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晓丽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晓丽

身份证号码:15210619881004XXXX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市政道路桥梁作为整个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设施工程,它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通行安全。在道路桥梁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破坏,从而导致路基路面出现沉降问题,影响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所以,应当采用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来对沉降路段进行处理。基于此,主要针对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面;施工技术

前言

单体的沉降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工程上部结构会给下部基础施加压力,基础土体必然出现压缩,所以会出现沉降。市政道桥工程中,当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沉降值不同,就会引发上部路面结构高低不平,当沉降值差异过大,可能造成上部路面结构断裂。

1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降原理分析

1.1路堤变形

路堤变形是常见的沉降产生变化现象,因为工程所涉及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其地形、水文等分布错综复杂,难免会产生一些陡峭的地形,路堤台背的下方土体凹凸不平,如果进行压实施工,无法保障压实充分。其次,压实的应力传递,会造成路堤变形问题,此时路堤与基础之间的力学结构会发生变化,引起不规则沉降。在临水环境中,上述两个条件会极大延缓土体内的水分排放时间,此时水分会进一步对基础进行影响使其软化,该现象会加大路堤变形的程度、沉降的幅度以及加速沉降速度。

1.2台背地基变形

台背地基变形现象常发生于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山地低洼环境,环境的岩土结构松散,土体结构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与裂缝,同时这些空隙与裂缝的规格不可确定,从地质学专业角度看,此类地质环境的岩土具有高可塑性、低弹性的特点,说明受力能力不足,如果在此条件下进行道桥工程施工就很容易产生变形,间接引起不规则、不均匀沉降现象。此外,如果周边存在水体,山地低洼环境还会出现高含水量现象,其较大的空隙给水体侵蚀提供了通道,进一步使土体的强度、硬度下降,引发大幅度沉降。

1.3桥头搭板设置不当

桥头搭板设置不当,主要因施工工艺不规范引起。原理上,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上需要设置桥头搭板,为搭设桥头搭板,通常需要设置弹性支撑结构,搭板靠近桥台的位置承受的压力会相对较小,而远离桥台的位置则承受较大的压力,由此形成了一个不均匀的承力结构,沉降幅度也会不一致,造成了不均匀沉降。此外,桥头搭板在工程施工当中还具备临时通道的功能,所以随着施工行为的开展,其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幅度会愈演愈烈。

2道桥工程沉降路段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桥梁,在过渡段经常会发生沉降问题,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台背的地基产生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在工程建设中,路堤的填筑工作,往往比地基要高出5~10cm的距离,如果外力持续的施予一定压力,势必会导致地基发生沉降,并在路面山直接反应出来。第二点,如果建设施工中的填土容重不发生变化,在其高低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地基逐渐增大,而一旦黏土的规格达不到工程标准,或是压实工作不严谨,势必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的问题。而鉴于此两点成因,必须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沉降现象的产生。

2.1土体夯实

土体夯实处理是市政道桥工程中最为常规的沉降段路基面施工技术,主要通过强大的冲击力来夯击土体,促使土体结构密实度增加,可有效改善沉降段路基的力学表现,这种方法在绝大部分的沉降地质条件下均可应用,所以可以普遍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说,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通常具有力学结构差、水含量较大的特点,而通过夯击对基础进行冲击,消除土体内部的大量空隙,可以改善沉降段力学结构差的问题,同时夯击还会对土体进行挤压,排除土体内的大量水分,有效提高基础的干密度极值。此外,在一些含水量过大的条件下,普通夯击工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建议采用湿法重型击法。

2.2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控制

如前文所述,地基的沉降问题与路基的压缩变形,是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的主要内容。而如果地基的处理工作不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势必会连带的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在高差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使结构产生明显的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跳车问题。因此,在进行基面施工时,应当对台背填方进行整体的加固,以此维护路基面的质量水平。建设中,首先就应当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其中作为填充材料的碎石与砂砾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水平。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也可以使用半钢性材料进行填充,以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另外,在设备使用与施工工序的管理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其不合理性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明显影响,使台背填土技术的质量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引发道路沉降的原因中,车辆的超负荷运行也造成道路基面损坏的重要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压缩模技术缓解后续使用中的压力条件,并在其被车辆压实之后,通过压缩模量的变化,有效的环节了路面的变形,达到防护的作用与效果。在此方法下,不仅可以降低路面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大大的缩小了地基的施工消耗,使工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从而在减少处理范围,使补强处理工作的周期大大加快,为保证市内交通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是极为适用的操作方法。

2.3搭板与连接桥的综合运用

在对路基面沉降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配合着连接桥适用搭板。首先在填充材料上,为了防止搭板与桥台之间的连接点出现裂缝,同时也为方式工程处理时出现雨水渗入的情况,可在缝隙处填充适当的补充材料,诸如沥青麻絮、甘蔗板等,以此达到初步的防护效果。然后,工程人员可配置出浓度较低的沥青材料,对完成填充的缝隙进行浇灌。另外,道路的补强操作中,还应当在接近台端的搭板下方,铺设厚度条件为2cm左右的油毡垫层,以此完成操作。注意,如果支座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使板式橡胶,必须将处理的间距条件控制在80cm左右,并将油毡垫层的规格保持在(0.2-0.4)cm×15cm×15cm,以此提高施工的补强效果。

2.4基面处理技术的科学性

在市政道桥路面的施工中,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方式进行沉降补强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基面处理的科学性。例如在对过度基底的处理中,需采用挤密桩与打入桩对基面进行处理,在方法上,可先完成过渡路段的挤密桩与打入桩操作,然后再针对桥台的基础桩进行补强处理施工,并同时进行基底、桥台、横向结构、相邻陆地、相邻隧道等结构的处理。又如,在进行高路基修筑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层较厚的问题,如果冒失的加入填充材料势必会使软土向测方向移动,会使基桩的压力条件上升,并进一步的引发桥台平移的问题,致使支座与设置好的伸缩缝发生损害。所以必须要在回填材质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轻质化,并在充分遵守施工设计的基础上,处理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软土条件下,必须控制地表径流条件,以免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影响。

结束语

总之,在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实际,全方位考虑问题,确保施工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进而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此次主要从道路桥梁路基面沉降的机理以及施工技术等层面进行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长河.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23):127-128.

[2]纳森,阴洪雨.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24):235-236.

[3]高广明.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248.

论文作者:张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