展需要赞扬、肯定,也需要批评、否定,用“不”来否定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与不良行为,同样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其二,缺乏“维生素N”,儿童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个性与生活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儿童的行为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特别是家长的态度、教育方式与要求,都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发展。
某些家长出于爱子之心,“舔犊之情”,对子女重养轻教,甚至只养不教,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尽其所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并乐于附首贴耳,甘为奴仆,听命于“小皇帝”。娇宠溺爱有余,限制要求不足,缺乏必要的批评与否定,结果往往导致儿童的自我中心、说一不二、蛮横无礼、依赖固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性格特征。形成这种性格特征的儿童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想要什么就得满足什么,稍不如意就叫喊、扔东西、咬人、踢人、打滚儿、以头撞墙等等,哭闹是他们威胁家长的常用手段。儿童哭闹的动机,无非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与重视,以求达到预期目的,若家长以哄、劝、许诺等方式来迁就他们,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就会起到强化作用,养成达不到要求就哭闹的坏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一旦稳定下来,就会逐渐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其三,缺乏“维生素N”, 还会导致儿童品德不良与抗挫折力低下。
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份娇惯,一味地满足其物质需求,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与要求,致使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滋生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儿童在活动与交往中不能辨别是非、美丑,不能用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盲目攀比、不尚节俭、鄙视劳动、怕苦怕累、自私无礼、不尊长辈、固执违拗、我行我素、拒绝教育等不良品德。
由于父母事事迁就,有求必应,在各方面为子女铺平道路,生活中一帆风顺。这样的儿童成长过程中往往形成依赖、懒惰、任性、怯懦的特点,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对复杂生活的心理准备与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性低下,意志脆弱,不堪一击,稍有挫折便承受不住,造成对挫折的认知偏差:要么采取消极的态度,以回避方式不愿承认和接受挫折,面对自认为不该发生而又发生的事实束手无策;要么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认为他人给自己设置障碍;要么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后便认为自己无能,进行自我否定;要么夸大后果,将挫折想象得非常可怕,放弃追求的目标,因过去失败的经验不敢再做新的尝试。
现在的儿童是跨世纪的人才,家教问题是跨世纪的重大工程。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家教的误区,特别是缺乏“维生素N ”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却使其结果事与愿违。“有偏宠者,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的教训应引起广大家长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