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与人才素质--兼论跨世纪人才培养战略_广东省继续教育论文

继续教育与人才素质——兼论跨世纪人才造就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论文,继续教育论文,跨世纪论文,素质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跨世纪人才是人才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讨,我认为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世纪之交的时期,一个大力开展新技术革命的时期,也是科技信息量大增的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时期。在这样的极好时机研讨这样的新鲜问题,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问题。

本文讨论的具体内容,包括继续教育的功能作用和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实行这两者结合中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探讨,应该将这个问题提到一个相当高度——即《跨世纪人才造就战略》的制订和组织实施——那就更有成效了。

我想分为四个问题进行论述:一是继续教育的基本功能;二是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三是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是实施继续教育战略的好处。

继续教育的基本功能

大家知道,继续教育酝酿于100多年以前,诞生于本世纪初叶,兴起于六十年代。其内容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在我国,五十年代就开展了类似工作,如科技工作规划中的人才培训问题就是。当然,正式使用继续教育概念却是近年来的事情。通过改革开放年代的组织和实践,我国的继续教育活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明显效果。从宏观上看,全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比例每年大约占科技人员总数的10%左右。有些省份的比例较高,如广东省1992年达到了40%以上,天津市1989年立法以后达到了90%以上。从微观上看,普遍地提高了人才素质,推动了科技和经济发展,广泛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典型事例很多,如中国石化总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一些大型企业的不断发展都有得益于继续教育的推动作用。

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继续教育具有四大效益:一是人才效益;二是科技效益;三是经济效益;四是社会效益。这是从开展继续教育的归宿点来看而得出的结论,如从开展继续教育的出发点来看它就具有四大功能:即提高人才素质的功能、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在继续教育的四大功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互相渗透,又各有特色。在这四大功能当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还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功能,因为其它三个因素从根本上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第一个因素。

“效益”说也好,“功能”说也好,总之,继续教育可以造就人才,这个认识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因为如此,继续教育已得到了我国教育、人才、科技、经济界的认可。各级政府颁发了文件,有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还讨论通过立了法规,如天津市人大于1989年颁布了《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广东省人大于1993年颁布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接着,北京市和福建省又颁发了继续教育法规文件。上述文件的颁发,促进了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

法规管理是管理方式的最高层次。能有最高层次的管理方式管理继续教育工作,这个问题的本身就说明了继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它说明继续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抓不可。之所以如此重要,这是由于继续教育的功能地位所决定的。

既然继续教育具有这样强大的功能,我们就应充分发挥其功能。那么,如何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呢?我想无非是要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宣传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功能和效益,使人们真正了解继续教育;二是广泛动员有关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并使其得到知识的提高、职称的晋升、待遇的改善;三是制订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非学不可。上述工作的开展程度,决定着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

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

所谓“跨世纪”是指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也就是从现在起到2010年或2020年这个期间。处在这个时期的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担负起这个时期的使命。这就给跨世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要研究三个问题:一是何谓人才素质:二是为何跨世纪人才要具有高素质?三是怎样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什么是人才素质?据《辞典》解释和有关文章介绍: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及其通过长期培养并成为长期起作用的本质条件时,才能成为人的素质。其具体含义有4点:

第一、素质是一个质的概念,是指个人具有认识世界的本质性能力;

第二、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任何良好的先天条件,如不经过后天发展是难以形成好素质的;

第三、素质是长期形成的素养,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素质是长期起作用的素养,是在不断否定中得到肯定的,因此须经过不断培养和继续教育。

那么,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又是怎样的呢?我国跨世纪人才又应该具有那些素质呢?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资料,简要概括如下7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责任感;改革开放意识强;具有崇高品德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

第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系统而宽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了解世界新科技发展趋势;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强;掌握科学方法论;会运用电脑;懂国际语言。

第三、较强的能力素质。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四、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开朗求新、乐观稳定的情绪;思想敏捷、想象丰富;意志坚定、毅力顽强;视野宽阔、宽容大度;兴趣广泛、勇于探索。

第五、较好的美育素质。包括基本的美学知识;广泛的美学素养;高尚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和情操。

第六、较好的劳动技能素质。包括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现代化生产的基本技能;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体脑结合、知行统一。

