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条龙”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探讨
从说好一句话到说完整一件事
孩了刚进小学时,爱叽里哇啦地说个不停,可是当你仔细听他们的对话时,就会发现他们说的话大多数是些缺头少尾的半截话,叙述事情更是东拉西扯,既无头绪,也无重点。面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这些弱点,就需要我们教师从识字教学开始,就要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听读说写能力。
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插图,这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从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的第一幅图开始,就注意引导学生。要求他们听要听得清楚明白,看要看得全面仔细,然后一步步启发学生把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如在教前鼻音韵母“ün”时,课本上配有一幅“蓝天白云”的插图。在指导学生看这幅插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看一看蓝天白云,教学时再让学生看插图中的“白云”,然后让学生发“ün”音,再问他们“图上画了什么?”肯定有学生回答:“云。”这时候,就要抓住机会启发,要求他们用完整的话说:“图上画了云。”再启发学生想象,继续补充:“图上画了天空中的一朵朵云。”“图上画着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再启发:“能不能把‘云’字放在句子的前面说一句话呢?”孩子们会争着答:“一朵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通过这样提示点拨,使孩子们初步懂得说话要说完整的话。但要使孩子熟练掌握说话的技能,还需要经过大量地反复练习。
学生在初学句时,往往以字数的多少来区分词和句子,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单凭字数多少来区分词和句,而要看它能否表达出“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这样一个完整的意思。如“鸟飞走了”这四个字,它表达了“什么怎么样”一个具体完整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句子;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虽是七个字,但它只表达出“什么”,而未表达出“怎么样”,意思不完整,因此它不是句子,而是一个词。在孩子们理解了词和句子的关系之后,教师就要利用有利时机,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如用“高兴”一词进行口头造句训练,一学生说:“我很高兴。”老师立即问:“你为什么很高兴?”学生答:“我妈妈当了劳动模范。”教师随即提示:“那么你把它前后连贯起来说一遍。”学生说:“我妈妈当了劳动模范,我很高兴。”教师追问:“在这个句子里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学生答:“原因是妈妈当了劳动模范,结果是我很高兴。”教师再引导:“说原因和结果的句子要用“因为”“所以”来连接,请你再加上“因为、所以”说一遍。”学生说:“因为我妈妈当了劳动模范,所以我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提示点拨,既使学生区分了词句,又可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之后,紧接着要指导学生由简到繁地述说一件件完整的事情。孩子们在互相交谈时,都喜欢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听过的故事告诉给别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一方面在讲读课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知道,说好一件事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说清楚、说完整。要求学生讲话前要留心看、仔细听、认真想。对自己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如口头造句练习中的“因为我妈妈……我很高兴”这个句子,在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一件事的时候再提出来,通过启发,由学生口头表述:“我妈妈是县印刷厂的工人。去年她在全厂开展的劳动竞赛中做出了好成绩,被评为劳动模范。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庆祝大会时,县上给她奖了一条毛毯。妈妈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再把二者加以比较,使学生辨别出前者是一句话,后者是一件事。为此,还应以课文为范例,如《乌鸦喝水》、《美丽的公鸡》等加强学生的复述训练,使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具体的。
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常常从模仿开始。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正是学生模仿的最切近的范例。除此而外,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组织语文兴趣小组,根据语文单元练习,开语文讲座会、故事会、普通话讲演会……都是对学生进行读、说训练的好方法。
无拘无束地写“小作文”
说话是作文的基础,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写。在开始阶段,学生练习说的和写的内容应该是他们亲眼看到,而且深刻铭记在心中的事物。在他们说或写的过程中,想错了的,加以改正;想得不完全的,加以补充;想得没有条理的,使之有条有理。从而使儿童的感觉转变成为概念,由概念构成思想,把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