第七、强健的身体素质。包括健身、生理、卫生知识;科学的健身技术;有锻炼身体习惯;体魄健全、精力旺盛;对各种环境具有适应性。

(二)为什么跨世纪人才要具有高素质?因为跨世纪是一个特定时期,与以往不同。这个时期的人才如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经济建设的要求。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以进入大发展时期,但是人才素质很低,极不适应。据国家统计局对48个大中城市的960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的143.6万名职工的素质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为7.1%。在管理人员中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7.7%。这种人才素质的现状,怎么能适应我国前进中的经济建设要求呢?所以,江泽民主席于1991年明确指出:“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极具针对性的。

第二、科技进步的要求。科技是经济的先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乃至总统,都亲自过问科技工作。美国的克林顿、英国的梅杰、俄罗斯的叶利钦等还亲自兼任国家科技的领导工作。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看好科技,认为科技能够解决问题。当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来自科技进步的因素占75%以上。而我国还只占到30%左右。特别是我国经济命脉的传统产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耗能高,效率低,形势非常严峻。据报载,我国的投入产出比只是发达国家的1/3至1/4,同美国相比差距更大,大约占只1/10。这种情况,要求跨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素质,来改变这种现实。否则,差距越拉越大,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知识更新的要求。据专家们预测,到达2000年。现有世界上工作生产中使用的技术将有60%过时,而到那时现任工程人员仍有80%在岗。要想坚定岗位,不学习提高,不更新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据专家们调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七十年代为10年陈旧70%,八十年代是5年陈旧50%,而且尚在发展中。

第四、国际关贸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目标是走向国际。国际关贸协定是一项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其内容已经延伸到非关税、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我国复关后,国内产品将受到严峻考验,其中将受到高度冲击的产品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精密加工机械、精细化工产品,以及汽车、电算机、复印机、空调器、挖掘机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提高人才素质和进行技术攻关。我国复关的时间指日可待,极可能就是处在跨世纪时期实现。这种形势,要求跨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素质。

第五、世界竞争的要求。当今时代,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并纷纷采取各种对策。如日本文部省于1985年设立了“特别研究员”制度,以促进年轻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其具体措施是培养博士生,现已有8000余人列入名单;德国于1984年创办“高校毕业生培训班”;欧洲将实施两个计划:一是苏格拉底计划,即普遍提高文化知识,二是达芬奇计划,即重点开始新技术教育;美国提出加强“跨学科高级人才培养”,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如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非常活跃。以上各种做法,总的目标都是为了造就高素质人才。我国在此形势下,当然不能等闲视之,而是应有积极措施,以适应国际环境。

第六、科技队伍的要求。据1993年统计,我国现有科技人员18,124,1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363,632人,农业技术人员496,279人,卫生技术人员2,916,255人,科学研究人员333,851人,教学人员9,014,123人。在这支科技队伍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1/2,需要提高学历层次;就是约占1/2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也有知识更新问题。应特别指出的是,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到1999年,高级职称人员中有80%处于退休年龄,新晋升的高级职称人员也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而处于35岁至45岁的专业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尤其极需提高专业水平。以上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主要途径就是要通过继续教育。

(三)怎样培养高素质人才?跨世纪时期急需那些专业人才呢?由于跨世纪人才是多专业的,多层次的,他们所获知识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途径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青年学生主要靠普通教育;企业职工主要靠成人教育;科技人员主要靠继续教育。这当然只是一般地划分,但从根本上说,继续教育也还要覆盖前两个部分人员。因此,继续教育在造就跨世纪人才方面大有可为。反过来说,跨世纪人才要提高素质,就应该接受继续教育。接受继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次二次,也不是一年二年,而是要经常进行,长期进行,这是因为世界上的科技知识是层出不穷的,不断增长的,日新月异的。所以说,跨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要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最好办法之一。

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预测,我国在跨世纪时期也就是在2000年前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以下各类专业人才将会更受欢迎:一是企业研究人员;二是建筑业技术人员;三是农业技术人员;四是各类专业信息人员;五是心理学人员;六是社会学人员;七是律师;八是职教师资;九是高级服务人员;十是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当然在具体工作中应突出重点,也应围绕社会急需进行。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我国,实施跨世纪人才造就战略,既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问题的。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也要重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处理得当,是大有可为的。

有利条件。第一、党和政府已制订了有关政策,要求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第二、我国有1000多所高等院校、成千上万的科研院所、成千上万的培训基地,可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第三、通过多年的继续教育工作,已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这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第四、通过多年的继续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继续教育工作经验,具有中国特色,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

存在问题。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这里主要是指有关领导的认识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不少领导认为:“生产产值是硬任务,完不成很紧要;继续教育是软任务,完不成不要紧。”再加上,培养经费紧张,工作矛盾突出,越是骨干越难以安排脱产学习。还有,领导班子有任期年限,人才效益不是立竿见影,于是短期行为盛行,乃至有些地方的继续教育成了一句空话。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提高有关领导的认识。要看到,继续教育是人才建设,是基本建设;继续教育是智力投资;继续教育是长线投资,是原经济建设。解决这个认识问题非常重要。有人说:领导的认识程度与继续教育开展是个正比例关系:即领导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多高,单位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认识就有多高。这是很有道理的。存在决定意识,关键在于领导。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也是这样。

其次,要解决体制问题。由于经济管理体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必然是社会化和市场比。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继续教育就是要在“政府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自主、院校服务”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很下功夫。所谓政府管理,就是实行宏观调控,主要是用政策引导;所谓行业指导,就是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目前国家正在组织中):所谓企业自主,就是由企业自定培训内容,以解决针对性问题;所谓院校服务,就是由高等院校,当然也包括科研和培训基地,热心地予以合作,解决师资、场所和管理等问题。

第三、要解决机制问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与经济待遇挂钩的有10项以上,吸引力很大,追求劲头很足。而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却未与任何一项经济待遇挂钩,吸引力不大,追求的人不多。这种政策机制,必然形成反差。有些科技人员说:“现在的继续教育政策是‘要我学’,动力不足;如果政策上逼得‘我要学’,那就会劲头很大。”以上情况,说明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存在机制上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机制问题呢?从宏观上说,国家只能定政策,提要求,抓管理。从微观上说,就是由各单位定办法,抓组织,抓实施,抓机制。前者基本上有了,但需要完善,特别是政策机制问题,要突出针对性的解决;后者大有文章可作,特别是政策机制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

最后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举个例子,大家知道,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质量,除低成本,这就需要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发展继续教育。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而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市场上经常出现假冒产品、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专利权难以得到保护。这种情况带来的消极现象是,企业错误地认为不靠科技进行生产,也可以增加利润,何必开展继续教育,何必提高人才素质?!最后的结果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遭到挫折。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打击假冒,惩办侵权,保护专利。让人们看到,企业只有靠真本事才能得以发展,从而使开展继续教育成为必要,并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实施“继续教育战略”的好处

继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作用大。这是相对于其它教育形式而言的。继续教育的这种特点,对国家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很有利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就显得更有价值,更有必要了。

继续教育是一种活动过程,而且是需要经常进行的活动过程。科技人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专业知识不断增长,参加的次数越多,获得的知识越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用到此处是非常适合的。下面是科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形象图示。

(注:横线表示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由上图示可以看出,科技人员每参加一次继续教育活动,专业知识就会增长一次,就会更新一次。对科技人员个人来说是这样。对国家对社会的好处就更多了,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条:

第一、节省资金。任何形式的办学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在诸多办学形式中,以继续教育形式最省钱。

第二、活跃社会。我国每个省市都有成千上万的培训场所,如这些场所都能积极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既可充分发挥培训场所的作用,也可使社会各界的工作活跃起来。

第三、培训人才。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通过继续教育活动,可以广泛地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各国介的需要。

第四、发展科技。我国已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方针。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科技发展就有希望。

第五、繁荣经济。人才素质高,科技发展快,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经济繁荣。

总之,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继续教育可以造就高素质人才。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繁荣经济,经济繁荣的结果是民富国强,国泰民安。此乃众望所归,实属皆大欢喜。可见,实施“继续教育人才造就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标签:;  ;  ;  ;  

继续教育与人才素质--兼论跨世纪人才培养战略_广东省继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