根据小学生语言发展和写作学习的心理特征,最初适合于写结构简单的“小作文”,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写,可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为此,最初的练习应以写“日记”为主。告诉学生每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事,有选择地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叫做日记。要求学生把写的日记看作是生活的乐趣,看作是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看作是练笔的好机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坚持。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可包括:观察日记;剪贴日记;摘录日记;信息日记;气象日记;台历日记;学习日记;活动日记;实验日记;思考日记等多种形式。其中观察日记是一种低年级学生最易接受的形式。在指导他们写观察日记时,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始时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一人、一事、一情、一景。写人物的题目有《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写事的有《放学路上》、《今天我值日》等。随着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再让他们写难度大的题目。二要要求学生天天写、长期坚持,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慢慢提高。如学生用“心愿”一词造的句:“奶奶爱吃豆腐的心愿实现了。”以这句作为中心,让学生口述他是怎么知道“奶奶的心愿”的,这个心愿又是怎样实现的?在学生讲清楚后,立即要求学生把口头讲的再用文字记述下来。学生写道:“……奶奶的牙齿掉了,希望能经常吃上不用费劲咀嚼的豆腐。但凭票供应的豆腐很有限,虽然全家人把计划供应的豆腐全留给奶奶吃,还是吃不上几次。后来街上随时随地都有豆腐卖,奶奶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现在能经常吃上豆腐了。因此,奶奶激动地说:‘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顺心,越过越开心!’”。
一二年级的学生最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教师要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采用让学生给老师写信的形式作为命题作文的开始。要让孩子们就在信中不受约束地说他们想说给老师的话,写他们愿意告诉老师的事,吐露他们的真情,教师则应一一给他们简短的答复。一年级有个学生给老师的信中说:“……我非常爱看电视。星期天,我看电视看得正有趣,妈妈走过来“咔嚓”一声就把电视给关了,还骂我。我恨透了我的妈妈。”老师看后给他的回信中写道:“你喜欢看电视是件好事──看电视能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但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影响学习和休息。恨妈妈更是不对的。”这样通过书信形式,不仅教导学生怎样作文,也教育他们怎样做人。
日记和书信可以无拘无束地写,其它文章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写。只要孩子在写作中以认真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就应该接受孩子所写的一切,并及时地在写作方法、文章内容上给予指点。
“小作文”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命,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命题或纯粹让学生命题,放开手脚让他们写自己的文章,说自己要说的话。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利于他们对作文选材、组材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自己学会改作文
“批改实为作文教授之要着。”恰当的批改是学生写作兴趣之火的助燃剂,凡善教者总是认真批改学生作文的。因为即使是一篇平平常常的习作,其中也会有点点闪光之处;只要善于发现和抓住这些“闪光点”,并予加热助燃,学生习作欲望的火花便会熊熊燃烧起来。怎样批改呢?篇篇“精雕细刻”恐力不从心,效果也未必好。在批改作文方面绝对不能否定语文教师按计划、有重点的精批细改,但主要是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因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养成学生自己改的习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终生受益。
学生由写到改,这是一次飞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改的方法。
1.“口头改”和“书面改”相结合。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体性、共同性、大面积的指点。作文课上教师要抛砖引玉,少讲、精讲,腾出大量的时间指点学生改。让同学们通过个人讲,互相补充,然后写成书面文字,这样习作长进就很快。
2.“个人改”和“集体改”相结合。学生草稿写成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己先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靠语感自己推敲,发现问题后自己去改。与此同时,要启发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三、四人为宜),互相阅读、互相修改。或者前后、左右两人对调互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3.采用面批的方法。面批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直接学到老师改作文的方法。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采用面批的形式教给学生改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课外的个别指点上。
对比讲评好处多
学生的习作有优劣之分,如何使优者更优,差者能迎头赶上呢?采用对比评讲颇为有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批阅之后,要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讨论,老师从中点拨指导,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增强辨析能力,使他知道好,好在哪里,差又差在何处。一般采用三种形式:
1.优者与优者比。同是优秀习作,但各有所长,通过对比,指出不同的特点,用以说明习作并无固定的模式,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能围绕一个中心,紧扣主题,就可写出风格不同的好作文。
2.优者与差者比。选择题材相同,一好一差的两篇作文,读给学生听,请他们辨别优劣,并说出优劣之处。通过对比,帮助写得差的同学发现问题,以促使差生改进。
对比讲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鼓舞作用大,效果显著。
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条珠光宝气的项链,字、词、句就是串在这条项链上的宝珠。我们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先琢磨出一颗颗宝珠,然后把这些宝珠有顺序地串在一起。琢磨宝珠和串成项链要有个过程,要一颗一颗地琢磨,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象流水作业那样,从字到词、到句、到段、再到文,从说到写,有步骤、有条理、有系统地一步步完成。作文的这种系列化教学,我们就叫做“一条龙”教学。
标签:文学论文;